新收取的河西地区,设立六个新州:奔州、萨州、卢州、赛州、跋州、米州。先前开拓的高加索以北地区,由于是在高山与里海一带,从此正式命名为山海地区,为了加强统治,在杰州与赞州之间的空虚地带新设一州:旷州。
就这样,随着疆土的扩大和未来战略的布局,炎汉全国增划为六大地区,共二府十九州:
近畿地区:安汉府、赞州、泽州。
北地地区:斡州、叶州。
伏东地区:连城府、明州、塔州、伊州、留州、葛州。
伏西地区:奔州、萨州、卢州、赛州、跋州、米州。
乌东地区:苍州、穆州。
山海地区:杰州、旷州。
除了三大都督府的戍军以外,连城府将驻扎一支独立部队,这支部队将由五千名水军、三千名陆军组成。两军协同操练水战与登陆作战,基本上就是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关系。
安汉府的驻军——京营部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机动兵力,编制将要扩大到三万五千人。这样,一旦有出兵需要,最多可以出动三万人赶往战区。
经过这次扩军,全国总兵力将达到八万以上。另外还有民兵,按计划,安汉府将保有三万民兵,连城府一万,各州最少也有一两千,全国的民兵总数将达到十万左右。
如此看来,炎汉已经很有实力了吧?
……慢高兴着!军队虽有八万,但要驻守各地面对各自的威胁,机动兵力只有三万,能够进行驰援和进攻作战的也就这些人马。民兵虽多,平时要生产,战时要协助后勤,很难动用到前沿战场上。炎汉的兵力要维持如此广大的国土安全,尚且不是易事,要打出去更必须量力而为。
更困窘的是——华夏民族已经没有新生力量可上战场!这一次扩军之后,作为国家中坚力量的华夏民族,能入伍的都已经入伍。今后打仗,华夏族的将士牺牲一个就少一个,除非打到中原,否则很难得到补充!
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打仗哪能不死人?那么,目前炎汉有着大约四万名华夏族将士、两万名华夏族民兵,这六万人,今后只会越打越少,如何珍惜和保存他们,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至于还有二十多万名华夏族男子,有的不愿当兵,有的做着不可或缺的工作。国家大量培养匠人,也是以华夏族为核心力量的。一言以蔽之,华夏族的人力资源已经运用到了极限。
那么怎么办呢?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补充,这包括自行前来和赎买。因为炎汉政权的影响力,远道而来投奔的,一个月倒也有那么十几、几十个人,这只是涓涓细流,毕竟华夏本土离现在的炎汉太远了。至于赎买,炎汉与伊儿利汗国、海都汗国的奴隶赎买交易正在顺利进行,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女奴。男性的工匠苦力是高价值的劳动力,伊儿利汗国不会给炎汉,海都汗国更不会。至于人口繁衍,这几年新生出来的华夏族都还是婴儿,要参军入伍还早呢!只有少量以前的少年奴隶,现在渐渐成年,比如偏将军弓里敖的儿子弓里疾,今年已经长到十五岁,随着父亲加入汉军。
另一方面,可用女人做补足。女人一般是不上战场的,但是自古战乱年代,男人实在不足时,女人也得上。哪怕到了现代也还如此。比如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女子应征入伍者极多;中印战争时,中国军队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以北仅仅数百公里,印度方面慌得给新德里的女人们发放枪支,准备投入首都保卫战——还好中国主动退兵了。新中国在面临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美、苏、中、英、法,中指国军)的全面包围时,也曾有过一个全民皆兵、男女皆扛枪的时代。
动用了两方面的办法也只能勉强维持华夏族在炎汉军中的主导地位,剩下的必须由本地民族补足。其中北地民族尤为可靠,北地新兵是今后国家兵力补充的一个重要来源。
说起来,赵矜娶了一位北地妃子并十分善待她,这起到了良好的政治作用。随着疆土的扩大,东斯各族占炎汉总人口的比例大为增加,于是,纳一名东斯妃子的政治需要更加迫切了……赵矜考虑到这个需要,下令在伏东、伏西地区招收一百名宫女,并准备从中挑选一位妃子。
立妃一事还不是急迫的,当务之急是奖赏功勋、职务调动与烈士抚恤。因此赵矜一回到京城即颁布命令,追赠鹿祥为伯爵、散骑常侍,刘商、史逞为子爵、散骑侍郎,杨洪、田疆为男爵、散骑员外,将他们的肖像供奉在忠烈祠。还有许多阵亡将士的牌位,皆供奉在忠烈祠。忠烈祠四季皆有祭祀活动,平时亦开放给军民祭拜。
为了激励将士奋勇立功,从今开始封给功臣爵位。不过,炎汉采取中央集权制度,不同于欧洲封建国家的分封。欧洲封建国家,各级领主拥有自己领地的统治权,有自己的军队,管理自己的属民,实际上都是王。皇帝、国王、大公这些是大王;公爵、侯爵、伯爵这些是中王;子爵、男爵、骑士这些是小王。炎汉的分封只是形式,有爵位的功臣可以得到分封领地上的税赋,作为自己的收入;但他们对领地没有支配权,领地的军民依然归属国家统一管理。这样就避免了各级领主拥兵自重、计较自己领地的私利,不听指挥,不服从国家安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