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为笑道:“别这么没精打彩,看看,虽然我们在此耽搁了快两个月,但人差不多凑齐了。
孝杰、崔器、李博、玄策、道真、仁贵,有你们六人,就算面对吐蕃数十万大军,也没什么好怕的。”
这话,引得帐内一阵欢笑,空气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有时真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唐人,在武德方面,有着一种近乎迷之自信。
一两个人时,或许还有些担心。
现在苏大为身边,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不但兼并了不少吐谷浑部落,还陆续等来了李谨行、王孝杰和崔器等人。
虽然每一员将领所带的人仅有一折冲府兵力。
但加起来,可用的战兵,也达到六七千之众。
再加上后勤辎重的辅兵,苏大为手上有唐军共计一万五千人。
如果加上征召的吐谷浑仆从。
这个数字,将变为五万。
五万之众,已经是唐军出击胡人的常规配置。
在另一个时空,薛仁贵为逻些道大总管,率领的唐军翻跃大非川时,就是五万人。
其中精锐骑兵一万五千,步卒连辎重则有三千五千余人。
从这方面算,苏大为勉强有了打一场大仗的本钱。
“我们手里兵虽少,但征一些马,让那些步卒做骑马步兵,倒也能凑合,可用之兵过万,还算马马虎虎。”
“万一吐蕃人真的十万大军过来,咱们还是有点虚吧?咱们又不是苏定方大总管,可以一千破八万。”
“呸,上次薛礼和吐蕃人交过手,你让他说,一千破了吐蕃一万,对吧?现在咱们有一万,再加那些仆从,就算打个吐蕃十万人,也不在话下。”
“等大破那些吐蕃人,咱们把那个赞普抓来,去长安献俘,让他游花街,给陛下跳支舞儿~”
“哈哈哈,我看成!还有那个什么大相,不是不肯入仕大唐吗?就让他穿唐服,做唐官!”
第二十八章 沙场秋点兵
帐内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苏大为微笑着听着众将聊些骚话,待到差不多了,他轻声咳嗽了一下,将众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
“时机差不多成熟了,我有一种预感,吐蕃人的主力离我们很近了,也许,大战就在这几天,大家要做好准备,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但战术上,我绝不容许有任何差池。”
“是。”
被苏大为一说,众将顿时凛然。
苏大为一改之前的懒散,坐直身体,双手放在膝上。
“那么今日,就当大战前最后一次军议,也是我为前总管,为大家做临战前的动员。”
听苏大为说的郑重,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杆,摒息凝神,等待苏大为继续说下去。
“诸位,还有军中众袍泽,这半年时间,咱们翻过崇山峻岭,经过流沙大河,也跋涉过沼泽泥泞,更攀过艰险陡峭的大非川,前面还有咸湖,有乌海,有巴颜喀拉,有巍巍昆仑,有绵延的大雪山,数不尽的冰川在等待咱们。
为什么?
谁能告诉我,我们为何要到这来?”
帐内一时静默。
苏大为的目光扫到安文生的身上:“方才文生说,长安好,河西好,好酒好肉,美艳胡姬,有丝竹之乐,胡旋之舞,为何要来这种苦寒之地,与吐蕃人作战?”
苏大为的话音过去,坐中李谨行第一个伸手道:“别人我不知道,我来这里,就是为了立军功,好男儿当为国征战,马革裹尸,况且……况且那些吐蕃人,居然敢令人假冒我,去欺骗总管,这仇,我是仇下了。”
他的相貌堂堂,平日做事也稳健,但这一下提及吐蕃人,颇有一种咬牙切齿之感。
郭待封在一旁笑道:“打住,李谨行,咱们千里迢召来这里,可不是为私仇。”
他说着,向苏大为抱拳道:“总管,还有各位将军,方才总管说得好,长安有美酒,边塞有胡姬,若是能安心经营河西的生意,大家谁不愿意在长安享受富庶,何苦跑来这里风吹日晒。
还不是因为吐蕃人的狼子野心。
若吐蕃安心在他们的高原放牧,只要臣服于大唐,我们也不屑于对他们用兵。
可这伙吐蕃人,当年靠着向太宗求娶文成公主,凭着与大唐翁婿之国的关系,得到技艺传承。
在长安,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吐蕃贵族,学习咱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农学、兵法。
就连他们所谓名将论钦陵,也曾入长安求学。
他们靠着大唐变强,犹不满足,居然私下吞并吐谷浑,违抗陛下的旨意。
其人其国,狼心狗肺,欲壑难平,若是不出兵阻止他们,恐怕要不了几年,他们便会在消化完吐谷浑后,出兵入蜀,进而威胁关中。
所以,这一仗非为私仇,而是为家国利益,不得不战。”
苏大为点点头,目光扫向其余将领:“大家还有有别的看法吗?”
王孝杰道:“没别的想法,就是想想有些不忿。”
“哦,为何?”
“前几日与吐谷浑那些顽抗的部落交手,他们其中有些用的吐蕃兵器,战后我捡来一看,刀、剑,还有箭矢,虽然有些西域的制式,但至少一多半,都是咱们大唐的东西,特别那箭的制式一模一样。”
王孝杰本身就是箭术名将,说起弓箭,犹为气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