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宗请辞了?”苏大为隐隐记得自己看过秘探送上来的长安奏报,有提到这一条。
但是当时他只以为许敬宗年老,并没想到太多,没想到里面有如此多的内情。
许多朝廷中枢的秘密,非朝中宰辅重臣,任外人有通天之能,也难窥究竟。
苏大为在长安留下的暗桩,也只能查知西市和长安的百姓议论舆情,还有朝廷发出的一些明旨,一些内情并不清楚。
“许敬宗请辞后,天灾并没有减弱,今年,乾封二年春,日月再次合朔,再次出现日食,有司星监启奏陛下,言主大唐兵败……”
“这简直是无鸡之谈。”苏大为忍不住冷笑。
若论军事,他最有发言权,大唐连吐蕃这个历史上纠缠百年的宿敌都给灭了,普天之下,还有谁能令大唐军事上失败的?
至于日食……
他倒是记起来了。
历史上是有这个记载,但那是在数年后,大概是咸享年间的事,连续两年日食,大旱和瘟疫,大唐朝廷动荡,国内大损。
又逢薛仁贵大非川兵败,大唐不败神话毁于一旦。
但那是历史上的“大唐”。
在苏大为所在的大唐,这一切,早已被他倾尽全力所扭转。
百济、高句丽、倭国,不但悉数平了,而且比历史上提前了数年。
吐蕃,在苏大为与众将士同心戳力下,也被灭了。
连论钦陵都被唐军抓至天竺而抓获。
禄东赞据说已死。
就剩下一个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也蹦哒不了几天。
吐蕃精英贵族,连芒松芒赞的子女,全都一网成擒,吐蕃,已经是躺下任捶,是大唐的奴婢。
这天下,还有谁是大唐的对手?
大食吗?
大食还在忙着和吐火罗波斯那些遗族纠缠,没个十几二十年,应该都消化不了那些地方,短时间内,他们的势力还在吐火罗过不来。
再说安西大都护府有裴行俭坐镇,稳如泰山。
环顾四周,大唐可以喊一声:还有谁?
明崇俨一直留意苏大为的表情,看到他脸上露出骄傲与不以为然之色,从嘴里吐出两个字:“新罗。”
“新罗?”苏大为哑然失笑。
你是在逗我吗?
新罗?
就凭小小的新罗?
也配令大唐失败?
明崇俨看了一眼苏大为:“我知道你不信,大唐上下也都不信,但事实就是发生了,新罗这几年趁大唐精力放在西面,一直暗中鼓动百济与高句丽的遗族复国,熊津都督府和安东都护府为此疲于奔命。”
“刘仁轨呢?”
苏大为忍不住道。
他当初在辽东是有布置的,不提朝廷的安东都护府,只要刘仁轨死死钉住熊津都督府,再加上自己在倭国布置的后手,新罗完全是被夹在包围圈中,若有异动,倭国的仆从军,可以从对马岛,一日便可到达新罗釜山港。
直击新罗都城,玩一招釜底抽薪。
“刘仁轨死了。”
明崇俨淡淡的道。
苏大为只觉心中一震:“刘仁轨……怎么会死?你说谎,这绝不可能。”
刘仁轨是熊津都督,亦为唐军名将。
他一人在,能顶十万大军。
苏大为能放心从辽东回来,也正因为有刘仁轨顶在百济。
有刘仁轨,有倭国忠于大唐的仆从军,这便是双保险。
以刘仁轨的身份位置,如此重要,若他出事,自己为何从未耳闻?
这从情报上来说,是重大的失误。
苏大为难以接受。
“他真的死了,是上元节后的事,传到长安,已经是五月,我过来前,刚知道此事,长安知道此事的人,不超过五人,陛下严令封口,秘而不宣。”
明崇俨道:“临行前,武后特意告知此事,让我转告与你。”
贼你妈!
苏大为一脸铁青。
这些年,有十来年了,他在军中指挥若定,任凭敌人千军万马,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显过一丝的慌张,但在这一刻,听说刘仁轨的死讯,苏大为心境大乱。
“苏县令,可想知唐军是如何败的?”
“不必说了。”
苏大为脸上现出悲愤之色:“先是丢了倭国诸岛,放高市倭王回倭,接着又是刘仁轨出事……以刘仁轨的能力,他绝不会是在战场上输给敌人,定然是被人暗害,但是失去他,熊津都督府必然涣散,力不能支,百济的地,只怕保不住了。”
明崇俨眸光一闪,脸上微露惊异,向苏大为拱手道:“以前我总有些……觉得苏县令是凭着贵人扶持,如今才知道,盛名之下无虚士,苏县令虽不知来龙去脉,但你所猜的分毫不差。”
停了一停,明崇俨的脸上,也流露出一丝感慨之色:“依安东都护府奏报,熊津都督刘仁轨上元节应新罗王金法敏之邀,参与庆祝,船行中途,遭不明身份盗匪所袭,刘仁轨与船俱沉。
其后高句丽与百济乱臣四起,口称复国,攻陷熊津都督府,唐军损兵过万,都督府被夷平……”
苏大为脸色变幻,拳头不自觉的握紧。
奇耻大辱!
刘仁轨之死,与昔年第一任熊津都督王文度简直如出一辙。
当年新罗打着慰劳的旗号,备礼求见王文度,随后王文度便暴毙,苏大为也因此临机受命,暂代熊津都督之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