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朝那些事儿_当年明月【7册完结】(754)

  杨鹤是都察院的,这事跟他本无关系,他之所以掺和进来,还是两个字——嘴欠。

  反正是吹牛,不用动真格的,就瞎聊。这个说要打,那么说要杀,如此热闹,杨鹤终于忍不住了,他说,不能打,也不能杀。

  然后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元气说。

  在他看来,造反的人,说到底,也还是老百姓。如果杀人太多,就是损伤元气,国家现在比较困难,应该培养元气,不能乱杀。

  几句话,就把大家彻底说懵了,对于他的观点,大家有着相同的评价——胡说八道。

  不杀人,怎么平乱?

  这是一个不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论,不要紧,有一个人接受就行。

  不久之后,崇祯知道了这个理论,十分高兴,召见了杨鹤。

  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很快吏部主动提出,鉴于杨鹤同志的理论很有实用价值,正好前任三边总督武之望死了,正式提名杨鹤同志升任该职务。

  杨鹤不想去。原因很简单,本来就是吹吹牛的,压根不会打仗,去了干啥?被人打?

  但是牛都吹了,外加吏部支持,皇帝支持,如此重任在肩,咬咬牙就去了。

  可是杨同志不知道,吏部之所以支持他,是因为讨厌。皇帝之所以支持他,是因为省事。

  和杨鹤不同,吏部的同志们都是见过世面的,知道平乱是要砍人的,砍人是要死人的,死人是要流血的。杨鹤这套把戏,也只能忽悠人,为达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效果,让后来的无数白痴书呆子明白,乱讲话要倒霉,才着力推荐他去。

  死在那边最好,就算不死,也能脱层人皮。

  相比而言,崇祯的用心是比较善良的。他之所以喜欢杨鹤,是因为杨鹤提出了很好的理论——省钱的理论。

  不花钱,不杀人,不用军饷,不用调兵,就能平息叛乱,太省了。

  就算是忽悠人的,最多把杨鹤拉回来砍了,很省成本,如此生意,不做白不做。

  就这样,一脑袋浆糊的杨鹤去陕西上任,至少在当时,他的自我感觉很好。

  杨鹤理论之中,最核心的一条,叫做和气。

  用他自己的话说,杀人是伤和气的。所以能救活一个,就是一个,毕竟参加民变的,原先就是民。

  这个理论,一年前,应该是对的。

  杨鹤同志到任后,就发现不对了。

  有一次,农民军进攻县城,被击退,抓住了几个俘虏,由杨鹤审问。

  但还没问,杨鹤就发现一件极为诡异的事——他似乎见过这几个人。

  确实见过,阅兵的时候见过。

  没错,这几个人曾经站在阅兵的队伍里,曾经是他的部下。

  【强,弱,之间】

  农民军的战斗力很强吗?

  对于这个疑问,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个反问——农民军的战斗力怎么会强呢?

  在中国历史上,造反这类活,从来都是被动式。闲着没事干,但凡有口饭吃,是不会有人造反的,成本高,门槛也高。

  但遗憾的是,造反这份工作,除了成本、门槛高外,技术含量还高。

  要知道,明朝参加这项活动的,主要是农民。农民的基本工作,是种地,基本工具,是锄头。

  而阻止他们参与这项活动的,是明军士兵。士兵的基本工作,是杀人,基本工具,是刀剑。

  所以在明末大多数情况下,几百个农民军跟几百个明军对战,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据史料记载,大部分情况,是几万农民军,战胜了几百明军,或是几百农民军,搞定十几个看衙门的捕快。

  而更大多数情况,是几千明军追着几万、甚至十几万农民军跑。

  没办法,毕竟打仗是个技术活。圣贤曾经说过,把武器交给没有受过训练的民众,让他们去打仗,就是让他们送死。

  没有训练,没有武器,没有兵法,没有指挥,就没有胜利。

  但杨鹤先生惊奇地发现,他面对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西北的民军里,除了业余造反的以外,还有很多专业造反的人士——明军,而且数量很多。

  他们精通战术,作战狡猾,懂得明军的弱点,非常难以对付,且数量是越来越多,民变越来越大。

  出现此类情况,归根结底,原因就两个字——没钱。

  之前我说过,朝廷没有钱。没有钱的结果,除了没钱赈灾外,还没钱发军饷。

  据统计,当时全国的部队,大致有上百万人,而能够按时领军饷的,只有辽东军区的十余万人。

  而且就连辽东军,也不能保证按时发工资,拖几个月,也是经常的事。袁崇焕同志就曾经处理过相关事务。

  辽东是前线,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别提了。西北一带,既然不是前线,自然没钱。有的人几年都没拿到工资,穷得叮当响,据说连武器都卖了,只求换顿饭吃。

  没钱赈灾,老百姓吃苦,也没辙,没钱发饷,当兵的吃苦,就有辙了。

  兜里没钱,手里有刀,怎么办?

  凉拌,抢!

  情况就是如此,官兵越来越少,民军越来越多,局势越来越撑不住。

  杨鹤面对的形势大致如此,大家都明白,就他不明白,等他明白了,跑也跑不掉了。

  如果换个会打仗的,能用兵的,多少还能撑几天,但杨鹤同志的主要特长,是招抚理论,这就比较麻烦了。据说当时朝廷里,有些人开玩笑,说杨鹤如果能撑一年,就倒着爬出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