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什么大事?”侯义这回不受他忽悠了,定定问道。
“我随便告诉萌点,第一,我们魂牵梦萦的超级铜矿,就距离缮阐城不足二百里;第二,鄯阐城畔有个滇池,是金沙江支流普渡河的源头。通过金沙江与长江相连;第三,距离鄯阐城不足六十里,有一条南盘江,是珠江的正源,可以直通广州。”只听陈恪淡淡道。
“真的么?”侯义难以置信道:“难道老天爷真会这么安排?”
“废话。”陈恪白他一眼道:“老天爷就是这么安排的。”
“我终于明白,大人一直说的,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是什么意思了。”侯义使劲咽口吐沫道:“这简直就是给大宋准备的美餐啊!”说着便不可自拔的陷入了幻想:“我大宋先出兵缮阐,再征调民夫挖矿,然后从金沙江运到长江,从此便再无钱荒了……”他侯大官人也将因此,而成为大宋最举足轻重的商人。
“擦干玫目谒吧,”张俞哂笑一声道:“第一,那个矿区,已经不在段家手里了,现在属于高家的地盘。第二,金沙江水势凶猛,险滩无数。没有十年大修,没法用来运铜。相较而言,还是珠江水道更加靠谱一些,船到广州后,再换海船北上,虽然路是绕了许多,可时间和成本上节省了不少。”
“那也值得去冒险。”侯义却咬牙切齿道:“还能没有困难么,克服了就成!”
“说得好!”陈恪拊掌笑道:“要的就是侯老板这股心劲儿。这次咱们返京,就是走珠江水道一路东去,实地考察一下,这条水道到底能不能用。”
~~~~~~~~~~~~~~~~~~~~~~~~~
马车离了下关,在一百余名商团保镖的护卫下,日夜兼程向五百里外的缮阐城进发。
一路无话,三日后抵达了鄯善,队伍并不入城,而是径直行到南盘江上的渡口。在那里,一艘坚固的快船早已等候多日了。
登上快船,陈恪等人便由此顺流而下两千余里行向广州。
起先的航程平稳而舒适,对于陈恪他们的座船来说,实在是美妙的旅程,不过若换成载重十万斤的铜船,水深还是有所欠缺。
“可以仿照秦始皇修筑灵渠的方式,在这条江修筑许多水坝,以提高水位,让珠江上游可以通行大船。”陈恪对此并不为难,道:“而且秦皇筑堤坝是单纯花钱,咱们筑堤坝,却可以利用水能碎矿石、冶炼鼓风,甚至纺纱织布。每一个堤坝都是一处工场,到时候有利润产出,自然不用朝廷再掏钱维护了。”
但是船到了南盘江与北盘江汇流之处,水量增加了一倍,水流陡然湍急起来,河水也变成了红色。
“两江汇流成了这条一千里长的红水河,这是一条黄金水道,也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如果能让铜船顺利通航,便可直下广州,走海路北上。”
第309章 天赐之地(中)
陈恪所说的超级铜矿,就是后世被称为天南铜都的昆明市东川区。东川,号称‘马踏露铜’之地,早在西汉起,先民们在此处用‘火烧水泼法’开采铜矿,并用木炭冶炼铜锭和铸造钱币。只是后来,随着地表的铜矿开采殆尽,东川的矿业也就消失了。
但陈恪知道,在他原先那段历史中,从南宋时起,陆续又有大量易于开采的铜矿被发现。到了元朝,东川更是成为全国唯一的铜产地。之后延续数百年,一直到清朝,全国七成以上的钱币,仍由东川铜鼓铸。
不夸张的说,仅此一地的铜矿,便够大宋百年之用无虞。
而且东川铜矿还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水运条件优越的珠江水系,沟通其与两广之间,可以使滇铜以合理的成本,大量运到京城等地。
而要想利用珠江水系,最大的困难就在这红水河。陈恪并非什么水利专家,但他比当代人多了千年的见识。知道红水河与南、北盘江组成了云贵高原的水运出海通道。在他原先那段历史中,从南宋时起,这段水道就是滇、黔、桂沿江地区主要的交通命脉,极大促进了云贵与两广间的联系。但要想行驶庞大沉重的铜船,必须要征调大量民夫,对河道进行修整,如清除暗礁、拓宽河道、分流减水、修筑船闸等措施……
“这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案,不过我还打算请专家论证一下。”快船如叶,漂荡在血红色的惊涛骇浪上,侯义已经把苦胆都吐出来了。陈恪却仍若无其事的与张俞说话道:“这条水道对大宋的意义无比深远。无论花多少钱,我们都要贯通它。”
“这可真是个大工程啊。”张俞比侯义好很多。只是脸色有些苍白道。
“是啊,不过这仍然比金沙江要简单数倍。”陈恪点点头道:“虽有千里之长,但绝大多数水道都适宜通航,真正需要动手术的地方,也就是二十几处,只要肯下本钱,工期不会太长。”
“大人怎会知道这条河可以通往广州呢?”张俞终于按捺不住,问出了一直以来的疑问:“小人常来常往于大理,竟不知道这样一条水道。”
“所以说要读书嘛。”陈恪当然不会说,我上辈子在珠江上看过大货轮。他淡淡道:“早至西汉初年。南越王以财货招引夜郎。蜀郡所产的X酱,曾经江运往番禹。江就是现在的北盘江、红水河;番禺就是现在的广州。”
“果然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张俞由衷赞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 三戒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