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到这里,天子的脸色就变得潮红起来,甚至兴奋的握紧了拳头,内心满意无比。
他甚至恨不得立刻,拿着这奏疏,去太宗神庙,祷告太宗皇帝!
因为……
太宗皇帝时,匈奴的老上单于,曾经写过一封国书。
言辞之中,极尽威胁、恐吓。
太宗至死,依然念念不忘。
曾告先帝:“汝必复吾之仇也!”
而现在,这张子重的这奏疏,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为太宗皇帝出了当年那口恶气。
因为这奏疏里,有些文字,几乎就是照搬的匈奴老上单于国书中的内容。
尤其是那一句‘马力强、吏卒良’,真的是最舒畅的回击。
让天子几乎犹如饮下了神丹妙药一般。
只觉念头通达,爽快无比!
他甚至已经决定,派人去将这奏疏,送去居延,让人送去给匈奴单于看看。
叫那个老上的子孙,惶恐、震惊、惊惧、不安!
让匈奴人也尝尝,何为恐惧?
好在,他已不是年轻时候的性子了。
所以勉强还能按捺得下性子,还能继续看下去。
然后……
他就看到了一个名字!
“卫律!”天子攥着奏疏猛的起身:“好贼子,汝竟敢送上门来了!”
汉匈百年战和、往来,有三个大叛徒,让汉家上下,咬牙切齿,恨不得挫骨扬灰。
这三人就是中行说、赵信、卫律。
中行说,教会了匈奴人清点户口和牲畜,还将中国虚实,如数告之,日夜教唆匈奴单于南侵。
赵信,教会了匈奴人什么叫战略,一招龟缩神功,深深的将战争拖延到今天。
而卫律,则将中国军事制度和训练带到了匈奴,让匈奴人知道什么叫‘中国兵法、战术’。
而这三个大叛徒里,只有卫律依然在世。
“传朕的诏命!”
“生得卫律者封侯!”他几乎是咬着牙齿,吐出了这两句话。
他要亲眼看着卫律在自己面前千刀万剐!
“诺!”早已等候在旁的郭穰立刻领命。
“再命人去兰台,命兰台制诏,做好犒赏有功将士的准备!”天子拿起剩下的那几份帛书,其上都是主要有功将士的名字与功劳记述。
对于奖赏军功,这位天子,从不拖延。
因为他深知,这是最好的激励手段!
至于张子重、续相如、司马玄……
天子却并未急着立刻下令封赏。
像这种级别的大将的封赏,历来都是要班师回朝后,才能结算战功。
“再派人去通知在京列侯、两千石……”天子将诸事吩咐完毕,终于露出了笑容:“以及太孙、皇后……”
“今夜建章宫中,朕将与群臣,共庆幕南大捷,为前线将士贺之!”
“诺!”郭穰立刻就恭身领命,趋步而去。
而幕南的捷报,此时也传遍了长安内外。
第0926章 捷报飞来(2)
端坐在家中,丞相刘屈氂听着外间喧哗之声,内心却是仿佛乌云压顶。
“张子重打了这么大胜仗,已经无法阻止其崛起了!”他悠悠感慨。
心中第一次有了彷徨。
概因,他的丞相权力,之所以可以稳固。
靠的是来自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加持。
靠的是汉室只有李广利能打仗,能统领大兵团。
而现在……
危险的苗头,已经暴露无遗!
都不用看其他地方,只看这长安市井如今的欢呼声,刘屈氂就已经心知肚明了。
说到底,张子重是关中人。
是关中子弟!
仅仅是乡党两个字,就已经有着莫大吸引力了!
别说他现在打了这么个大胜仗,便是小胜一场,也能被这关中士林与勋贵们吹上天。
而当张子重冉冉升起,落下的一定是贰师将军海西候的神座。
这是毋庸置疑,而且必然发生的现实!
也是汉室一直以来的传统。
天下人,总是喜新厌旧。
有了新人,便忘却旧人。
甚至,有了新人,便对旧人吹毛求疵,挑剔指点。
因这是诸夏的民族性格。
永远追求更好、更强的英雄!
何况,海西候李广利,在士林评价本来就不高。
各种黑料满天飞。
“丞相,宜当早做决断啊!”一个家臣在他身旁,轻声的劝道。
刘屈氂不动声色的点点头,道:“吾知矣!”
“为我准备车马吧……”他起身吩咐:“吾要入宫,朝贺天子!”
“诺!”家臣微微恭身,退了下去。
刘屈氂则走到前院,望着门外的尚冠里大道上,那些在到处欢呼着的人们,神色凝重。
……
这确实是长安城近年来,最喜庆的时候。
几乎没有之一。
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是热议的人们。
八卦党们,穿梭其中,将刚刚编织的段子,传的到处都是。
以至于,当刘屈氂乘车出门时,就听到了,旁边道路上,正聚在一起高声议论的人们的声音。
“你们听说了吗?张蚩尤这次在幕南除了歼灭了一个匈奴万骑外,还抓到了卫律那个贼子的尾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