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快船正常速度,从吴淞口起航也就四天到大沽口,而卢象升部在徐州,哪怕骑兵也不可能这么短时间返回,实际上真要返回得几乎半个月。而两个军海运四天到新城,甚至连重炮弹药之类都不用带,新城本身就是军工基地,那里囤积着足够的弹药和大炮,然后最多两三天就能打开天津,剩下沿着运河用不了几天就能到京城。
京城没有驻军。
就是原本京营那些军户,但这些人根本不会抵抗。
真正具备阻击能力的,也就是蓟镇的满桂部两万,那两万的确是真正身经百战的,战斗力丝毫不比辽东铁骑弱,可以说是威震草原,真要是拼死阻击,还真就有可能阻挡到卢象升的主力返回。
但问题是满桂和镇南王是把兄弟啊!
那就好办了。
只要给满桂开价足够,差不多就能收买他。
剩下就没什么可说了。
只要满桂不南下阻击,镇南王的大军就可以抢在卢象升返回前抵达京城,然后同样会在城内军户的毫不抵抗中顺利入城,只要进城控制了局势那就是胜利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罢让皇帝驾崩也罢,总之也就是镇南王一句话了,反正天启病重,就算突然病死也正常,至于卢象升和其他各地的反抗,那个也好办,只要镇南王说不分田地,那就不会有抵抗的。
“胡闹,我说过带兵进京吗?”
杨信喝道。
“呃?”
杨寰茫然地看着他。
戚金同样也茫然地看着他。
“你们啊,不要总想搞个大事情!我进京只是为了探望陛下,顺便看看能不能为救治陛下出力,你们这是想干什么?准备造反吗?我们是忠臣,还带兵登陆新城,你们是不是还准备把大炮架到皇城上?”
杨信喝道。
杨寰目光复杂,很显然他们的确有这样的计划。
话说这些杨信的嫡系们,真的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这一次简直是天赐良机,完全是京城那些人把刀柄送给了他们,进京探望皇帝给皇帝治病,这理由足够充分,谁敢拦截就揍他们。
“叔父,若不带兵进京,恐怕那些奸佞会对叔父不利啊!”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
“我杨信赤胆忠心,何惧这些奸佞?我为陛下而进京,何人敢对我不利?”
杨信义正言辞地说道。
当然,他也就是说说,事实上他很清楚,哪怕他不带兵北上,孙承宗也不会允许他进京的,他哪还需要带兵啊,他就是一个人进京,说哪个奸佞祸国还不是一脚踢死。更何况他杨家还有几万庄户在新城,满桂和他是把兄弟,曹文诏和他把兄弟,只要他孤身进京,那么就等于他证明了自己没想过造反。那满桂也罢曹文耀也罢都肯定听他的,到时候就该他把持朝政了,别的不说天启的改革肯定推行,谁反对就准备好挨他的大棒。
绝对不能让他进京。
哪怕他一个人进京也不行,他只要进了京城,天启无论死不死都是北方士绅倒霉了。
天启死了……
那他正好一手挽着九千岁一手挽着张嫣,背后是满桂,曹文诏这些人的百战雄师,南边还数千万后备力量,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军火粮食更可以说召之即来,就这样一南一北就像大钳子一样夹着北方士绅。
不改革就去死。
他最后会不会欺人孤儿寡妇这个真不好说。
但北方士绅是完了。
天启不死……
那正好!
皇帝陛下正愁手中没有刀,没法逼着士绅接受改革,现在杨信这把四十米长大刀终于握在手中了,谁敢反对改革,先吃一刀再说,最终北方士绅的结果没区别。
只要杨信到了京城那么他们就必然要倒霉,无论天启生死都一样。
所以他们绝对不会同意杨信北上的。
无论带兵还是不带兵。
第620章 绝对不行
当然,请求进京的奏折还是得上的。
镇南王紧接着上奏请求进京,而且是以公开的题本而不是奏本。
这样到达通政司后,基本上立刻就整个京城皆知,他就是要把自己的进京搞得轰轰烈烈一些……
孤身进京。
不是都说镇南王造反吗?
不是都说镇南王想做曹操董卓之类的吗?
那镇南王就孤身北上好了,一个兵都不带,然后去京城任人宰割,这样还说他是造反,那未免也太过分了,镇南王真造反会这样自投罗网吗?
甚至当天就通过他控制的报纸散播开这个消息,并且在报纸上大肆渲染镇南王的忠心,得知皇帝陛下染病的消息后,镇南王那是茶饭不思彻夜难眠,食不甘味,神不守舍,整个人都憔悴了,现在就想着能早日回到皇帝陛下身边,为给皇帝治病尽一份力……
他也是名医。
事实上他的确是公认的名医,尤其擅长外科,比如一些截肢什么的最擅长了。
主要是他截肢的速度快。
眼快手稳下刀准,往往那些被截肢者还没怎么反应过来,自己的胳膊腿什么的就没了,锯腿速度堪比他战场上砍人头,颇有那个传说一场手术弄死三个的名医风采,不过在消毒止血技术和药品有限的情况下,速度的确是最大限度避免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总之他也是公认的神医,和医学院那些老家伙齐名的,而现在很明显就是神医登场的时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