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内部则维持均田和民兵制,最大限度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但光吃饱饭肯定不够,毕竟还得要银子消费,要么投入工业,但大明的体量太大,全部工业化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这个世界养活不了工业化的大明,最终还是要逐步走向扩张,那么财富和精英阶层也就有了足够的兵源。
这就是大明的未来。
“镇南王若早明示此策,何至有如今这场乱子!”
黄道周叹息道。
“哈,若没有那些被灭门的士绅,我就算拿出这套公田法,你们就会老老实实接受吗?别开玩笑了,幼玄兄,诸位,你们现在接受我这种公田法,不是因为它对,而是因为你们已经知道你们抵抗不了,你们接受它是因为它上面沾满了无数士绅的血。”
杨信很直接地说道。
一帮钦差大臣们尴尬地笑着。
“大王,那宗室如何处置?”
傅宗龙问道。
“移藩,实土移藩,朝廷以后不会再给他们一两银子,宗室的田产同样全部收回,各藩皆赐实土,但不是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以内,而是这个范围之外,十年内我会把他们全送出去,太祖当年的九王塞边就很好,以后大明的藩王必须都去塞边。”
杨信说道。
藩王最好处理了。
恢复太祖制度,一个藩王给一个护卫,然后出去塞边。
一个藩王给他们两千平方公里可开垦荒地,他们自己的宗族再加上护卫,一个藩王移出一万户很轻松。
比如接下来就可以把福王这批扔出去。
不过不是往南洋塞,这些都是北方人,直接送南洋和给他们根白绫差不多。
但可以把他们往西北送,比如说河套,张献忠已经开始行动了,那里接下来需要移民填充,像山东三王就可以扔过去了,他们属于罪犯,不可能给他们两千平方公里,有五百就可以了,那里还是很适合农业的,需要的只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好那里会剩下很多女人,然后从内地迁移一堆光棍,这样三王的护卫也就有了,至于剩下的也一样,继续把这些北方藩王向西北塞,然后打着这个名义向西出嘉峪关灭叶尔羌汗国。
这场战争打完,这数以十万计的精锐骑兵不能闲着。
以后北方也没有战争了,有个两三万骑兵驻守就行,剩下的全部赶去扫荡西域的叶尔羌汗国,然后把打下的土地安置北方藩王,或者说以安置藩王为名义移民实边。
沿着南疆向前打下一块地方扔过去一个藩王。
至于南方那些,就得往南洋扔了,战争结束后那些已经开始进化到排队枪毙的步兵同样不能闲着,还是要向南方征服。从云南,广西的边境线开始向前推就行了,征服那些君主逼得他们称臣纳贡,逼他们一家交出一块差不多大的富饶土地,然后把南方的藩王扔过去,就这样一边打一边扔。
扔完为止。
藩王为中心,再加上实土封爵,再加上士绅种植业,大明的扩张方式就这个模板了。
然后禁止他们搞工业。
第693章 一家人要整整齐齐
对于藩王们的结局,这些文官们表示满意……
毕竟都一样倒霉了。
剩下还有就是军队原本卫所系统的军职将领。
这也很重要,尤其是像云南贵州这些地方,布政使司辖区范围甚至不如都指挥使司,那些都指挥使,指挥使之类,在民兵化之后如何处置?在江浙他们是被杨信一把撸下去拉倒,这些人肯定不会再作为民兵将领,他们都是压榨军户惯了的,军户们看他们天然有反感。
不过杨信手中有银子,一家再给一笔遣散费买断工龄,剩下就是按照普通军户分地了。
其实这也没打发他们满意。
这两年一波波的江浙卫所将领跑到京城敲登闻鼓喊冤。
不过他们都没有真正的反抗能力,毕竟江浙那地方也没法反抗,而且杨信还手握着附逆的大棒,谁敢不答应直接附逆,棒子能靠着反奸归土,打着清理棒奸名义完成土改,镇南王一样能用附逆这个大棒完成,但云贵广西这些不一样,这些都是天高皇帝远,自己做土皇帝惯了的……
好吧,没什么不一样的。
“裁撤,田产依公田法处置,但额外以实银发到六十岁的俸禄,另外每家选子弟一人进京,入国子监读书,至于黔国公实土封爵。”
杨信说道。
“大王,这……”
刘孔昭欲言又止。
“诚意伯想说什么?黔国公不肯接受?黔国公在云南的那些勋庄不应该算作公田法范围?”
杨信说道。
沐家的问题在于他家的勋庄实在太多了,沐家勋庄遍及云南,最远的都到和越南交界了,甚至这些勋庄里面还有干脆就是原本朝廷的军屯被沐家侵占,比如当年沐昌祚就把两个长官司直接变成他家的勋庄,原本的守备变成他家庄头。
把这些勋庄都依照公田法,那沐家能接受吗?
沐启元可是出了名的骄纵。
上次甚至因为巡按抓了他的家奴就敢调动军队,把大炮摆到巡按的察院外面对着。
这家伙和他爷爷沐昌祚基本上一个风格。
“他不想接受也得接受,诚意伯可以去跟他明说,杨某是个很讲道理的人,这是圣旨,沐昌祚没有讨价还价资格,除非他也想造反,如果他真造反,那最后什么也得不到,相反如果他老老实实接受,那么我可以保证沐家该有的荣华富贵一样不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