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武臣的官职都这样。
官衔和职务不是一回事。
但文官就不一样了,七品的巡按御史就能吓得一堆军方大员心惊肉跳。
“走,兄弟们,咱一起去拜祭岳圣!”
田尔耕振臂一呼。
“走,拜祭岳圣,奉旨为岳圣立庙!”
许显纯同样高喊。
杨信很配合地举起了手中的圣旨。
虽然这是中旨,没有内阁票拟,也没经过六科审核,但这也不是发给各级官员的,这样的圣旨在锦衣卫中就足够了,看着他手中的圣旨,心中有了依仗的三百多锦衣卫齐声高喊,紧接着一同上马直奔西安门。当这支队伍走到西安门的时候,更多得到消息的锦衣卫赶来,锦衣卫也是个亲戚窝子,许显纯和那些手下的亲戚,田尔耕带的那批人的亲戚,一大堆也是锦衣卫籍。
甚至还给他伯父戴孝的方世鸿,都穿着锦衣卫的官服带着一帮同样的狐朋狗友赶来。
他也是锦衣卫籍的。
而且不仅仅是锦衣卫籍的,亲军各卫其他闲人也有不少赶来。
田尔耕和许显纯可都是勋贵,勋贵们就不缺狐朋狗友,而且狐朋狗友们都是锦衣卫或亲军各卫,无非就是串联起来,然后穿上各自的官服,从各自家中涌出加入这支队伍。
这不是打擂台的。
这绝对不是针对文庙还没结束的祭祀的。
这只是京城各卫,尤其是锦衣卫的军户们,受文庙祭祀的士子点悟,忽然想起代表武臣精忠报国精神的岳圣还没立庙,故此自发聚集起来到万岁刚刚钦定的庙址处拜祭岳圣,同时为岳圣庙奠基。
至于为什么就在文庙旁边……
巧合,实属巧合。
再说了,难道孔夫子不屑于和岳武穆做邻居?
第100章 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安定门大街。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杨信在风雪中高喊着。
他后面是一片响彻天空的喊声。
走到这里的时候,就连东城的援军也加入了队伍。
说到底京城其实是一座军户之城,这座城市居住的一百多万人口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军户,亲军上值二十六卫全在这里,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构成了这座城市居民的主体。而这二十六卫里面编制最大的就是锦衣卫,这个被后世习惯性理解为特务机构的卫,实际上涵盖从宫廷侍卫,再到仪仗,侦缉廷杖等各个职能,人数早就突破卫一级。
仅正规编制的,实际就超过一万了,这不算外派的,而且还有很多是一个职位有好几个人,主要是皇帝对于勋贵或者大太监的子侄们,都喜欢往锦衣卫扔,反正就是些没有实际权力,每月领点俸禄的闲差。
而这些人也是这场游行的主力……
当值的肯定不会来。
只有不当值的才会出来参加游行。
更何况一开始的确是锦衣卫为主,但很快随着这个消息在京城的传播,就已经不单单是锦衣卫了,那些不当值的亲军卫士兵,也同样跑出来加入了游行的队伍。
他们正因为大雪在家闲得无聊,而且平日对青虫看不顺眼……
也不可能顺眼。
军户看青虫就没有顺眼的。
这些绝大多数都是跟着太祖成祖打天下功臣后代,现在没有任何权力,甚至很多人就连吃饭都困难,比如刚刚挑选出给徐光启的军户,那些全都破衣烂衫面有菜色。但他们可是理论上的这个帝国最强的军事力量,事实上的禁卫军,他们祖上跟着成祖夺取天下横扫漠北,原本他们应该延续祖先的辉煌,但两百年来文官的不断压制,让他们早已经光彩不再。但现在他们绝大多数只是一群贫民,领着微薄的军饷,在饥寒中沉沦,成为这座城市最底层,所有文官士子都能践踏的淤泥……
谁都能踩他们。
他们连五城兵马司的弓兵都不如。
他们压抑得太久了,他们需要一场痛快地发泄,这场锦衣卫发起的游行迅速变成军户大游行,越来越多亲军各卫军户加入,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修岳庙了,实际上后来加入的根本不知道干什么,别人加入他们就加入,别人要提高待遇他们就跟着喊。
局势正在失控。
整个朝廷一片混乱,协理京营的黄克缵大冬天一脑门子冷汗,六部文官全都懵逼,各城巡城御史和兵马司更是傻了眼,谁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谁也不明白这些军户们怎么就突然淹没了整个城市。
好在秩序没乱。
事实上秩序也乱不了,这些军户都是本地人。
他们不会乱的。
这是他们居住了超过两百年的家园,他们再想发泄也不会以毁掉自己的家园为代价,尤其是这些人都是军人,都有自己的卫所等级约束。
但这种逐渐淹没全城的壮观场面还是把文臣吓得够呛。
他们真吓坏了。
过去被他们无视的军户们,真正展现力量的时候,他们立刻就发现了自己的虚弱。
方从哲已经匆忙进宫。
不论这些军户是为什么,这时候必须安抚住。
但杨信并不知道这些,他根本看不到后面,他能看到的只有跟着他在最前面的那些锦衣卫,就连那些串联的锦衣卫,也不知道自己串联出了一个多么可怕的结果,这些点燃一场超大规模游行的家伙,在安定门大街上唱着满江红,丝毫不知道自己身后的队伍到底有多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