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算青年团。
这时候还没成立的复社才是。
但豫章社和东林党之间也是可以算作同盟军的。
他们能影响东林党。
“可这样终究有些出格啊!”
另一个成员陈弘绪说道。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们要的是皇帝放人,给李三才平反,但你们那些手段根本毫无意义,你们在民间制造多大的舆论,对皇帝来说都毫无意义。
因为他根本听不见。
他在皇宫。
所有外面的奏折,诉状,统统都是先送司礼监,司礼监掌印是杨信的伯父魏忠贤,司礼监办事的主要太监刘时敏等人,全都是他的同党,你们指望能让皇上听见?
开玩笑!
没人给他报告他如何知道?
就算是南京守备太监的密奏,最后不也得走司礼监?司礼监不报皇上什么也不可能知道,咱们这位新君据说从不上朝,更不见大臣,只是在皇宫做些乱七八糟的玩具,毕竟他才十五岁,甚至都离不开乳母。内阁据说也只有方阁老能时常被召见,韩阁老和刘阁老都得方阁老转达陛下旨意,那方阁老的侄女可早就是杨信的人,此事当初整个京城都传的沸沸扬扬,几乎无人不知。
你们觉得方阁老会和谁一伙?
想让皇上知道,必须得搞个大事情才行。
小打小闹没用。”
杨信说道。
“杨兄言之有理,咱们哭庙至今朝廷可有动静?那杨信南下其意难道不是很明显?皇上根本不理会咱们的鸣冤,反而让杨信南下对付咱们,照这样咱们进京敲登闻鼓也没用,修吾公的那些弟子又不是没敲过,结果还不是白白搭上了五条人命?”
熊文举说道。
“对,就去堵运河,咱们也不是公然造反,咱们就是进京诉冤,然后各人都买船雇船,驶到扬州去把运河堵死,或者干脆把船凿沉,咱们只是不小心沉船而已。前面沉个三五艘,后面几百艘船涌进运河堵死,这样咱们也没什么罪责,剩下就是继续堵着,皇上什么时候放人什么时候咱们散了。”
李明睿同样激动地说。
“此计甚妙!”
杨信说道。
不得不说小李还是有几分头脑的。
“这事关重大,得去东林书院找景逸先生商议。”
万时华说道。
“我还是觉得这样不妥,毕竟北边还在和建奴交战,若是运河堵住出了乱子反而是咱们罪责。”
杨廷麟皱着眉头说道。
他是清江也就是樟树人,清江杨氏是药业世家,清江是大明最大的药材加工交易市场,他是后来卢象升手下主要幕僚,赣州抗清兵败自杀。
“伯符兄,你还是太拘泥小节啊!”
杨信鄙视地说。
李明睿和熊文举深有同感地点头。
第171章 掏出东西吓死你
杨信在南昌一边扮演着羊群里隐藏的狼,一边在周围各州县山里搜罗他需要的打手,就这样一直到出了第二年,也就是天启元年正月,才最终结束他的这次募兵。
安庆。
南岸雁汊码头。
“叔父!”
杨寰对着下船的杨信行礼说道。
他和六名锦衣卫在凤阳就被杨信派了出来,为这个家伙的秘密计划做必需的准备工作,同样那些顺流而来的棚民,也由他负责就地安置……
“来了多少?”
杨信说道。
“回叔父,总共到达一千五百二十四人,包括一百三十二名不在招募范围但跟着过来的,实际人数比原本您说的少一百零八人。”
杨寰说道。
那是送这些青壮来的,毕竟他们绝大多数都不知道路,甚至和外面的语言都不通,而这些寨子里都有专门负责在外面跑的,毕竟他们得出售山货,这些人知道如何到安庆也懂官话能够沟通,那么肯定由他们负责带领。同时也是先看看杨信这边真实目的,主要是看看他究竟有没有可能兑现那一个月二两的承诺,如果他是骗人的话还得他们把这些寨子里的青壮带着逃回去。
而这一次杨信总共招募的是一千五百人。
少了一百零八。
“回头再跟他们算账!”
杨信说道。
想黑他的银子那是绝对不行的,先把南京的事情处理完,然后让这些原本就是山里出来的士兵,再回去收拾这些骗他银子的。
正好也当练兵了。
对这些棚民不需要手下留情。
因为他们一旦吃不上饭,出去像蝗虫一样扫荡周围平地时候,一样是无恶不作的,屠村同样毫不手软,都有吃人的记载。而杨信未来的计划,就是招募棚民当兵,把听话的变成自己手下,甚至让他们回去把寨子里所有人都带出来形成属于他的庄园。但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家伙,同样也由这些棚民出身的负责进行清剿,既然给钱招募他们不出来那就死在里面吧!
杨寰没有说话,然后带着杨信向他们的安置处走去……
“这是巡检司吧?”
杨信站在安置处,愕然地看着眼前的大门。
这里准确说是一座军营,四周还有低矮的城墙,城墙上还有士兵在巡逻呢。
“叔父,雁汊镇没有合适的大宅子可以租用,这些人没有路引,少不了打点雁汊巡检,侄儿索性多给他些,让巡检把他们直接安置在这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