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就算不失明也没机会恢复了。
“大帅,一共一百零八人。”
黄三说道。
他也跟着何坤等人学改称大帅了,这个称呼比提督老爷更威风
“统统斩首!”
杨信说道。
衍圣公和李承祚全都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拦截漕运,形同谋反,不杀无以儆效尤!”
杨信说道。
“朝廷没有这样的法律。”
衍圣公哀求一样说道。
抢劫漕运是肯定要杀的,可堵运河就说人家谋反,这个也未免太夸张了。
“那现在有了。”
杨信说道。
大明朝又不是法治国家,实际上大明律只是用来参考的,但明朝法律倒是反而更像后来的欧美法律,同样也是要套用判例法的,毕竟大明朝的法律都是很笼统那几条,遇上一些很难明确的案子,就是要套用判例的,而朱元璋的大诰本身就是一本判例法。
所以他完全可以把这个事件做成判例,然后剩下无非就是天启承认不承认了,天启承认,那以后就按照此例处置类似案件,天启不承认,那人都杀了,天启又不可能降罪他。
“一百零八个举人和秀才啊,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衍圣公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那么他们故意堵住运河的后果是什么?”
杨信说道。
“京城陷入饥荒,辽东前线无以为继。
京城陷入饥荒就有可能造成民变甚至有饥民造反,整个北方为之糜烂。
辽东无以为继就得打败仗,然后建奴攻陷辽东杀戮百万,大明丢失北方的屏障甚至建奴杀入关内,造成整个国家再有崖山之祸。
身为读书人不会不懂这个。
可他们仍然为了一己私利,试图以堵漕运来逼迫陛下就范,这已经是谋危社稷了,不抄家就已经是法外开恩,看看这个吧,这是扬州知府李栻的检举,那么杀他们很过分吗?看看这整个计划,这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此等乱党若不以重刑惩处,岂不是纵容更多乱党效仿。
全部斩首。
就在这运河边立即行刑。”
他紧接着拿出李知府写的那些说道。
“的确死有余辜!”
李承祚看着上面记载的整个计划立刻表明自己的立场。
衍圣公抢过脸色凝重地看着。
“这东西二位保密,回头要交给陛下的,如何处置还得陛下定夺,但今日这些敢拦截漕运的乱党,必须有一个杀一个,否则无法迅速了结此事。”
杨信说道。
这个他的确是要给天启的。
而且天启也不会公开。
里面牵扯的人太多,无论是南京的那些大臣,还是那些士子背后的士绅,事实上都已经代表了整个江浙,天启公开处置会造成更大的动荡,皇帝陛下要的是江浙屈服又不是和这个帝国的钱袋子决裂。所以皇帝陛下看到这份东西只会默默记在心里,以后找机会逐渐收拾这些对他来说的乱臣贼子,但公开这东西并进行处置是不可能的。
皇帝还没那么冲动。
但杨信可以适当放出点风声让这些人害怕。
从而默认他杀这些青虫,用这些青虫的人头为这件事画上句号……
好吧,他其实就是为了杀完人以后,还能让那些文臣和士绅不敢揪着他不放。
说到底杀这么多的确过分了。
但他从始至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这场砍头,都布局这么久不砍是不行,不但要杀这些青虫,后面的不肯屈服那还得继续杀……
“立即行刑!”
他对等候在前面的黄三说道。
黄三立刻回到那些士兵间,紧接着把一个个青虫从地上拖起。
后者丝毫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这时候已经多多少少恢复了一些正常的他们,还摆出高傲姿态呵斥这些粗俗的士兵,不过紧接着士兵的大脚就踹在了他们身上,然后拿绳子一个个五花大绑,直接推向运河边按倒,那些充当刽子手的士兵开始磨刀……
围观者立刻觉出不对。
“杨佥事,你想干什么?”
袁世振毫不犹豫地推开前面的士兵走向杨信,同时明显带着一丝慌乱厉声喝道。
“杀人啊!”
杨信很坦诚地说道。
第231章 人头落地
“杀人啊。”
这话说的是如此坦然如此平静,以至于袁世振一时竟无言以对。
当然,他还是迅速清醒。
“你可知这都是何等人?”
他厉声喝道。
“凡人。
和这些老百姓一样的人,一样爹娘生养一样吃喝拉撒的凡人,一样犯了杀头的罪就得杀头的人。
难道他们的脑门上还带着免死牌?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仅仅是几个士子,难道因为他们有功名在身就碰不得,难道因为他们是儒家弟子就可以犯了罪而不受惩罚?
荒谬。
试问若这些码头苦力堵运河,袁副使会如何对待?恐怕你身后这些人手中的鸟铳早就开火了,李总督的骑兵早就端着长矛上了,堵了漕运意味着什么,想来袁副使和李总督比我更清楚,既然别人敢这么干就只有死路一条,那凭什么这些士子就可以不一样?”
杨信看着紧接着过来的李养正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