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就需要李珲的真正臣服了。
因为那样就意味着朝鲜人必须从平壤,一直把粮食辗转运输到三四百里外的朔州,这个运输线需要李珲以倾国之力给他维持,而那时候李珲也就不存在首鼠两端的可能了,这样的运输都赶上当初抗倭时候了,李珲真以为大明君臣都是瞎子啊。
所以野猪皮必须以武力,让他真正彻底臣服,并且和大明断绝关系甚至转为敌对。
于是战场再一次转入朝鲜境内。
野猪皮也没有别的选择。
除非他确信自己能攻破熊廷弼的防御,获得辽东的粮食产区,否则朝鲜的走私粮食是他唯一外部来源。
这是他粮食安全的底线。
要么向东去揍李珲这个软柿子,要么向西去硬碰熊廷弼的防线,很显然向东是最明智的选择,只要他能够转向朝鲜,并且再耽误一年时间,基本上他也就没有再向辽东扩张的可能了。因为陈于阶那里的棱堡已经在修建,最多今年年底就能够屹立在辽河岸边,再加上被白银拉住的金台吉,那里一个可以出动两万精锐的基地就真正建成。
野猪皮攻沈阳?
那边的骑兵从后方直插赫图阿拉了。
“这真是极好的!”
杨信一边写他的奏折一边愉快地想象着野猪皮君临朝鲜的场景。
第237章 京城也是战场
一个月后,东华门。
“大爷!”
杨信向着亲自迎接他的九千岁行礼。
而在他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甚至绵延到东安门外的一辆辆马车,所有马车全都遮盖严实,两边锦衣卫列队警戒,就连驾车的都是锦衣卫,这些马车就是这样一路从通州走到这里的。
九千岁没有回答他。
而是直接走到他身后,掀开了一辆马车上盖着的篷布。
里面一片反射着阳光的夺目银色。
“银子呀,大爷如今看着这东西比什么都亲。
大爷这里是一睁眼就无数要银子的手伸过来,辽东战场上要银子,皇极殿要银子,文武百官要银子,地方上受了灾的饥民要银子。
所有人都像饿鬼一样向我伸手。
可咱们大明朝这个不交税那个不交税,这个有功名那个皇亲国戚,这个说自己不赚钱,那个说穷得揭不开锅,然后你去走一趟,把他们的地窖掀开,却一个个比皇上都有钱。都是一群乱臣贼子,说咱们爷俩是奸臣,大爷我看倒他们才更像奸臣,一个李三才抄出几百万,一个高攀龙抄出上百万,当年这一个个可都喊着他们清廉如水的。
这他玛就是清廉如水?
走私的,放高利贷的都有脸说自己清廉如水?”
九千岁恨恨地说。
“大爷,这又谁惹您生气了?”
杨信问道。
“惹大爷生气的哪天都没少了,不用管他们,大爷五十多了,在宫里当了大半辈子的差,还不至于会被他们气死,你在外面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咱爷俩能给陛下把银子弄来,外面那些疯狗再怎么咬也白搭。”
九千岁说道。
很显然他这段时间也被折腾的不轻。
紧接着他摆了摆手,示意这些马车继续向前驶入东华门。
这些银子并不送入内承运库,后者的确是内库,也的确是太监管着,但实际上属于六部,准确说是内臣和文官共管,只不过是在皇城里面,所以这个发放之类权力肯定归太监,但使用却是六部在使用。这个在工部厂库须知这类明朝流传到现代的书籍里面记载很清楚,工部厂库须知里面绝大多数物资都是从这十库里面取用的。
包括给野猪皮的赏赐。
当年给野猪皮和手下几个酋长光赏赐衣服就一次花了三百多两。
那不是皇帝的小金库。
所以天启和九千岁又在皇宫里单独设立一个真正的小金库,这个对外是没有名字的,但杨信给他们捞的银子都在那里,实际上是在仁寿宫,这时候郑太皇太妃,李皇太妃这帮全都赶到那里去了。后者就是李选侍,天启去年就给他爹兑现了承诺,替他爹正式封了李选侍为皇贵妃,现在晋级皇太妃,说到底也事实上抚养了他快两年呢。
而且至今依旧抚养着崇祯。
她们那里足够冷清。
皇上的私人小金库就在这群寡妇那里。
加上这一笔之后,已经囤积了超过四百万两,这些银子至今还没动过,倒是内承运库的银子快花光了,天启是一边花那里的银子,甚至包括各库囤积的那些乱七八糟物资,一边不断充实自己的小金库。
倒是他自己搞的那些乱七八糟,这个是直接花小金库的。
目前大明朝廷的花钱顺序就是先花太仓银库的,事实上那里也从来就没有存下的。
崇祯自挂前里面就八万两。
然后内十库。
这个目前还有库存。
只要这里面的库存不至于入不敷出,大明朝的财政就能维持正常。
一旦内十库入不敷出,到了必须动用皇帝小金库的地步,那大明财政就事实上濒临崩溃了,所以天启和九千岁才放任杨信,让他用各种丧心病狂手段聚敛财富来充实这个小金库。因为这是最后的保障,这个小金库攒的越多,一旦面临财政崩溃,留给皇帝的调整时间就越长,只要能不断用横财充实这个小金库,那天启才不在乎杨信在外面干什么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