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实际上也不得不实行包税,但就两万,大明每年从这里通过葡萄牙人出口数百万的货物,而交的出口税就两万两。
之前的舶税四万,这个出口税两万。
这就是大明朝廷在广州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收的主要税款。
至于本国商人的出口,那个就是国内商税,不算出口,就是出海时候到海道副使那里查一下引,用烙铁在船上烙个标记,这样就算经过检验,是合法的商船而不是走私了。
不过商人需要付出的仍旧很多。
因为烙这一下子并不容易,不烙就是走私,哪怕就是合法的,但官吏不给你烙你也无可奈何,最后还是得给官吏大笔孝敬,所以就算是真走私的,给了孝敬也一样可以烙上,反正有这个缉私的水师就不查了。
总之国内商人的出口是便宜不了朝廷的。
最终这些总的加起来,关税,出口税,进口税,附近税,特许经营税,这些全都加起来,广州这个海外贸易给朝廷的税收,每年不会超过七万两。而与这个数字做对比的是,广东三个陆路关卡,粤北太平关,潮州,肇庆,分别是一年四万,六万,四万,也就是说广州一年的海外贸易税收,仅仅比潮州一个陆路关卡略微多一点点。
第314章 战争这就开始了
至于杨信的新税法里面舶税依然不变,但根据船上载的货物种类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免。
粮食,马匹,硫磺。
这三样全都享有减免舶税的优待。
但传统的进口货物如香料之类,这个仍旧必须根据货值交税。
这个与舶税无关,舶税只是允许你靠港贸易,但你带来的货物该交税还是得另外交税的,而且税率也不一样,比如说带着奇珍异宝来的,这个税肯定就得重一些了,单纯的胡椒可以低一些,至于空船只带着银子来的,这个就只交舶税可以了。
不过这些改革不会增加税收。
因为绝大多数欧洲商船其实都是空船来的。
他们就算带着货也卖不出去,原本历史上崇祯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一批商船到广州结果就是这样,他们自己哀叹什么也没卖出,就是在这里扔出了七万枚西班牙银币,而且还因为最初的冲突,缴纳了两千多两银子的赔偿。这个时代的大明真没有什么需要进口的,也就是些香料和硫磺,但这两样根本不可能填满蜂拥而来的欧洲商船,还有同样蜂拥而出的大明商船。
最终这项税收改革的结果,只是让以后的欧洲商船全都改成大米压舱,然后廉价的南洋大米涌入大明。
继而从这里北上。
杨信会在这里以低廉的价格收购,然后直接海运遥远的辽东。
在那里他甚至可以赚十倍的差价。
这里的大米就几钱银子,但辽东哪怕今年也依然是五两,这个生意还是很有搞头的。
但对舶税本身来说,不但不会增加,甚至有可能减少,毕竟都带着大米压舱的话舶税会减的,如果有谁能带着一船马瓦里马,那甚至他们的舶税会直接免除的,所以这项改革不会增加舶税。但杨信的目标本来也不是舶税,他的税法改革最重要是出口税,而且是税率惊人的出口税,最大宗出口品蔗糖直接加税到百分之十,棉麻布百分之二十,丝绸百分之三十,瓷器百分之五十……
“叔父,这有点狠吧?”
杨寰惊悚地说道。
“你根本不知道这东西在欧洲是什么。”
杨信拿起身边一个明显克拉克瓷风格的茶壶说道。
“这对于我们来说,的确就是普通生活用品,但对于泰西人来说,这是宝贝,是可以拿来炫耀的奢侈品,是值得用黄金把它镶嵌起来的。再说他们几万里历经无数艰险跑来,会因为这点税而回去吗?百分之五十的税率是一个很合理的出口税,之所以定这样的税率,还是因为葡萄牙与荷兰正在进行战争,荷兰人会在海上抢劫或者打沉它。”
他紧接着说道。
“但咱们的商船也往外卖。”
杨寰说道。
“他们的税率不一样,他们的百分之四十,对于国内的商船必须鼓励,但不能鼓励得太狠。”
杨信说道。
鼓励的太狠这帮家伙就直接做二道贩子了。
“但漳州那边也在出口瓷器,这里就有不少那里运来的,月港同样开港,这些瓷器很多都是景德镇出的,甚至可以从宁波向外出口。”
杨寰说道。
“那就不是咱们的事情了。”
杨信笑着说道。
那的确不是他们的事情,那是广州的士绅们需要操心的。
他们肯定不会自己受损失,最终这笔暴涨的税款只能转嫁,但因为那些官员已经无法控制海外贸易,他们不需要再向这些人送钱,最终结果肯定是减少对之前控制海外贸易的那些官员贿赂,另外提高出口价格。
当然,也可能加大走私的力度。
至于降低成本……
那个恐怕已经没有再降低的可能了,广东士绅干了几百年,早就把成本压榨到最低了。
如果他们降低成本导致工人闹事,那杨都督正好进广州镇压清洗。
这座城市工人闹事可是很频繁,原本历史上两年后就有一次,但杨都督进了城那想把他再送走就难了。
而杨信的目的是什么,真正整理海关建立合理完善的税收体系?都不是,他来广东的目的只是搅局,然后逼迫广东士绅自己接过包税,真正建立合理完善的税收体系是他们的事,现在只是因为他们不干,所以杨信才来广东,他从来就没想过以后的问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