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于阶说道。
“那你就去呗!”
杨信说道。
“但我舅父正准备上书,劝陛下编练一支新军,并且从澳门购买火炮聘请炮手以武装这支新军。他准备编练两万精锐,完全按照泰西之法,甚至从澳门雇佣一批军官。”
陈于阶说道。
“大明有戚武毅兵法还不够吗?”
杨信说道。
“但取长补短总归是好的。”
陈于阶说道。
“那你舅舅说话管用吗?他的想法是好的,可他说话不管用啊!就是陛下真得授命他编练新军,你觉得他就能成功了?他此举动了多少人的盘子?去澳门买欧洲人的武器,你让工部那些贪官污吏怎么办?钱都让你们赚走了,北方那些官老爷们能忍?他们在澳门也没门路,想争都没法争,到时候他们只需要掐住你舅舅的军饷,你舅舅就只能作罢!你跟着他根本没用,他用不了几天就得被人搞下去!”
杨信说道。
徐光启一腔热血通州练兵,然后兵部一不给饷二不给武器,而且总共就给他选了七千老弱病残的军户,能拿动武器的也就两千,朝中还有一堆御史骂他。
气得他只好又灰溜溜辞职了。
当然,这种事情也没那么纯洁。
因为采购欧洲火炮可是会肥了买办的,后来大明朝廷从澳门购买的大炮,那价格都是虚开好几倍的,不过这也不能因此指责徐光启这些人,他们毕竟也是大明官场的一员,那么规矩就必须遵守,他们还得给宫里宫外一堆人送礼呢!总不能自己掏银子吧?
“可去辽东我能做什么?”
陈于阶有些犹豫。
“熊廷弼给你个什么身份?”
杨信问道。
“他说能给我谋个太常寺博士,正七品,不过也不一定,他只能说是尽力而为,毕竟我连举人都不算。”
陈于阶说道。
“那就是了,你舅舅才从六品,你不过比他低一级还有什么不满足,熊廷弼正红的发紫,满朝文武连皇帝都对他寄予厚望,就等着他去辽东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于危局了,他说给你谋个太常寺博士,那肯定没问题,一下子你就和孙传庭同级了。去了辽东之后你先别管别的,就督促熊廷弼烧山,这时候是夏天,你们到那里也差不多秋天,而且建奴短时间也打不下沈阳,最多绕过沈阳拿下开原铁岭,而只要沈阳不丢,他们就始终被堵在山林。接下来正好换西北风,挑个风大的日子,在抚顺关一带点起大火,要烧不到赫图阿拉我就现场表演吃虫子!”
杨信亢奋地说。
在抚顺燃起森林大火,在没有任何控制的情况下,要烧不到新宾他真现场表演吃虫子……
油炸山蝎子也是美食啊
第042章 杨氏百科全书
陈于阶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毕竟他一直跟着他舅舅,虽然熊廷弼给了他做官的机会,但实际上他也知道,只要跟着他舅舅,终究还是能混个一官半职的。
当然,这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两人一起到了外面街上。
这时候灾民依旧在不断涌入,这几天持续的大雨在顺天各地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水灾。实际上这个地方一向如此,因为处在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共同的泄水通道,无论西边还是北边,山间流出洪水都汇聚于此。辽国时候通州南边延芳淀周长数百里,哪怕现在的南苑也是四时不竭,状若汪洋,这种地方夏季山洪一发这水灾几乎标配。而这些涌入的灾民,让京城的繁华盛世瞬间变了模样,一条条大街上全是拖家带口,哭喊祈求施舍的灾民,尽管万历迅速下令设粥厂,但很显然改变不了什么……
官府施粥大家都懂的。
皇帝拿出一万两,估计真正用到灾民身上的也就一千两,更何况米价也在暴涨。
“你知道番薯吗?”
杨信问陈于阶。
“我舅舅在江南进行试种过,但并不受民间欢迎,江南又不缺粮食,吃惯了大米的人们根本不喜欢吃这个,更何况江南如今连水稻都不爱种,桑棉才是最受追捧,大米都是从湖广江西买。
谁还会种地瓜?
而北方我们目前也在天津试种,但至今也未曾想出该如何保存,此物最怕冰冻,一冻即腐坏不可食。”
陈于阶很直接地说。
然后杨信用一种很诡异的眼神看着他……
“杨兄?”
陈于阶茫然说道。
“难道你们不会挖个坑把它埋了吗?”
杨信无语道。
他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难倒了大名鼎鼎的徐光启。
“杨兄能解决冬储?”
陈于阶惊喜地说。
“那个是最简单的,挖个坑,干燥无水但有潮气的,然后铺上沙子把那东西埋里面,上面插个东西透气,然后就不用再管了,若是家里有火炕就完美了,堆在里面就行,怎么还不撑一冬天?”
杨信说道。
“走,找我舅父!”
陈于阶毫不犹豫地说道。
事实上徐光启还真没解决这个冬储的问题,不过杨信一说,以这老头的头脑瞬间明白了。
“你还懂多少?”
徐光启很不客气地问。
“问!”
杨信同样很不客气地往太师椅上一坐端起茶杯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