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这时候明军已经不光是靠新技术吃饭了,话说就算这时候他把陆军所有新式步枪全扔了,然后让那些士兵重新抄起和欧洲一样的线膛枪,也照样没人能阻挡他称霸世界的脚步。
一百多万常备军,两百多万预备役,四千多万后备役,两亿的总人口,这就是无敌的恐怖推土机。
“那么弹药产能呢?”
邵首相说道。
“供应不上,至少目前不行,别说一个旅几十挺,就是一个旅十二挺,再加上全面换装四式步枪,目前的子弹产能也肯定供应不上,而且目前绝大多数工厂还没有转入铜壳子弹生产,仍旧还是纸壳的。”
工业部尚书立刻说道。
“还有运输。”
交通部尚书补刀。
“我很好奇,如果一个步兵旅,遭遇一场大规模战斗,持续打上半个小时后,全旅的机枪持续射击,几十万颗子弹需要多少车辆来运输,过去我们可以让士兵的子弹盒里装满子弹,然后基本上可以满足他一场战斗需要,但一挺机枪每分钟喷一箱子弹,那么一个旅几十挺机枪就需要喷一车子弹,不要告诉我所有战斗都像打黑鬼一样,如果遇上真正的军队,那么一场战斗打几小时都有可能,子弹消耗上百万颗都有可能,那么这些子弹需要多少额外的运输人员?”
“还有。”
财政部尚书接着补刀。
……
“陛下,有个法国人求见雄武侯。”
就在杨皇帝欣赏内阁大臣们围殴总参谋长时候,杨忠走到他身旁低声说道。
“雄武侯?咱大明什么时候……”
杨丰愕然了一下,不过紧接着反应过来,他就是雄武侯,这是当初他忽悠伏尔泰的,既然来求见雄武侯,那肯定就是法国的有志之士前来求教,请求导师为他们指点迷津了。最近这段时间他和伏尔泰书信不断,同样伏尔泰同志的成长也很令他欣慰,小伏已经完全变成一个坚定的自由斗士了,并且在法国报纸上发表过多篇充满斗志的文章,把矛头直指法国的封建制度,同样他的言论广受欢迎。
路易持续几十年地抽风,早已耗尽了黎塞留给他留下的那点遗产,这时候的法国老百姓堪称饥寒交迫,对贵族的仇恨同样与日俱增。
他的言论很符合大众需要。
尤其是他把大明的政治制度描绘得跟花儿一样,一个自由平等繁荣昌盛的帝国在他的笔下可以说跃然纸上,那些在路易穷兵黩武的压榨下的法国老百姓,无论是新兴资产阶级还是穷困潦倒的老百姓,现在无不视东方为一座光明的灯塔,尤其是这时候大明产工业品充斥欧洲,那些花色繁多而且价格便宜的棉布,比任何东西都能直观让人感受大明的美丽。
虽然明军的名声不怎么好,但这年头什么军队都一样,不杀人放火抢劫强奸那还叫军队?
再说明军打得是什么人?
穆斯林。
那是压在欧洲头顶都快千年的敌人,法国不也刚刚才和穆斯林停战吗?至少人家明军还慷慨地把耶路撒冷让给了十字军,过去打了几百年没拿下的地方,人家主动送上门,这就已经很够意思了。
还有黑……
呃,那个不算人。
当然,伏尔泰取得如此成就,和一家被称为人民日报的报纸是脱不开关系的,这家在欧洲很多国家都设有分部的报纸,因为经常刊登一些很受欢迎的小说连载所以销量极高,同样捎带刊登的一些吹捧大明帝国,尤其是吹捧其政治制度的文章也就同样广为流传了。
“走!”
杨丰立刻站起身说道。
这个可比看一帮大臣围殴冯总参谋长要有趣得多。
第469章 民主典范
“民主,一定要民主,民主是一剂良药!”
杨皇帝俨然导师般说道。
他对面坐着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白人,身上穿着法国贵族式的绣花长上衣,上面一堆各种亮闪闪饰品,头上居然还戴着假发,看上去那也是颇为的花枝招展,不过这时候的法国贵族就是这副打扮,这还是把插着鸟毛的帽子摘下来了,而且脸上也没涂脂抹粉更没搽红嘴唇,要不然那扮相更加搞笑。
然而这个人可不搞笑。
这才是民主制度的导师……
这是孟德斯鸠。
男爵阁下是因为看了伏尔泰在报纸上对大明制度的吹捧,并且亲自拜见了小伏,后者和他共享了杨丰的那些书信后,立刻对就这位遥远东方的侯爵阁下惊为天人。尤其是杨丰关于大明督察院和贵族院制度的美化,更是令他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盏光明的灯塔,然后迫不及待拿着伏尔泰的推荐信,登上了一艘驶往亚历山大港的商船。接着穿过埃及在苏伊士港登上一艘大明商船直达应天,在热情友好的船长帮助下找到了杨侯爵在应天的府邸,最后见到了据说刚刚在贵族院开完会的侯爵阁下。
两人一番交谈之后,那老孟立刻就对杨丰顶礼膜拜了。
“侯爵阁下,以前我还认为在东方不可能出现民主制度,现在看来我真得太愚昧了。”
孟德斯鸠尊敬地说。
“误解,一切都是误解而已,我们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从地球的这一端到你们那一端之间,那长达数万里的距离,让我们无法真实得了解彼此,就比如在鞑靼人窃国期间,我们的老百姓甚至视欧洲人为妖魔鬼怪一样,但现在,他们就不会再这样认为了,科技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互相之间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消除了误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