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加上巴尔干战场。
四个集团军加起来就是四十万大军了。
两百万的一线兵力。
这还仅仅是陆军,如果加上海军那恐怕还得更多,两百多万一线作战部队啊!欧洲有几个国家男人数量能超过两百万?纵然人口最多的法国,目前也仅仅一千六百万人口,而雄霸北欧的瑞典本国,人口也就两百多万,加上查理十二世名下的波兰,克里米亚,比萨拉比亚等等一大堆其他属国,总人口也不过才仅仅一千多万而已,而明军光一线作战部队就两百多万!
那么加上后方休整的,岂不是得五六百万?
这样的敌人谁能抗衡?
然而那些欧洲君主们不知道的是,这时候明军总兵力已经急速扩充到了一千万,三十多年的工业化发展,让大明帝国这台战争机器已经到了堪比一战时候列强的水平,去年一年光新式无烟药步枪子弹生产了十亿发。甚至就连步枪都换成新的五式步枪,也就是杨丰复制版的G98,而且还是尖头弹,这种步枪去年一年就生产了三百万支。随着大量合成氨工厂的投产,原本最制约明军的炸药产量问题也彻底解决,现在明军已经全部实现炸药化,彻底跟古老的火药时代告别了。而且因为战争的刺激,再加上杨丰放开了一些工业上的垄断,现在整个大明都在疯狂地工业狂飙中,光钢铁产能就已经直逼三千万大明吨,几乎堪比一战前的德国。无数的工厂,庞大国土上取之不尽的原料,三十年培养出来的无数产业工人,再加上信仰和利益推动的狂热,让大明的工业产能以最磅礴的气势狂飙着,一艘艘战舰,一门门大炮,无数的机枪,甚至于飞机,汽车都在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昌国造船厂的船坞内,一次同时建造五十艘登陆舰的壮观场面,纵然是大明国内百姓看了都瞠目结舌。
剩下无非就是度征召些预备役而已。
大明现在有四亿国人。
哪怕四分之一算男丁那也是一个亿,十丁抽一而已,二战时候的美国都能一亿多点人口搞出一千多万军队,大明十丁抽一根本就不算啥,更何况大明境内主要重活都是那近千万奴隶干。尤其是在农村里,那些平常也就指挥个奴隶的年轻人,对于当兵满世界烧杀抢掠有着无比的热情,否则他们很难实现发财出人头地的梦想,参军是他们走出农田的重要途径。一千万军队,丝毫没有影响到国内的工农业生产,甚至总参谋部还计划扩军到一千五百万,毕竟现在开始使用地方防卫军了,而这种去欧洲抢钱抢女人的好事还是应该多便宜一下国人。
然而不用一千万,仅仅这不到三百万一线兵力,就已经让欧洲各国君主们腿发软了。
“就是要让他们颤抖。”
杨丰冷笑着说。
“而且要让他们不停颤抖。”
紧接着他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
陈烈疑惑地问。
“传旨,移驾镇西港,还有,不必带着步辇了。”
杨丰对侍从说道。
后者赶紧去传旨,准备杨皇帝的大驾转往镇西港,也就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话说他搬个家可不是简单事情,光随行的人员就得好几千呢,而且这时候还是冬天,顿河已经封冻,所以必须通过陆路南下,但因为亚速海同样封冻,还不能在亚速港走刻赤海峡,必须得从陆路继续向南到新建的永丰港,也就是原本历史上俄国的新罗西斯克港登船,这可是得走上千里。
当然,如果不乘坐那座移动宫殿就无所谓了。
“陛下是要亲征南欧?”
陈烈小心翼翼地说。
皇帝陛下在俄国就是为了亲征欧洲的,现在冬天没法继续进军,不仅仅是俄国,就是向西的克里米亚等地也不行,那里的气温比这里高点有限,反正就明军的抗寒能力,是肯定没法冬季在这些地方作战的。哪怕这时候明军体质都已经足够强壮了,零下十几二十度严寒那也是相当恐怖的,这也不是装备能解决,实际上这时候俄国的明军全部都穿上了防寒的皮大衣,但那些士兵们仍旧不愿意离开烧着炉火的一座座城堡。
那么现在皇上去镇西港如果不是为了过冬,也就只能是准备对南欧下手了。
“给朕发一份诏书。”
杨丰说道:“昭告欧洲各国君主,朕代天征伐,扫荡异端,大食邪教行将轸灭,唯有泰西诸国尚昧于犹太之异端,惑于梵蒂冈之邪说,以伪为真,以真为妄,抗拒上天诸神之谆谆教化,朕心存慈悲,予其最后之改过机会,今年年底之前泰西诸国君主必须彻底摒弃邪教,皈依王化,诸神当庇佑其世代永享福祚,若继续冥顽不灵,朕将亲自率领大军讨伐!”
好吧,他要直接跟欧洲那些君主们摊牌了,投降,或者等着他打上门。
反正俄国和巴尔干就那样了,剩下都是逐步扫荡而已,他根本不需要跟着,既然这样干脆开辟新的战场,去登陆南欧,直接向西欧进攻,他现在又不是说兵力不够,再从国内调两百万大军也没什么问题。自从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物资供应也没问题,这些年他下饺子一样,造了两千多艘类似自由轮的运输船,另外还有两千多艘登陆舰,而且这还不包括民间拥有的那些商船,无论运兵能力还是运输物资能力都足够支撑登陆南欧作战。而俄国战场上的物资,基本上可以交给铁路来支撑了,中亚铁路最后一段已经修通,再加上中亚战场上已经没有什么战事了,这条铁路完全可以专供俄国战场。甚至从德黑兰向北修的铁路也快要到达巴库了,这样在巴士拉登岸的物资也可以直接进入俄国,他可以把跨苏伊士运河的船只都调过来供应巴尔干和南欧战场。而巴尔干没有大规模战役,奥斯曼只是苟延残喘而已,剩下也都是清剿作战,那里是崇山峻岭环境,明军绝大多数都是小规模治安战,营级的扫荡而已,虽然耗时比较长,但物资消耗和大规模战役不是一个档次,甚至除了药品和武器弹药外,其他东西绝大多数都能就地筹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