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火线就这样随着他的脚步向前延伸,一直延伸到日本皇宫的大门外,这里此时已经被一千德军和五百名杨家军组成的联军占领,里面连老鼠洞都快掏过一遍了,可以确定不会有任何能威胁到一帮侵略头子的武装人员。
在保镖簇拥下,杨丰等人就像视察领地的斑鬣狗一样,志满意得地踏入这片象征着征服日本的园林,身旁还跟着拿照相机的明日报随军记者,随时拍下他们在各处的照片,然后搭配着三天前就已经拟好的报道送往欧洲。
为了显示一下征服者的威风,一帮家伙还跑到明治天皇接见群臣的大殿中合影留念,杨大老板翘着二郎腿坐在御座上,旁边站站着一帮联军将领。
这些可以拿出去展示东西弄玩,接下来就该是不能出去展示的了,日本皇宫的地下室和外面陈列的所有珍宝被一扫而空,直接由卡车运往镰仓的行动基地,连同士兵们在城内的收获一起装上登陆舰,等回到台湾以后再进行分赃,这种细节性的工作就不需要他去管了。
现在该以征服者的姿态,等着日本人送上门求饶了,杨大老板坐在天皇的御座上和瓦尔德泽一边喝着茶,一边望着东京上空的滚滚浓烟,等待着日本政府的求和使者…
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直到天黑他们也没见一个人影,这就未免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陛下,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主动求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求和,那么他们会肆无忌惮地提出各种要求,所以必须是在我们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和谈,东京已经丢掉,那就丢掉好了,大不了我们再重建,只要等我们的勤王大军赶到,那时候就可以以武力逼迫他们退出东京,在这种情况下和谈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
就在杨丰等着日本人上门的时候,在十几公里外的一处寺庙里,伊藤博文正在这样对明治天皇说。
事实上这也是他们能够选择的最好策略,如果在这时候求和,那么东京的沦陷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必须拖延时间,哪怕天皇继续逃亡,也必须在一,五,六三个师团齐集,然后在对敌军形成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和谈,才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
“爱卿觉得勤王大军赶到,就定能将敌人赶下海?”对这一点明治天皇很是怀疑,要知道近卫师团也可以说是精锐了,可即便是这样不也没撑过两天吗?
“陛下,就算没有这个能力,也可以提供足够的谈判筹码。”伊藤博文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再等等吧!”明治天皇忍不住叹了口气。
第九十七章 英国人的毒计
正当杨丰在日本皇宫里面满怀期待地等着日本人上门,然后摆出征服者嘴脸羞辱,压榨,欺凌他们,彻底满足一下自己阴暗心理那种恶趣味的时候,丁汝昌的北洋水师却遇上麻烦了。
这个麻烦不是来自日本人,虽然联合舰队剩下那四艘主力舰,从离开威海卫起,就不停地骚扰他们,但这只是小问题,伊东亨佑无论如何也不敢和北洋水师决战的,他们的真正威胁来自英国远东舰队,这支二十多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正如同一道堤坝一样嚣张地横在丁汝昌面前的航线上。
“英国人怎么说?”他问刚刚前去交涉的汉纳根。
“他们说英国远东舰队在朝鲜海峡举行军事演习,为了安全禁止别国海军进入海峡。”汉纳根怒冲冲地说,英国人的用意很明白,就是要让日军第一,五两师团撤回本土,然后加入到对德军作战,他们好在后面看热闹,这让作为德国退役军人的他自然怒不可遏。
丁汝昌也气坏了,这朝鲜海峡又不是你们英国人的,你们说禁止进入就禁止进入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人家还真有这资格,倒不是说远东舰队多么强大,而是他们后面那支庞大的皇家海军足够强大,数以百计的铁甲舰,平推整个世界都足够了,这是唯一的海上霸主,大洋的真正统治者。
“怎么办?刘步蟾凑过来说道。
“还能怎么办?交涉,抗议,等,给杨丰发报,告诉他英国人拦截了我们。让他们小心,日军增援部队已经登船。“丁汝昌阴沉着脸说,实际上北洋水师做到这一步已经仁至义尽了,他当然不可能为了帮杨丰和英国人发生冲突。
接到这份电报时杨丰倒没怎么惊讶,从英军登陆长崎他就已经猜到这种结果了。不过这很显然是往英德裂痕里面塞楔子的好机会。
“太过分了,我真不明白英国人想干什么?难道他们很想看着我们死在东京?”这货很义愤填膺地把电报拍在瓦尔德泽面前。
瓦尔德泽看完冷笑一声。
“杨,不是你,而是我们,是德国远征军,看来我需要向皇帝陛下报告了。”他阴沉着脸说道。
对此杨丰自然是非常欢迎的。可以想象神经一向敏感的威廉,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会如何暴跳如雷,至于日本援军的问题,这个他还真就不怎么在乎,就算三个师团全到也不过五万来人,想要冲击战壕机枪的防线未免也可笑了点。不过他们有援军自己也可以有。
“伯爵,我们需要增援。”这货一本正经地说道。
“杨,国内就算增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赶到,而且英国人肯定会进行阻挠,我想最少得半年时间,这就失去了意义。”瓦尔德泽摇了摇头说道。
“不,不。不是从德国增兵,而是从中国,首先我们共同的朋友李鸿章大人,已经招募了两万人的新兵,这里面有我提供武器的袁世凯新军,我们可以找李大人,然后把这支军队调来。还有牙山的守军,第一,五师团撤走以后,他们还继续维持近两万人的规模已经没什么意义。至少我们还可以再调五千人来,要知道他们在阵地防御方面可是有着充足的经验。这样我们就可以凑成接近四万精锐,军火补给方面更好办,汉阳兵工厂能够供应一部分,台湾兵工厂也已经开始投产。再加上杨氏航运的高速货船从欧洲运输,我们完全可以维持这四万人的作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