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升还在他的座舰上,扶着栏杆眺望陆地上的光景。此处离海面很近,水可能是咸的,因为柳升发现、江边有一段滩地几乎没长草木。更远的地方倒是葱葱郁郁,全是树林和荒草,一些村落房屋在草木之间若隐若现。
只有码头那边有个村镇,隐约能看到几个百姓。除此之外,从江面上看过去,陆地上便只剩明军步骑了。
两艘广船在村镇旁的木筑码头边停靠,更多的明军将士从船上列队下船,许多人还牵着马。陆上逐渐变得热闹,却又给人平静之感,因为没有敌军、也没有冲突。
良久之后,有人拍马来到了滩地上,对着江中的旗舰大喊道:“斥候未见敌军,未见敌军……”
旗舰上的一面旗帜以特定的节奏摇动了一会儿,以示应答。柳升也亲耳听到了斥候队的人喊叫,便下令道:“所有船只,陆续登岸。将士上岸后,立刻构筑沟墙工事,建立军营。”
亲兵们抱拳道:“得令!”
片刻后,战船上的旗乐队便吹响了号角声,数面旗帜反复摇动起来。远处的一些战船也吹响同样的号声,中军的简单军令、便如此在整个江面上传达开去。
柳升迫不及待地下令座舰到了码头,等那两艘广船离开,他马上登上了岸。
刚刚登陆的官兵有点乱,一些人似乎不适应航海,趴在路边不断呕吐,那恶心的声音、听起来叫人十分不适。反倒是头一次坐海船的柳升,下船后屁事也没有。
明军派人到村镇里去,把剩下的村民也赶走了。但是将士们依照柳升的命令,送了一些做工精良的渔网、布匹、铜钱等东西给村民,作为征用房屋的报酬。
京营出征之前,皇帝朱高煦反复叮嘱,叫将士们尽量不要劫掠,不得无益地激起当地土著的仇恨。(就算要掠夺必须的军需,也应该有秩序地进行、减少破坏,不能把百姓的东西抢光了无法生存。)
柳升对于皇帝的这个圣旨,很能接受。他觉得自己率领的是正义“王师”,当然不能干那些龌龊的事,免得让他的脸面无光。
而随军的一些吏员、文官侯海派来的爪牙,趁机带着翻译、到村镇里开始宣扬谁对谁错的说辞。不管土人识字不识字,吏员们还发一些纸张文书;还有些人还假装热心、帮着那些村民推木车。那场面,叫柳升想起了地方上那些骗人的邪教勾当,也是见人就劝说。
江边靠满了沙船,越来越多的将士想办法上岸,或涉水或靠来回划动的小船。一些重量较轻的洪武炮、也最先抬上了岸边,洪武炮(臼炮)的炮口很大,但炮身比较薄,重量反而轻;相反炮口小的汉王炮,最小的“玄”字号也动不动上千斤重,必须要用车才能运上码头。
两个亲兵抬着一卷地图,在柳升面前拉开。柳升再次确认了清化城的位置、地形,从马江江口循江西进,数十里就能兵临清化城。
叛军显然没有料到、明军会从海上长驱直入其老巢。这马江上不见任何敌军,便可让人推测:叛军事先根本没有部署江防。
突然奇袭,柳升也很想马上开始进军清化。但是大军要从无数船上登岸,并整顿番号;要把军需粮秣、军械弹药运上来,在岸上建立立足军寨和仓库,最少要数日之功。
柳升只得一面下令派出斥候,打探清化城军情,一面等着大军整顿妥善。
第七百四十二章 平定王与船寇
明国军队柳升部、坐船到了马江江口,克日兵临清化城下!消息报到清化,立刻震动朝野。
本来大越国太傅阮帅的败绩,已经弄得人心惶惶了。号称手握五十万大军的阮帅,约在半天之内,便进攻明国援军大败、军寨防御战大败、随即丢失了北江府城。兵部侍郎阮荐奔回清化、告知详情,陈季扩便慌得不可开交。
忽而又有柳升军的消息,简直是雪上加霜。
整个“皇都”清化城,鸡飞狗跳;因为陈季扩决定当天就离开清化,要退到他的龙兴之地乂安城。清化的防务,将交给太保、越军大将阮景异。陈季扩当然要带上朝中的大臣、一些护卫人马随行,事情仓促、以至于清化城乱作一团。
阮荐看到这样的乱象,终于想起了平定王黎利……主张阮帅部不该聚兵决战的人,阮荐可以被人说是马后炮;但黎利确实在开战前就极力反对,提出了不同的方略。
如今回头一想,阮荐才觉得黎利的话、愈发有道理。
于是阮荐急忙赶到了黎利在清化的府邸,想再听听他对眼下局面的见解。
黎府上的人也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清化了。不过,黎利的府上全是青壮男子,家眷都不在此地。阮荐被引到了客厅里,还被招待了一盏茶。
阮荐与黎利见面后,先是愁眉苦脸、一阵长吁短叹。
而黎利也皱着眉头,只是要镇定不少,他引用了一句汉人的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到临头了,眼前的局面是没有办法的,只能多想想以后该怎么办。”
阮荐道:“皇上立刻要离都(清化),这样做得对吗?”
黎利摇头道:“君臣仓促离京,动摇了军心,太保(阮景异)守住皇都不太容易;船寇(汉人,或曰船佬)克日兵临城下,若请旨皇上与都城共存亡,又只怕皇上无论如何也不愿答应。因此眼前的局面只能如此,没有法子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