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储埏应了一声,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高贤宁接着又道:“不过我常陪侍圣上身侧、做些查漏补缺之事,平日君臣间也曾言及治国方略。”
储埏忙道:“是。”
高贤宁沉默稍许,不动声色道:“青州府的事儿,储使君不用忧虑,圣上必定不会怪到使君头上。”
储埏立刻说道:“下官明白了。若有下官能尽力之处,还请高寺卿吩咐。”
“不敢不敢。”高贤宁道。
储埏微微一怔,沉吟片刻,便谨慎地问道:“青州卫离事发之地最近,都指挥使司的同僚、该不该先让青州卫前去平叛?”
高贤宁摆手道:“三司的事儿,我可管不着。”
储埏想了想道:“既然如此,下官便替同僚知会高寺卿一声。都指挥使司暂且打算稳住府城、卫城,并不轻举妄动,先将急报送到兵部,等朝廷下令之后、再作下一步安排。”
他说完后,神情有点沮丧,仿佛暗自叹了一口气。
高贤宁又看了他一眼,便端起茶杯道:“请。”说罢抿一口茶。
储埏也喝茶水润口。
这时高贤宁不动声色道:“储使君放心罢,一点事儿也没有。若真有甚么事,也不会等到现在。储使君近年治理地方的方略,朝中有人可不太认同,好在圣上为您说过话。如今不过是捅破了脓疮,出点乱子在所难免。疮若不破,多年积伤是好不了的。”
“是,是。高寺卿一语点醒下官,如同惊醒梦中之人。”储埏此刻尤其恭敬,大概是提到了圣上。
高贤宁点头赞许,再次把盖碗捧了起来,端在手里。
储埏便起身道:“下官便不多叨扰了,请告辞。”
“我送储使君出门。”高贤宁马上放下盖碗,也跟着站了起来。
高贤宁在家中,一面等着收陈把总等锦衣卫校尉的探报,一面准备诸事。至二月初,他便发帖邀请各地相识的生员士绅,到济南城南的一处庄园里文会。因为地方不靖,此时大伙儿不便大开宴席诗酒言欢,庄园里便准备了一些茶水点心、以及斋饭款待宾客。
士林中人,齐聚一堂。无须有人出面主持,大伙儿自然便临场挥墨,开始写文章声援青州官府平叛。或借事抒发未得重用的郁气,或慷慨激昂痛斥贼人,或同情黎民疾苦,各种言论不一而足。
恰恰是曾以一篇《周公辅成王论》闻名天下、写文章见长的高贤宁,今日却没有文章。他到场之后,当众直接开说。
高贤宁今天的言论在士林中,算是格调不高,因为几乎没有任何立意,就是叙述见闻。
他先是说贼首“白龙”被逼起事的来龙去脉,从白龙在村庄里让信徒男女杂处、淫辱新娘,到伙同贼首杨三、刘俊等一干白莲教头目,起兵围攻县城,都是最近发生的事。
接着高贤宁开始谈、“友人”在事发地报来的见闻,重点说叛军怎么劫杀士绅的,又如何把地主富户们的钱财粮食散给流民。在白莲教众的眼里,官府、士绅都是盘剥百姓的罪魁祸首,死有余辜。造反是白莲教的目的,元朝时白莲教帮起义军造蒙古人的反,等大明得到天下,他们便继续造大明朝的反,一向如此。
先前还各抒己见、热闹喧嚣的大堂,这会儿气氛有点凝重起来,大多人都不吭声了。很显然,有工夫品茶作诗文的士林中人,在座的宾客们,几乎都是家境殷实有家资的人,多寡不同,却正是白莲教声讨的那些人。
高贤宁见状话锋一转,又道:“贼首白龙蛊惑村民,行龌龊之事,让村妇生养其子、有悖人伦常纲。后又裹挟流民,抗拒官府缉拿。其间抢劫了存在青州各地义仓中的赈灾粮,以充军资;而那些能让百姓不至于饿死荒野的存粮,正好是去年才从南方运抵山东的官粮。
白莲教徒劣迹斑斑,诸事皆有真凭实据,证据确凿。诸位定要在家乡的乡饮之时,前往言论,晓瑜山东各地百姓,重振民风。”
大伙儿纷纷附和,许多人抚掌叫好。直道不写文章的高贤宁,照样头脑清楚黑白分明。
第九百五十三章 乡饮
之前高贤宁提到的乡饮,是一种定期举行的聚会,等级森严尊卑有序。除了由各级官府儒学举办,乡村里的乡老们也会邀请宾客、聚集乡民进行乡饮。这是大明朝维系庶民秩序的一个重要手段。
此中掌握舆情的人,当然是读书识字的士绅和乡老。
大明立国不到五十年,乡村基层远远没到糜烂的地步。士绅们特别是有功名的文人,并未名声败坏、成为盘剥百姓的贬义名词。相反,他们为了名望名声、或是面子,往往都讲点道德规矩,且比寻常人更明白事理,会做一些修路铺桥援手孤寡的好事。于是村民们反而更相信士绅的话,至少人们觉得、士绅比同为庶民的村民可靠。
不过仅靠感化,不足以震慑庶民,以维系民风“淳朴”。
士绅们一般与官府有来往,那些在县学里读过书的人,甚至称呼知县为老师。凭借人脉与家底,乡老联合士绅,能直接裁决一些不太严重的纠纷。
乡饮上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揪出那些“道德败坏”、鸡鸣狗盗、欺男霸女的恶霸青皮。如果谁被很多人看不惯,便会在乡饮上遭掀出来;然后由乡老组织人手,将其送到县衙。得到县衙认可后,人们再把恶霸送去边关开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