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时间里,孙勇二便自然而然地忠于了大明朝廷、大明皇帝,官军军职对于他,比性命重要。
出发的时候,娇美的新妇把他打扮得整洁利索,一早上伤心了好几次。
李氏还挺年轻、不过她不识字,说话也挺直爽。她对孙勇二说,好不容易有个靠,家里人都说她命好,你可得好生生回来。
孙勇二也告诉李氏自己的打算,等仗打完了,他就把李氏接到沈阳左卫去。卫所里不管是屯田还是驻守,俩人都能厮守一块儿。
她又说,每天都给孙勇二做好吃的,给他织布缝衣,不让他丝毫冻着饿着,用心服侍他舒坦。
衷肠难以述尽,孙勇二磨蹭了一大早上、才去了衙门里,他领了一匹马便加入东调的队伍。
他心里当然明白,为啥以前不怎么搭理他的李氏、几天之间就对他如此之好。但他也不在意,妇人想依靠汉子改善日子和地位,好像实属正常,世上许多妇人都这样;在孙勇二眼里,李氏不一样的地方是,长得好看、又懂事儿。
同行的还有一队京营人马,以及一些卫所的官军将士。平素有点冷清的大宁城,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许多人,城门口许多百姓与家眷送别。
孙勇二从卫所屯田上逃走的时候,明明记得卫所军户一个个灰头土脸、比农夫还不如,没想到这回随行的将士们精神抖擞,队列军容整肃。一时间他也搞不清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坐在马背上,转头在人群里寻找李氏的身影,只见她哭得肝肠寸断、须得家里的老妇扶着才能站住。
这时那队京营官兵吹响了横笛,许多将士唱起了歌来,越来越多的将士跟着唱。孙勇二听过这曲子,但他还没学会,便只得混在里面哼哼,歌中大致意思是一个小娘与军士的事,所以将士们爱唱。孙勇二叹了一声气,几度回头挥手。
一行人马离开大宁城后,在驿道上不断遇到调动的卫所军人马。有的队伍反向相反、要去大宁城;有的去辽东都司,大伙儿互验军令后便结伴同行。同行的人马越来越多,渐渐地在驿道上走成了长龙。
过了一些日子,大伙儿来到了辽河边。孙勇二又见到辽河上的官船成队航行,那些船吃水很深、似乎很沉,大概运送的是辎重和粮秣。
孙勇二还没到达沈阳左卫上任,已经察觉到了开战的种种迹象。他到了左卫估计也呆不了几天,很快就得加入定国公王斌的大营。
第九百七十八章 烤羊
大的战争准备,通常难以掩藏,阿鲁台等人早已察觉到了明军的动静。但直到现在,他们所知的消息仍不详尽。
乃因辽东诸卫所的耳目,包括在南边活动的兀良哈人、科尔沁人,最近刚遭受了一次严重打击。
先是明国朝廷派刑部尚书去大宁城,刑讯逮捕了许多私自与兀良哈人做买卖的武官。波及甚广,从大宁城到辽东都司,涉案获罪的武将无算。据说辽东都指挥使曹毅、因此被发配到了遥远的奴儿干都司。
接着明国官员逮获了一个姓王的千户,并发现他私通蒙古奸细,又将蒙古奸细一并抓住了。明国的王千户被处死,但那蒙古奸细供出了很多人。明国人顺藤摸瓜,导致了在辽东都司与大宁的许多蒙古奸细被逮。
辽东官场遭到清理,连累许多兀良哈人、被当作奸细进了明国大牢,稍有嫌疑便遭驱逐。蒙古国在辽东的消息来源一度中断。
于是阿鲁台等蒙古国高层,无法再得到比较详细的探报;来自明国官员的消息,更是完全不可能出现了。目前蒙古人只能知道明军在何处聚集、正在北上等诸如此类的简单情形。
大战在即,却出现如此情况;阿鲁台、阿岱等人的心里,都隐约蒙上了一层阴影……
阿鲁台等率部已越过了哈剌温山(大兴安岭),前往嫩江地区与新任全蒙古大汗阿岱等汇合。
此次明军的用兵方向,威胁的是部分兀良哈部落、以及其中的科尔沁人。但大伙儿都知道,明国皇帝兴兵,乃因对鞑靼人积累的不满,针对的是鞑靼势力。且鞑靼人以东进作为退路,在这边苦心经营多年,不得不保哈剌温山以东的地盘。
所以这次战役,草原上许多势力都牵扯进来了。主力是阿岱大汗直接统辖的科尔沁部,及朵颜卫、泰宁卫的兀良哈人。阿鲁台也带着一部人马前来助阵,但阿苏特等部离东边较远,增援的人马不多。
随行的人马里面,便有阿鲁台的妹妹阿莎丽。
阿莎丽非常明白长兄的意思,长兄想让她与阿岱汗见面,趁机促成联姻。
人们沿着起伏的道路行进,爬上一片高地时,远处的一片帐篷出现在了视线中。终于快到地方了。
“这里原来是福余卫的地方,福余卫大部都南迁投奔明国,现在脱鲁忽察儿(朵颜卫)占据这片土地。”阿鲁台在马背上对阿莎丽说话。
阿莎丽点头应了一声,没有多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很少再提及伤心的往事,显得正常了许多。不过她是把一些事放到了心底。
“走罢。”阿鲁台招呼身边的人。他大概看到了,驻地上有一队人马迎接出来。
阿莎丽拉了一下包在头上的头巾,也骑马跟着下山。开春后,天气渐渐变暖,但风大时依旧有点冷,大伙儿穿得还是比较厚。不过四面的树木与草地,已然笼罩上了一层绿色的生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