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中间商,大多是回回教门的人、以及葡萄牙人。朝廷与回回教门地区撕破脸,会在短期内损失巨额利益,引起国内经济动荡。何况明军在埃及的人数很少、增援更在几万里之外,海军还得绕行非洲,就算直接加入战争也不一定有多大的效果。
回回教门也与景教地区的生意做得火热,他们有句话叫“黄金是黄金,上帝是上帝”。
最后君士但丁堡没能改变宿命,在重炮与燧发枪的轰鸣中陷落。文艺复兴的浪潮也加速在向欧洲大陆扩散。
大明无法完全阻止技术外流,特别是燧发枪与火炮这种比较容易学习的技术,对于回回教门与景教地区的人、都只是改进,他们本来已经有铸炮铸枪的低级技术了。西面各国军事冲突不断,尤其重视改变武器。
半个世纪以来,朱高煦在国内也做了很多事。诸如推恩法,让宗室藩国逐代降级,郡王之后就可以经商自谋出路。
这些藩王后代一开始怨气不断,不过后来他们发现了出路,依靠宗室的一些潜在特权,一部分有能耐的人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商大资本家。同时还有一些士绅大地主变成了大商人,以前的商帮加入了其中分羹,勋贵势力也不例外。这些有钱的人,都通过扶植科举、往朝廷里塞代言人。
卫所军将官的世袭早已取消,现在主要通过考试、军功后代等多种标准选拔军官。因为技术与制度的革新,历朝克扣军饷的情况大为好转,军官要干这种事风险极大,军饷规格都会以内部报纸的形式、让士卒知道。
军籍成了香饽饽,哪怕有在战场上送命的危险,却收入稳定。大明在海内外庞大的经济规模,让军队的福利与装备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而针对平民的义务教育也早就铺开,礼部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补足。
摊子实在铺得太大,随着利益的刺激、就算朱高煦再想控制也控制不了。
朱高煦在位时,凭借在军中的威信,以及多年的积威,大抵还能压住各路势力。只要不想死的人,就得老老实实交税、遵守朝廷法令。但以后会怎么样,朱高煦实在无能为力。可能没有人能掌控一切。
帝国应该也有它自有的宿命,人类还从没有过千年帝国;就像人本身到了年纪、也得面对死亡。
朱高煦觉得有些累了,何况不管怎样,国运应该不会再差到哪里去。
他从记忆中回过神来时,发现外面的光线已经黯淡。
第九百八十九章 没法再挡
黄昏时分,车上的御厨准备好了四菜一汤,都是很清淡的菜,另有一碗白米粥。
朱高煦吃起来寡淡无味,而且也根本吃不下多少东西。原先他最喜欢的海鲜,多年前太医就不建议吃了,有时候他非要吃、吃下去确实也会引起身体不适。
侍候他用膳的是小荷。这个小娘长得不错,皮肤又白又细,但朱高煦也只能看看,甚么也干不了。人生食色二字,对于他已然失去。
他很快放下筷子,回到了书房车厢。灯架上玻璃罩子里,十几盏油灯已经点燃,他在书架上的匣子里拿起了一本书,坐回椅子上慢慢看着。
这是一本非常旧的手抄书,纸张泛黄,但保管得很好。封面上有几个隽秀的字:汉王起居记。
内容他早已熟知,不过妙锦的叙述文字别样不同。那秀丽的字迹,让朱高煦仿佛又看到了她冷清中带着妩媚的容颜,甚至那双美丽的杏眼里的微妙丰富的情绪,也在字里行间流露了出来。朱高煦一边想象,一边慢慢阅读,很是陶醉。
完全放弃了朝政,朱高煦的生活变得很简单,这几天在车上更简单。无非和小荷说说话,大抵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看看书,然后就是洗漱吃喝睡觉。
四天四夜之后,火车到了位于北京城南的北京站。鸣笛之后,火车慢慢开始减速,直至停靠在车站里的铁轨上。
朱高煦在锦衣卫校尉的搀扶下,很吃力地走下车厢。这时他便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站在外面,老人手里拿着拐杖,他正是王斌。王斌头戴梁冠,身穿红色官袍,穿戴得倒是十分正式整齐。他的身边、也有人帮扶着,另外还有许多官吏将士在场,大概是北直隶的人。
好几年没见过王斌了,王斌看起来似乎又老了几分,不过那张黑糙的圆脸、隐隐还是熟悉的模样。
“圣上!”王斌浑浊的眼神顿时亮了几分,立刻便喊了一声。
他有点着急地杵着拐杖往前走,顿时一个踉跄,身边的人赶紧抓住他。王斌又唤了一声,焦急地走了过来,然后扔掉拐杖,艰难缓慢地下跪,伏在地上叩拜,身边的人不敢再扶他了。
“臣恭迎圣上。”王斌道。
后面的官员们也纷纷伏地,高呼万岁。
朱高煦调整着呼吸,定了一会儿神,伸手推开了扶着他的锦衣卫,自己慢慢走了几步。他弯下腰,颇有力度地抓住王斌的手臂,用尽全力稳稳地往上一托:“起来罢。好久不见了。”
王斌的眼睛红了,抬起头声音异样道:“俺最近常念想圣上,听说圣上要来,可高兴坏了。”
朱高煦却异常轻松,见到了仅剩的旧交,他有种又了却一桩心愿的感觉。
“哈!”朱高煦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打量着王斌。那张脸也是皱纹遍布,还有很多老年斑。此情此景,朱高煦几乎不能再想象、王斌当年勇猛冲杀的样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