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汉子站在那里,把大帽取了,抱拳道:“俺姓陈,是汉王府的一个把总。末将拜见何都督。”
“陈把总坐。”何福指着方桌对面的椅子。
待陈把总坐下来,何福马上沉声问道:“汉王叫你送的信?”
陈把总道:“俺受汉王之命,护送几个官员宦官回京,正好为王爷送一封信。”
何福的脸是僵的,欠了欠身用很低的声音又问道:“胡濙找到人了?”
陈把总点了点头,沉声道:“建文帝没了,逃走时不慎掉下了山崖,有个活着的在汉王手里。因胡濙欠了俺们王爷一个大人情,他根本没问此事,回朝之后也不一定会禀报。”
何福眉头紧锁道:“活着的人在何处?”
陈把总道:“还在云南,俺们王爷安顿好了。”
何福一共问了三句话,立刻就站了起来:“此地不可久留,请陈把总见了汉王殿下,为我带一句话。末将欠汉王殿下一个人情,必不敢忘。”
陈把总掏出了半块玉石,双手捧上来:“王爷送何都督一点薄礼,请都督收好。”
“多谢殿下。”何福立刻接过。
“聚宝门玉器街,有一家大门开在楼上的铺子。俺们王爷望何都督写一封回信。”陈把总抱拳行礼,说罢打开房门出去了。
何福继续在雅间里逗留不走,准备等一阵子。
他看了一眼桌子上的一盏油灯,把信纸伸过去点了,目视那张纸烧尽成灰。何福拿着手里的半块玉,摩挲把玩了很久,不禁陷入了沉思。
早上听到胡濙的消息,他一直提心吊胆。如今他拿着半块玉、看着地上的纸灰,觉得事儿变得更复杂了,却不知怎地,心反而落下了不少。
或许最让人担忧的,不是糟糕的结果;却是未知的猜测。
……
云南的二月下旬,只要是晴天就可以穿单衣了。
永乐二年以来,朱高煦与沈府的来往更加频繁。虽然他每次都轻车简行,护卫多在甲胄外罩布衣,但恐怕依然隐瞒不了世人。
菜海子的梨园,后边的园子就叫沈园,不过一般人不知道这个名字。园子里的池塘岸边,柳树到了春天似乎又新长了许多枝叶,细长的叶子垂到了水面,微风一吹便划出阵阵涟漪。
池塘后边的房子厅堂里,木地板上摆着两块裂开的石头。石头外面黑乎乎的。
沈徐氏用节奏平缓的声音道:“此物坚硬,寻常利器不能开。工匠用火烧之,再浇凉水使之开裂。殿下请看,里面果然有绿玉,谓之翡翠?”
朱高煦用手指触摸,仔细看了一会儿:“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到翡翠了。”
沈徐氏微笑道:“我们与翡翠有缘份呢。彼时殿下只说翡翠在缅甸附近的土司地方,却没说究竟在何处;它却正巧在孟养宣慰使司。我们的人跟着云南都司的使者,先到孟养宣慰使司,在四处打听购买奇石,于是很快就有附近一个村子的村民、送来了此物。”
朱高煦点了点头:“洪武时,思氏改封在孟养宣慰使司,此番都司使者正好去见思行法。真乃天助我也。”
他说罢目光又移到茶几上,看着那些红蓝色的宝石。沈徐氏便道:“这些宝石,购自木邦军民宣慰司。据说,此地多年前便陆续发现了宝石。”
“翡翠产量更大,咱们先开孟养宣慰使司的矿。”朱高煦道,“那个村庄就在孟养宣威司治所?”
沈徐氏轻轻摇头道:“村庄在孟养与那加山之间,离治所城池十余里地。”
朱高煦踱了几步,转过身瞧着沈徐氏的手腕,见她白净如羊脂的手腕上空无一物,她平素穿戴的首饰很少。沈徐氏的脸微微一红,竟把纤手往袖子里轻轻一缩。
她小心地开口道:“殿下真愿意与沈家各分一半?”
“我说到做到。”朱高煦毫不犹豫地点头道。
他不清楚沈徐氏心里想的什么,但见她微妙的动作里,似乎不愿意再亲近,他也就不强求了。许多人说朱高煦荒淫,但他回头一想,除了沈徐氏上次激怒了他之外,还真没干过欺男霸女之事。
朱高煦问道:“这两块石料,能做出玉手镯么?”
沈徐氏轻声答道:“应该可以,妾身叫人试试罢。”
朱高煦听罢,抱拳道:“那我不多叨扰了,过两天派人送信去沈府。”
沈徐氏抱在腹前的手,伸了一只出来,轻轻弯腰道,“妾身恭送殿下出门。”
……回到汉王府,朱高煦立刻召见长史钱巽等人,询问缅地情状,先画出孟养宣慰使司的地图。此时的图纸实在无法详尽,不过只消弄明白道路地形就行了。
按照钱巽走过的路,他们到了大理府城,要先从大理府到西面的永昌府。此段路十分崎岖,但已有官路驿道,所以永昌府才能置府。永昌府已经在怒江流域了。
然后过怒江、横断山南,到达腾冲千户所,也有官道。
腾冲千户所是大明正军驻扎的最边远之地,往前走全是土司建制。出腾冲千户所,循着山谷道路走西南方,折道向北后、山势就平缓多了,这条路能直接到孟养宣慰使司……
这两天送到汉王府的都司公文中写着,思氏否认兼并各地村庄之事,并称偶有攻伐也是私怨械斗。思氏还上书朝廷,向大明朝廷表明忠心,奏章先到云南府城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