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驻足在边上久久观望。
盛庸开口道:“战阵之上,或有数百人以下的人马单独作战,领兵武将可相机使用此阵。若是数千人以上的大阵,敌军亦是千军万马,弓箭覆射需要更多的人,枪、盾方阵也得更厚实,此阵便不适合了。”
朱高煦点了点头,回头道:“我看咱们弟兄士气很高。”
盛庸平静地说道:“正军们每日吃饱了饭,每月领着军饷,要他们用心操练是很简单的事。”
朱高煦苦笑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果然还是得要有充足的钱粮。”
“王爷此言甚是。”盛庸抱拳拜道。
朱高煦沉吟不已,仿若自言自语般地说道:“咱们的人马,准备好大战了么……”
盛庸道:“王爷在四川贵州所向披靡,弟兄们休整了数月,皆盼着上战场建功立业!”
平安抱拳道:“末将请为前锋!”
旁边的都督王斌也一脸急色,急忙说道:“王爷此番出征,末将请同行,愿为前驱。”
“嗯……”朱高煦发出一个意思不明的声音,接着又道,“咱们到别的地方瞧瞧。”
这时一股步兵在不远处列纵队走过,脚步声整齐一致,姿势十分雄壮。骑马的武将喊道:“行礼!”众军便一起“哗啦”举起长枪火铳等兵器,向朱高煦抱拳执礼。
朱高煦等人在马上也拱手向他们还礼,然后骑马继续往前走。
他骑着马慢慢走着,右手握成拳头,时不时在左手心里击一拳,做着一些毫无意义的琐碎动作。朱高煦有时候转头看远处的烟雾沉沉的光景,有时候看着路面沉思着,一路上寡言少语起来。
朱高煦心里正在琢磨,从起兵到现在,时间已过去半年多快一年了;朝廷有足够的时间部署兵力。东边的湖广布政使司、江西布政使司都是大明朝的膏腴之地,人口稠密地方富庶,又是抵挡西南三省的正面地盘,朝廷肯定聚集了重兵。朱高煦现在无法得知具体的消息、湖广究竟聚集了多少人。
四十万,五十万?或者高炽把京营全部调来,加上各地卫所军达到六十余万大军?!
如果朱高煦要大赌一把,那便是东出湖广!只消赢这一战,他现在面临的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而且形势将与现在截然不同。
输了的话当然就彻底完了!汉王军若损失了主力,依靠西南边陲之地、很难再重新形成战斗力。失败的情绪会像瘟疫一样,扩散到全军以及各地。朱高煦完全能想象得出来,消沉失望的将士官民,肯定有很多人猛地认为:京师才是大明朝廷哩!
这一战,几乎可以直接奠定胜败大局!
朱高煦到云南府城已多日,至今没有最后决定方略,原因正是如此。此役的后果实在太严重了,不能不反复思量。
第四百五十二章 湖广方略
五月下旬,李先生和盛庸平安三人,共同写好了一份方略。朱高煦大致看了一下,觉得颇有道理,便立刻召集心腹文武数人商议。
时辰不甚恰当,李先生把卷宗送来的时候,已近酉时了;待大伙儿陆续来到前殿书房,太阳刚刚下山。不过此时倒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
云南夏日草木繁茂,最特别的地方是虫子和鸟雀很多。白天有各种鸟儿争相鸣叫,晚上虫子又会出来凑热闹,甚至在汉王府里也时不时能听到蛙鸣。
唯有太阳下山、到夜幕降临这短暂的时间里,鸟叫虫鸣十分神奇地一齐禁声了,天地间安宁异常。
朱高煦走到前殿书房外时,见周围百步之内、四川都站着军士,闲杂人等不准靠近;书房门外的一张方桌上,放着几把佩刀。他走进房里,回顾左右,很容易就看清召见的几个人都到了。
“李先生”、侯海,盛庸、平安、王斌,文武官员一共五人,都是汉王府心腹大员。除此之外,只有一个宦官,王贵侍立在侧。大伙儿纷纷抱拳执礼。
“免了。”朱高煦随意地双手抱拳道,他看了一眼书房中间的大书案,上面已经摆好了几张大地图,便说道:“在桌子旁边找凳子坐,咱们坐近一些,说话听得清,地图也容易瞧见。”
众人纷纷道谢,围着长方形的桌案坐下。朱高煦坐在正对着门的上位,李先生坐在他对面,两人离得很近。
朱高煦径直说道:“请李先生先说方略。”
“下官遵命。”李先生抱拳一拜,他埋头看了一眼桌案上的地图,不动声色地清了一下嗓子。
李先生开口不紧不慢地叙述道:“西南各次大战之后,汉王府实际占据云、贵、川三地。进出西南的道路有数,且无不崎岖曲折,敌军进攻困难;我们无须太过分兵,有便于防守腹地之利。几经大胜、厚赏将士,伐罪军官兵又有士气之盛。
然我军不能困守西南,必得东出。
今伪帝兵马甚众,人数仍远胜于我。依照守御府北司等细作陆续报来的消息,下官认为,敌军在湖广部署了京营、各地卫所军,或有四十到五十万人之间;广西有张辅部十余万人;京师估计尚有二十余万至三十万精兵。
因贵州之役以前,敌军预计能攻破贵州,欲进军四川,故湖广军主力应在荆州。除此之外,吴高军在常德府;湖广布政使司治所武昌府,岳州府、长沙府等重镇也部署有不少兵马。待我军东出,京师的敌军仍有可能继续往湖广调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