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后退了两步,伸手止住陈氏靠近,说道:“我回拒绝叛军使者的提议,王后不必担心。”
“啊?”陈氏抬起头打量着他的脸,“汉王想要我如何回报?”
朱高煦道:“啥也不必。我这样决定,并非要马上从王后身上得到好处。王府里有官员也反对这次谈判,我也懒得多想了,便依照幕僚主张。我愿意这样做……”
“为何?”陈氏不等朱高煦最后一个字落地,马上问道。
这个问题叫朱高煦想了好一会儿,毕竟他不是每做一件事都要仔细分析原因。有时候根本没有理由,只凭感觉。
他沉吟道:“原本此事便不是非答应陈季扩不可。而我拒绝他,则能让王后满意……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
朱高煦刚才思索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他以前的女友,她爹重病无钱医治那个,后来她离开了,要去找一个有能力帮她的、且法子并不是借小贷上赌桌的男人。
陈氏似乎仍很困惑,她复问道:“为何?为何汉王会在意别人的感受?”
朱高煦想了一下,这才理解陈氏的意思。似乎这个时代身份高的人,确实不用在意下面人甚么感受,根本没有必要;而陈氏也是从小到大的宗室贵族,自然懂得。毕竟有太多人想在贵族身边、心甘情愿地忍受各种不堪,因为给人当狗的人,通常也能把另外一些人当狗对待。
朱高煦无法解答陈氏的疑问,他说道:“我就是在意的。”
他抱拳道:“王后不必担心了,本王寻常之时很守信用,说过拒绝使者,便肯定会这样做。但是交趾的事务,我现在无力应对,请王后先等一段日子。”
朱高煦说完转身离开了。陈氏似乎有点走神,也没有送别的礼数,她呆呆站在那里,神情十分复杂。
他走到门口,又转回身来,开头道:“若是王后想感谢我的话……”
“何事?”陈氏抬起头,那眼窝较深有些许异域风情的眼睛,仿佛潭水一般。
朱高煦道:“陈正元已到读书识字的年纪,我儿瞻壑会在文楼读书,让陈正元侍读罢。”
陈氏点头道:“好。”
朱高煦满意地离开了。他一直觉得,一个人从小的教育会影响一生,更何况是将来有一定可能成为国王的小孩儿。
第四百五十五章 从不犹豫
此前派往江西布政使司南昌府,给宁王朱权送礼的张盛返回了云南。送的东西是杜千蕊亲笔抄录的戏本,以致谢宁王为她编戏。
张盛带回来了两个不太好的消息。
宁王收下戏本,但婉言拒绝了朱高煦的拉拢。这样的结果、原本在意料之中,朱高煦之前就没抱多大希望。此时的宁王,比唐伯虎那时代的宁王要聪明多了。
太阳攀高的上午,气温逐渐升高,炎热加剧了朱高煦的烦躁心情。
书房里,张盛正叙述着他在宁王府的见闻,“末将见到宁王时,宁王一身道袍,正与天师张宇初在丹房论道。末将呈上杜夫人亲笔抄录的戏本,不等末将开口,宁王便说他如今从道法中找到了大道仙途,早已无心俗事。
末将请借一步说话,张天师告退。末将道,宁王为杜夫人编戏本,让杜夫人成名,天下皆知;宁王与汉王叔侄之情甚密,瞒不过朝廷,恐朝廷对宁王不利。宁王府中多有锦衣卫耳目,皆因朝廷不信任之故。
宁王言,他现在护卫只有数百人,不能帮上汉王的忙,且已是清心寡欲、潜心修道,担心忧劳于世俗纷争有损道行……”
直至今日,藩王护卫军或多或少都已被削弱了;但被削得最彻底的、反而是有望“平分天下”的宁王,护卫只剩下数百人。其他藩王,经过征安南之战和备边等理由,一个藩国的护卫锐减、最多的也不超过一万人;除了朱高煦的三弟赵王。
局势尚不明朗,天下都观望着,或许接下来的形势变化才是关键。
朱高煦想起了之前作戏要行刺的蜀王,这时又听到宁王一副高高挂起的姿态,心道:恐怕与蜀王宁王一般想法的藩王,还不止他们二人。
接着张盛又谈起了一些军情。
张盛此行,顺便去了守御府北司设在湖广、江西的秘密分司据点,收集到一些消息才返回云南。
敌军相比此前的部署,又有新的动向。湖广那边,荆州府、武昌府地区的一些军队正在南调,长沙府、潭州、衡州等地都在增兵。江西布政使司也陆续调来了一些兵马,并向南行军,往韶州府地区调动。
如此情形,恍惚之间让朱高煦怀疑:汉王府不久前才制定的湖广方略,是不是泄密了!?
但他马上就判断,泄密是肯定不可能的。首先,时间对不上,朝廷不可能短短时间之内就得到密报、并作出调动。其次,目前知道那份方略的人很少,无不是一旦汉王军失败、就肯定会被诛九族的人,他们泄密的可能性太小。
朱高煦抬起头,看着张盛道:“张将军的差事办得不错。你先前与镇远侯顾成谈判、又劝降贵州军指挥使陆秉率整卫兵马投诚,皆在用心办事,居功至伟。本王升你做守御府北司右镇抚使。”
张盛喜道:“末将谢王爷栽培!”
朱高煦挥了一下手,张盛拜退。
朱高煦示意王贵靠近过来,沉声道:“你那干儿子曹福,是不是认识我三弟身边的黄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