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府城北的乐川水渡口,由几段很窄的水面组成。只要有足够的船和木板,架桥很快。
朱高煦估摸着,如果陈用晟不敢在官军大军的监视下违抗军令,那浮桥在今天之内就能架好。吴高军便很可能连夜西渡乐川水。
若欲趁机攻打吴高,汉王军只能夜袭。大规模夜袭无疑相当冒险,何况是对付吴高这种人。
以朱高煦与吴高多次交手的经验,觉得此人有时候会怠误战机,但从没有出现过大的疏忽和纰漏。如今两军近在咫尺,吴高必定会想尽办法防备的。
一时间,朱高煦有种无从下口的感觉,就像啃一只核桃。不过还是因为他的兵力太少了,否则眼前就可以趁势追击,径直在西边那片丘陵地上决出胜负。
朱高煦忽然开口道:“还得用水泡一泡,才有办法下口。”
诸将停止了议论,纷纷侧目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朱高煦回顾左右道:“要想办法先削弱吴高军,然后才能击破。”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道,“传令各部,就地在山上扎营。今日大伙儿歇了,以好养精蓄锐!”
因为朱高煦亲自带兵打仗,几乎还没败过,所以军令很少被人质疑。众将纷纷应允。
朱高煦的目光投向赵平,说道:“赵副将军麾下的人马在北坡;此后大军将向北行军,你的人马便是前锋了。你带着前锋和辎重队从山上往北边下去、再往西走,那里还有一处乐川水的窄水处;你们在那地方架舟桥,明晨五更之前,务必架好!”
赵平抱拳道:“末将得令!”
朱高煦想了一会儿,又回顾左右说道:“广西各地官府,之前都奉了伪帝的诏命;那吴高的军需补给、必定主要依靠各府县城池。上午平乐城的陈知府派人来,透露了给吴高准备军粮的消息,于是我猜测敌军可能有点缺粮了。
往北走是阳朔县城,吴高应该是想先到阳朔县城,不仅能得到一些军需补给,还能依靠隘口反击追兵。
所以咱们要作势抢先抵达阳朔县!吴高心里有数,只要咱们先一步占据县城,便能切断敌军的一次中途补给,并占据有利地势、凭借城池对吴高大军的侧后翼进行袭扰攻击。
而我军目前的位置,离阳朔县稍近;吴高若发现咱们的行军目标,只能加速行军。加上今晚他们极可能趁夜渡河,敌军将士连夜劳累疲惫,若再强行行军,体力士气都会受到很大削弱。”
众人听罢,纷纷拜服。
原先朱高煦判断,吴高想先去贺县,利用盛庸部赶来的时间差、摆脱被合击的困境。朱高煦据此制定了一套应对的策略。
然而战场随时在变化。今天吴高果断而迅速地放弃了第一次会战,并临时改变了路线、欲调头回桂林府方向。这些情况,朱高煦事先都不能预料、至少难以确定。
此时朱高煦也只能改变计划。
他的新方略有点仓促。整个下午,当各营将士开始修整时,他还在陆续完善部署。
朱高煦首先写了两封信,派人送去平乐府西面的陈贞部大营。一封是转交给盛庸的军报,知会前方的具体军情。一封是给陈贞的命令,叫陈贞部一万余众抵达平乐府之后,立刻进逼府城,迫降已经意志动摇的知府陈用晟等人。
接着他又下令长史府右长史、兼领守御府事侯海,从北司将士中挑选出一个不怕死的使者,再次去平乐府城。使者将提出汉王军的要求:命令陈用晟拖延交付敌军的三千石米。
朱高煦原先想索取那三千石军粮,但考虑到施行的难度,临时决定作出妥协。
毕竟陈用晟只拖延时间的话,要简单得多,他可以找一百个不能按期运输的理由;但若陈用晟把军粮送给汉王军,便相当于立刻投降了。
……天色渐渐暗淡,除了轮流当值的将士,许多士卒早早就睡了。大伙儿连续多日行军,大多人都十分疲惫,人们在山上的几个小水塘里打水造饭,吃了饭就躺进草棚或帐篷睡觉。
朱高煦的中军行辕设在北坡。这里有个小山村,只有几座院子组成,都是一个宗族的人;壮汉、年轻小娘和媳妇都跑了,只剩下老弱妇孺。亲兵队征用了大部分房屋,留下一座院子,让剩下的所有百姓暂住。
朱高煦坐在一间瓦屋里,忙到了现在。时不时有斥候将士进来谈话,没有接待将士的时候,他便看着地图琢磨事情。
作为亲王,朱高煦身体上的疲劳程度比军中士卒要小;他行军骑马省力,夜宿多半是在民房里。途中的房子多比较破旧,却也比住帐篷要舒坦。不过他必定是最费心的一个人。
就在这时,门外的声音道:“王爷,赵副将军求见。”
“进来说话。”朱高煦道。
精瘦个高的赵平走进来,行礼罢,他开口道:“依王爷军令,末将前锋军已于下午抵达乐川水岸,今夜待调到上游的船只抵达,即可架舟桥;明日五更之前,必能修好。”
朱高煦点了点头,“咱们昨天渡河的地方,吴高也设法把桥修好了,估计敌军真的会在今夜渡河。我也正要派人去给赵将军送信,你既然来了,我便还有一件事告知。”
他说罢招了一下手,赵平便走到了桌子前面。
朱高煦指着一张图道:“照渡河的地点来看,吴高军不会与我军走同一条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