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狗抱拳道:“奴婢遵命。”
……
最近这段时间,好几个地方的大队人马、都在往京师赶路。除了云南的沈家人、徐家人,四川布政使司也有大批人马东行。
沐晟、韦达接到快马送到四川的圣旨,立刻启程回京;四川军务交给了都指挥使李让。不过现在四川也没甚么太紧急的军务了;北面、东面的伪朝官军已经陆续奉诏,不可能再攻打四川。
沐府一家子、与韦达等人同行,带着护卫军队,在四川布政使司内调了许多官船;然后走水路进大江,顺江而下东出四川。
此时他们的船队,刚到达荆州府地界。
在“伐罪之役”期间,荆州有好几万军队,水陆两军都有。不过张辅率水师主力投降之后,荆州的水师战船也被随后清剿的;有的战船东逃,有的投降了伐罪军。
但驻扎在荆州府城的陆师,起先一直没人理会;直到朱高煦的登基诏书送到荆州府,他们才奉了新皇诏书。
四川来的人马乘坐的船队途径荆州,韦达带着一队人马上岸,说要去荆州城办点事。沐晟劝了他几句,但韦达不听,依旧进城去了。
皇帝已经换了,荆州城的知府衙门、驻军没有任何敌对姿态;他们得到了公文之后,一群人前来迎接韦达。人们都知道韦达是汉王府的三护卫指挥使之一,不敢怠慢!
知府说已经准备了接风宴,以尽地主之谊。
但韦达对此毫无兴趣,问明白了一个叫李嘉明的武将所在,便带着人到了营署里,见到了这个原先是汉王军武将的人。
李嘉明便是在伪朝官军进攻夔州的时候、为了二百贯赏钱开了城门的汉王军武将!李家别的兄弟都在伪朝官军那边,李嘉明立了功领了钱便投靠荆州军来了。
韦达以前不认识此人,见了面也没多少话说,韦达只是冷冷说道:“二百贯买一座要害城池、买一个国公,当真便宜。”
李嘉明已然明白了怎么回事,吓得跪地讨饶。
韦达又冷笑道:“不过你讨不得好,原本甚么也不做、便能好生封个官的好事,你却不要,非要自个赶着求死!那便怪不得我了!”
韦达拔出了腰刀,当众将李嘉明一刀捅死在众目睽睽之下!
“伪朝官军投降的人,都没事了。但这个伐罪军叛徒,必须死!把他兄弟也捉了,押送回京,让伐罪军都督府以军法论处!”韦达交代知府道。
知府只得作揖应允。
第六百零七章 如同故人
二月间,除了离京师太远的地方文武,各地的贺表已陆续送到了通政使司、到了朱高煦手里。东暖阁的椅子背后,那张挂在墙上的大明地图有了新的用处;朱高煦按照贺表的地区,在上面用朱笔画圈。
那张地图上、已经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圆圈。乍看上去,就像一副满枝红花的画,有点粗糙、却十分好看;正应了此时春色盎然的景。
朱高煦在登基后的短时间内,已经进行了一番人事调整。除了朝中文武的部署,他还下旨曹福为尚膳监太监;侯显、王景弘为司礼监少监(司礼监太监的位置,给王贵留着的)。
眼看自己的皇位日渐坐稳,朱高煦的心情也好了。现在只待大明朝新的权力格局稳定下来。
最近朱高煦还收到了北边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蒙古各部落已尽数退兵了!果然正如朱高煦所料,此次一些部落南下,就是以为有机可乘而已,临时决定趁火打劫劫掠一番、便准备跑路的;朝廷很难进行反击会战。
原先大明国内的“靖难之役”、“伐罪之役”争皇位的大规模会战,这样的战争模式、似乎已经不适应对北边作战。朱高煦最近正在琢磨、如何改变战术思路……
朱高煦登基以来,总体都算顺利、没出现甚么大问题。他从武功战绩上、道德上,已经为自己的皇位打下了基础。
但有一件事,每次想起、朱高煦便如鲠在喉:谁毒杀了先帝?!
也许因为最近想的比较多,此事简直变成了朱高煦眼睛里的沙子,让他非常不痛快,如同一个难以放下的心结。
抑或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结。像当年先帝朱棣,便是一直放不下建文父子的下落,非得想尽办法找出来、才能安心……
就在这时,司礼监少监侯显走进了东暖阁。朱高煦听到轻轻的脚步声,便把目光从一片红圈的地图上挪开,转过身来看着侯显。
侯显躬身上前,沉声拜道:“回禀皇爷,事儿办妥了。王将军把人送到了玄武门那边;奴婢便接了人进宫,在皇宫西北边、靠近御花园的地方拾掇了一座院子,让她住下了。奴婢又送去了一些宫女宦官服侍着,用度一样不少。”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朕知道了。”
侯显毕竟是在永乐朝服侍过太宗皇帝的人、太宗皇帝可不是容易服侍的皇帝,侯显在洪熙伪朝,也干过御马监太监;此人可谓很懂宫中规矩。不该说的话,他连一句也不说,甚至连马恩慧的名字也不提。
“马氏对朕有大恩,她在中都守了七八年,对祖宗的心意也算尽到。因此朕才派人接她回宫里来住。”朱高煦不动声色道。
马恩慧的身份确实有点特殊。
侯显躬身道:“是,皇爷。”
朱高煦便假装坐下来看奏章,但是好一会儿他连一个字也没看进去!便干脆丢下了奏章,抬起双手往上一撑、伸了懒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