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自己只是白身,还没真正入仕,走了也好。只是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就再也没法实现了……方孝孺带着遗憾,来到了十里长亭。
他回望京城方向,正准备做最后的告别,突然尘土飞扬,一队人马席卷而来,在无数侍卫的簇拥之下,朱允炆亲自追来了。
“先生,先生!”
他从马背上跳下,快步跑过来。
“方先生,难道连你也要弃朕而去吗?”
朱允炆一句话问出,眼中含泪。方孝孺看着这位少年天子,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陛下,草民何德何能,当得起陛下的天恩,草民的确才微智薄,难当重任,留在京城,又怕让陛下误以为还有一个可用之人,所以草民才留书离去,还望陛下成全!”
朱允炆用力摇头,他的手死死揪住方孝孺的腕子。
“先生,你要是走了,朕就成了孤家寡人,朕的江山……就不保了!先生,你万万不能走啊!”
……
一刻钟之后,方孝孺跟朱允炆坐在了十里长亭,周围都是侍卫保护,其他人都赶得远远的。
方孝孺唉声叹气,说实话,他要是想走,又何必上那一道奏疏!可若是让他就这么留下来,他也真的没什么滋味。
“陛下,草民受陛下赏识厚恩,不得不对陛下开诚布公。这是最近市面上流传的一篇文章,请陛下观之。”
朱允炆接在了手里,仔细看去,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叫做“东海评论”,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朱允炆皱着眉头看了下去……
“……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一点,在洪武二十年以后,不断有声音,指责先帝用刑太繁,主张以宽仁治国,于民休息,轻徭薄赋,恢复民力……这些说法听起来都冠冕堂皇,可试问历朝历代,为什么穷苦百姓,多数在国初的时候,能够吃饱饭,能够安居乐业。等到了所谓盛世,反而流民数量大增,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呢?”
“道理其实显而易见,所谓宽仁,所谓于民休息,不过是士绅集团的一个借口而已!他们能免役免税,他们有数量众多的土地,有充裕的钱财……只要朝廷不管,他们就能放手兼并,抢夺百姓田产,把自耕农变成佃农,再把佃农变成流民,最终吃干抹净,一点不剩!”
“先帝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针锋相对,推行变法。朝廷不能无为而治,不能对民间的不公平视而不见!无为而无不为,朝廷要先建立起公平的税赋徭役制度……就好比一场棋局,双方的棋子要数量一样,接下来比的是棋力高低。可若是一些人棋子本来就比别人多很多,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公平较量?”
“先帝雄主,自然看得明白,其实历代帝王,也并非都是傻瓜。只是那些士绅地主,他们实力太过雄厚,远超草民百姓。大多数没有出息的天子,就只能妥协,美其名曰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说白了,就是他们联起手来,共同欺负普通百姓,盘剥压榨,肆无忌惮……”
朱允炆看到这里,豁然站起,嘴唇哆嗦。
“反了,反了!”
他声嘶力竭地吼叫着,“是谁,是谁写的这篇文章,朕要杀了他!杀了他!”
方孝孺面色凝重,突然坚定道:“陛下,既然如此,不如就把草民也杀了吧!”
朱允炆大惊,他急忙过来,拉住老方,“先生,你,你这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难道是你写的?”
“并非草民所写,可写此文章之人,却说出了草民的心声!让草民豁然开朗,真想浮一大白!”
第399章 乡勇出现
朱允炆的脸色很难看,真的难看!
“方先生,这篇文章挑唆君臣父子的关系,鼓动百姓犯上作乱,用心险恶,必定是柳淳一党的手笔,似这般无君无父,没有尊卑上下的畜物,就该杀!狠狠地杀!杀光了他们,天下就太平了。”
朱允炆还想往下说,却觉得不合适,忙转身道:“先生,朕没有说你,你,你和他们不一样的!”话说得很苍白。
老方重重叹口气,“陛下,这篇文章或许有过分之处……可上面所写的哪一句是假的?”
“这个……先生何必钻牛角尖儿,这篇文章违背纲常,简直大逆不道,十恶不赦……”
方孝孺突然大笑,“陛下,若是如此看事情,那草民就只能拜别陛下了!”
说着老方又要走,朱允炆扯住方孝孺,急红了眼,“先生,朕来求先生,是真心诚意,先生又何必执意弃朕而去呢?”
老方苦笑两声,“陛下,非是草民不愿意留在京城,替陛下效力。奈何陛下到现在,都没有想清楚,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被动。”
朱允炆悚然一惊,是啊,他一直很困惑。
当初他被立为太孙,虽然不如他爹稳固,可各方大臣也都认可了他。但后来随着变法越来越深入,他身边聚集的文人越来越多,他跟变法派之间就越来越疏离。
到了最后,朱元璋动了易储的念头,假如不是老朱突然驾崩,没准就是朱棣登基称帝了。
“方先生,朕,朕并无过错啊!柳淳乃是权臣,朱棣又是藩王……他手上握着十几万人,若是有不臣之心,内外勾结,朕,朕立时就被推翻了,朕,朕不过是自保而已。天下臣民百姓,怎么就不能体谅朕的难处!朕,朕可是他的君父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