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上一本已经让太多人目瞪口呆了,这一次京城所有书坊都开动起来,把柳淳的著作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这些人自以为做了最妥善的准备,可是万万没有料到,汹涌的人潮,还是超出了估计,几乎每一家书坊外面,都排起了长龙。
在这些人群当中,多数都是年轻的书生,仅仅第一天,就有近三万本被横扫。
面对锦衣卫的报告,朱棣脑仁都疼,心更疼!
貌似他忘了一件事!
去年的时候,他说了,永乐改元,要开恩科,现在离着科举不远了,各省应试的举子,陆续前来,人数之多,已经超过了上万人!
光是这帮人还不算什么,可他们也有亲朋好友,也有同窗兄弟。
柳大人的第一本书没赶上,这第二本可不能错过了!
因此好多人都买了十本八本,然后赶快托人,送回家乡,务必让大家伙第一时间领教柳大人的著作,看看有什么惊世之论。
买到了书的学子们,迫不及待,展开了带着墨香的《海权论》。
等他们一看,瞬间不淡定了。
这本书名为《海权论》,其实却是《国富论》的补充,因为在国富论提到了分工,提到了效率……随之而来的是两个最紧要的问题,一个是庞大的原料从哪里来,另一个就是海量的商品,向哪里去!
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工商业大发展的结果,也会像土地兼并一样,发展到了极端,就会崩塌。
柳淳很明白指出,大明很大,但是根基历代的经验,即便是农业条件下,中原王朝也很难自给自足。
所以柳淳开出了一剂药方,向海外找寻原料,向海外输出商品……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拥有海权,维护海上商路畅通,确保物资交流顺畅。
“不愧是柳大人,真是深谋远虑,举世无双!”
“此乃谋国之论!”
“哈哈哈,我们海商再也不是亡命徒了!”
“瞧见没有,大明生死,变法成败,都系于海商肩头,这辈子就没有这么高兴过!”
……
最初购买的主力是举子,三天之后,就变成了东南沿海的商贾,他们纷纷购买,奉为圭臬,恨不得弄个神龛供起来。
柳大人真是太了解咱们的心思了!
“启奏陛下,七天之,之内,《海权论》已经卖了二,二十……”纪纲结巴了。
朱棣狠狠瞪了他一眼,“二十多少?朕很高兴,你快点说!”
“二十五万本,看样子,会,会超过上一本的!”
朱棣咬着牙,扬天大笑,“哈哈哈,我大明教化大兴,人人都爱读书,这是好事,好事啊!”
“朕高兴,朕真的太高兴了!”
纪纲心里头嘭嘭乱跳,陛下拧眉瞪眼,咬牙切齿,这是高兴吗?怎么看都是要吃人!
朱棣好容易平静下来,瞧见纪纲还在站着,气顿时上来了。
“你还看什么!去买书啊!给你们锦衣卫都买一本去!”
纪纲连忙答应,连滚带爬地跑了。朱棣深深吸口气,啥也别说了,拉着脸,去找皇后要钱吧!
第570章 朱橚的成功
朱橚拿到了四哥的五万两银子,伴随着五万两银子,还有足足二十具大体,朱棣告诉他,很快还会有更多的大体送来。
“这是陛下的报复。”
柳淳很笃定,并且对家中下令,所有的孩童,不许接触朱橚,以后凡是朱橚接触的地方,都要用酒精擦拭。
而且柳淳还决定送朱橚两车生石灰。
不过光是这些,还不能解决问题,柳淳也不想一位醉心医学的天才王爷过早离开人间,所以柳淳决定尽快给朱橚筹建一个医学院。
并且要招募一大批对医学有爱好的年轻人,成为他的助手。
只是这件事情提出之后,立刻就惹来了非议。
甚至有御史跑到朱棣那里去告状。
说什么死者为大,随意切割处理尸体,让无辜的人死后受罪,灵魂得不到安宁,有伤天和,会招来灾祸,也是国家不幸。
周王身为宗室,理当仁慈爱民,不可以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朱棣简直懒得听了,对付这帮耍嘴皮的家伙,跟他们讲道理,那是半点用处也没有的。就像那个吴中,别讲道理,直接送到海外。
瞧见没有,连国门都没出去,就学会不要脸了。
所以说,对于这些食古不化的家伙,朱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卿持论甚高,言之有理。朕为了奖励爱卿,特此宣布,爱卿和家人,不管得了什么病,遇到了什么情况,都不许求医问药,也不许请医者诊治,但愿卿和全家人,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永远无病无灾!”
这位弹劾朱橚的御史,立刻就傻了。
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得病啊!
他跪在地上,不停磕头。
朱棣是半点情面也不讲,“做人必须说到做到,言行合一。你反对周王探索医学,那你就不要看病治病,若是你还敢胡言乱语,朕就把你送去周王那里,做个解剖的大体!”
这位御史吓得抱头鼠窜,再也不敢废话了。
朱棣是彻底摸到了这帮文官的命门,他们就是贱皮子,天生的双标狗。
有很多人明明家里三妻四妾,却劝你要远离女色,明明吃着山珍海味,却要一本正经,说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