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不止是天子,朝臣们也都侧目以对。
百越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自夏以来,繁衍直至如今。
汉并三越后,大部分越人,都已经汉化。
但,在山川之间,穷山恶水之内,依然有许多不在官府控制范围内的越人部落存在。
这些部落,很多都停留在原始社会时代,甚至不知道,现在已经是汉朝了。
会稽郡境内就有为数不少的类似部落。
长期以来,让汉室真的是很头疼。
不去臣服他们,将他们编入户籍吧?这面子上过不去。
但要去控制他们吧?成本太高,国家也是没有这么多的资源。
所以,只能听之任之,徐徐图之。
但,现在,这张奉居然说,张子重提议的那个工程,居然还能起到让越人归附的功能?
很多人都是不可思议。
就听着张奉拜道:“下臣是越人之后,故知越人习俗和秉性!”
“越人以禹皇之后自居,尤其是会稽越人,皆曾有言:咸水宁时,北服长安!”
“而围水为湖,自然咸水安宁,越人知之,必当知晓,如今圣天子在位,镇抚九州,自然当会感念恩德,纷纷来归!”
这当然是说的好听的。
其实,真正可能让越人臣服的原因,只有一个——封建迷信!
越人崇信鬼神,迷信巫蛊之事。
而围水为湖后,海水再不倒灌入内陆。
这在那些越人部族看来,简直就是跟神话一样。
自然立刻就会听话,顺服官府,接受官府的号令,定居下来。
但,天子听着,却是再难按捺了。
对于君王来说,臣服他人,是最大乐趣!
而诸夏君王,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以德服人’。
传说之中,三代先王,五帝都曾以其道德,远服万里之民,让异域之国,纷纷朝贡,以为共主。
当然,在现实中,以德服人最终都变成了以武服人。
但这并不妨碍君王们追求这个效果。
如今,听着张奉的话,天子心花怒放,当即就拍板道:“既然如此,为会稽黎庶之富,朕决意纳张卿之议,于会稽建此大湖!”
群臣闻言,立刻就起身,持芴出列,恭身再拜:“陛下圣明,臣等恭领诏命!”
就算是将军们,也只好忍着心痛,恭身出列。
没办法,虽然这么一个工程可能会占用一部分军费。
但,这个工程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让人根本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和借口。
再说了,从介绍的情况和会稽郡的上计吏们的表情来看,这个工程很可能制造一只下金蛋的母鸡。
现在虽然可能要吃点苦头,勒一下裤腰带,但将来,工程完工后,源源不断的赋税钱粮,将足可改变世界!
数万顷的稻田,年产稻米几十万石,为国家提供财税数千万!
但不知道为何,每一个人都在心里忐忑了起来。
因为他们害怕,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庞大的水利建设计划的开端!
第0666章 超级工程(2)
鉴湖工程,确实只是一个庞大计划的开端。
甚至连前菜,都谈不上,充其量只是一道类似宴席上的瓜子花生,作为开场白而已。
张越旗开得胜后,立刻就乘胜追击。
“自黄河决口瓠子,鸿沟诸河,渐渐缺水……”张越轻声指着沙盘之中的中间说道:“而关中赖于鸿沟,由来久矣,去岁,关东转输关中粟米四百八十一万石,而其中有两百四十万石,乃是由鸿沟从徐州转运入洛……”
天子听着,用力的点点头,大臣们也都是颔首不已。
特别是刘屈氂,作为准丞相,他已经熟悉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国家政务。
故而,他深知,现在关中命运,实系于关东漕粮的转输。
而关东漕粮,有超过一半,是从徐州、青州、扬州转运到雒阳,再由漕河运进关中。
但问题是,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如今已经渐渐淤塞。
这是当初黄河决口瓠子带来的影响。
黄河从瓠子决口,导致其改道,改道后,依托于旧黄河古道开凿的鸿沟立刻就陷入了缺水的尴尬境地。
虽然,从元封四年开始,国家就不断投入重资,整修和修葺鸿沟水道。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鸿沟运河年年修,但年年缺水。
甚至,已经有好几条河道,彻底干涸,不能再用。
这就给了国家转运漕粮,带来严重不利。
而关中缺粮的情况,已经持续百年。
并日益严重,每年关中对外的粮食缺口,都在扩大。
因为今年夏季旱灾的缘故,丞相府的官吏,已经告诉他,明年关中的粮食缺口,至少在五百万石以上!
故而,对于鸿沟,他已经愁掉了无数头发。
如今,听到张越谈起鸿沟,刘屈氂立刻就来了精神。
同样的,将军们也都安静了下来。
对于汉军来说,他们同样希望,能够扩大关东漕粮的转输速度。
越多越好!
因为,关东的漕粮入京,同样可以支援他们的征战。
就听着张越道:“臣查过丞相府和兰台的记录,发现,如今,鸿沟诸支流,皆已缺水,独汴河依然有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