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得升迁,有着官方身份在身,也可以享有很多优待。
譬如减免徭役、田税,免除一定的口赋。
张越眼前的这几大箱子的竹简,就是起码两三千的农稷官。
若是旁人,想要从数量如此之多的人里去挑选人才,恐怕得花上三五年时间,才能选到合适的人选。
桑弘羊都已经做好了,帮张越去掉一些错误答案的准备。
但……
他还没得及开口,张越就已经走到那些箱子前,对左右问道:“敢问岐山原的农稷官名册是哪些?”
从史书记载,目标人物在早年一直活跃在关中西部的岐山原一带。
两个官吏闻言,看了看桑弘羊,得到后者的同意后,立刻从箱子里翻出几卷竹简,递给张越,拜道:“此乃岐山原诸农稷官名册……”
张越接过来,道了声谢,将打开竹简,快速的阅览起来。
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郁夷县护粟都尉赵过……”他放下竹简,对桑弘羊拜道:“还望都尉将此人割爱,并派员前往岐山原,将之带来长安!”
桑弘羊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
赵过?
这个名字,他连听也没有听说过。
倒是农监阳新听了,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张越。
这赵过是他麾下最能干的农稷官。
只是,这人平素极为不懂事,一不知道来长安孝敬孝敬自己,二不懂官场之道。
所以,阳新故意每年都将他的成绩和功劳给压下去。
理由也很简单——年轻人应该多多磨砺磨砺,在基层多多锻炼。
然而,这个张侍中是怎么知道的有此人?
就听自己的上司桑弘羊笑道:“侍中既然有意此人,那吾便立刻让人去传召此人入长安好了!”
区区一个护粟都尉,也就是名头好听而已,实则不过是一个两百石的小官。
张越却是大喜,连忙拜道:“多谢桑公!”
有了赵过,新丰的农业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这可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农家大师。
他在历史上,担任搜粟都尉时,将代田法和牛耕技术,用十年时间普及到了整个关中,进而推广到全天下。
毫不客气的说,他在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史上,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夸张一点的话,他就是西汉袁隆平!
所谓的昭宣中兴,其实就是建立在赵过的功业上。
他推广的代田法和牛耕技术,令天下亩产翻倍,若无此基础,哪来的什么昭宣中兴?
第0105章 马屁精
赵过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专业技术方面——若张越回溯的史料没错的话,现在在关中的一些地方,懂代田法和牛耕技术的人,不止赵过一人。
但为何是他将这些技术推广开来?
这说明了,赵过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官僚,还是一个深谙组织,而且极为擅长组织的人。
干过公务员的张越非常清楚。
哪怕是在后世,以国家信用和公信力推广技术,若没有补贴、政府兜底、政策支持、技术扶持。
恐怕也轻易推广不开。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在同时,人民的内心也是多疑的。
贸然推广一个新技术,而且还是大规模推广。
你得让人民相信才行。
至于在这个西元前的世界,推广一个新技术的难度,几乎是地狱级别的。
早在三十多年前,董仲舒就已经上书朝廷,请求推广小麦种植,扩大冬小麦的栽种面积。
然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
在关中,小麦依旧是副业,是粗粮,是只有饥荒岁月才吃的杂粮。
粟米的栽种面积,依然占据了整个关中的八成土地。
由此可见,很多事情,并不是好,就一定能够被接受,被认可。
而赵过,却在担任搜粟都尉的任期之内,将代田法与牛耕技术,彻底推广开来。
足见其能耐!
这样一个大牛,到了新丰,有他的帮助,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新作物的推广之事,张越基本就不需要过问了。
只需要拿出种子,拿出各种新工具,让其去推广介绍给百姓就好了。
找到赵过,张越兴奋得都有些飘飘然了。
现在,他法律方面有胡建,农业方面有赵过,就连搞经济都有桑弘羊的儿子——大司农的儿子,去新丰做事,大司农的资源,岂不是就可以借用了?
往后什么优惠政策、资源的倾斜,自然不用说了。
但,他还缺一个对基层行政特别了解,善于调理和调节地方百姓与豪强地主、贵族之间矛盾的老吏。
“桑都尉,下官还有一个要求,望都尉应允……”张越笑着拜道。
“侍中请说……”
“下官闻说,都尉麾下有能吏曰陈万年者,愿都尉割爱!”张越说完就深深一拜:“此下官最后之请!”
桑弘羊听了,微微一楞,陈万年,这是何方神圣?
怎么这张侍中说的人,他一个也不认识?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些年是不是疏于管教下面的官吏,以至于这些渣渣胆敢背着自己,私底下搞小动作。
不然为何,自己治下有人才,自己却不知道,还要外人来告诉自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