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再来一个专门对口管理商人的中央机构。
别人不知道,但谷梁学派一定炸锅。
齐鲁梁楚的大商贾也肯定不干。
这事情闹腾起来,影响太大了,不是现在的他与张越可以把控的。
张越自也明白,法家在战国花了两百年时间,将仇商和歧商的精神写进了诸夏士大夫贵族的骨髓之中。
要改变天下人对商贾或者说工商业的看法,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工作。
西元前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社会模式,也难以容忍,一个国家内部有太多脱离了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人存在。
张越可不会忘记,明朝中后期,仅仅是因为江南地区发达的手工业,特别是织造业的兴盛,就直接导致了明朝的崩溃。
因为,江浙一带的土地,有太多被改种了桑树。
所以,当地的粮食产量逐年暴跌,到了后期甚至需要从湖广进口粮食。
当北方遇到小冰河,干旱不断。
明王朝脆弱的统治立刻就土崩瓦解。
所以,在中国想要发展工商业。
首先也是最主要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不是资金、法律、制度和环境。
而是粮食安全。
只有中国的粮食能够大大富裕,并且有着好几个稳定的产粮区的时候,中国才有条件去玩工业化。
不然,任何不顾粮食安全去搞工业化的人,都是在耍流氓。
好在,张越有这个本钱。
有着空间之助,只要推广得利,帝国的粮食产量在未来十年翻番,指日可待!
粮食产量跟上去了以后,就意味着,可以解放出很多富裕人口。
这就有了玩工商技术的基础了。
这么一想,张越就信心满满,容光焕发的看着刘进,道:“殿下不用着急……”
他意味深长的道:“臣曾听一位长者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刘进听了,也是眼神一亮,对张越深深的看了眼。
……
接下来两天,张越与刘进沿着直道,一路向南,走访了十余个亭里,考察了枌榆社、新丰乡的许多户农户、豪强之家,同时将两条流经枌榆社、新丰乡的河流和几条溪流的流域流向都绘到了布帛上。
等他们来到新丰县县城的城门口时,记录的考察文牍和河流图,已经塞满了整整一箱子。
这一路行来,张越与刘进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走过的地区,有了第一手资料和印象。
现在,新丰县的枌榆社与新丰乡,不再是两个模糊的印象。
而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亭里,一户户热情勤勉的农户以及一个个或豪爽或吝啬或奸利的豪强之家。
第0185章 汇合(2)
新丰县县城不大,约莫也就占地两三里,有着三五百户人家。
这也是这个时代一般县城的规模。
主要居民基本都是商贾、官吏和胥吏。
一般来说,只有在赶集的日子,县城才会热闹起来。
平日里,基本上都是冷冷清清,偶有几个游侠在街道上喝醉了酒,到处撒酒疯,很快就被街坊上的差役抓走了。
等待他们的自然是罚款、劳役。
站在县城之中唯一的一家供给过往商旅投宿的客栈阁楼上,张越远眺着这个小小的县城。
心里面无数想法冒了出来。
“新丰县的县城还是太小了……”
“手工业严重不发达……”
“私营经济落后!”
这些都是他上任要着手改变的情况。
作为穿越的公务员,他首先反应过来的第一想法,就是寻找新丰的优势。
这是一个现代官僚的本能。
“或许可以尝试搞一搞农家乐……”张越在心里琢磨着。
新丰与长安城的距离很近很近,最多只有三十里的路程。长安城的富户、官员弟子,士大夫以及商人,最多只需两个时辰就能抵达新丰县境内。
若能开发出几个旅游项目,能吸引到这些人来玩乐。
新丰的第三产业就可以发展起来了。
这样就能吸纳大量的富余人口进入服务业和旅游业,解决很多问题。
只是,这个事情今年是肯定搞不了了。
“或者可以在新丰搞一下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业……”张越转念又想了起来。
新丰县南部多山陵,北部有不少沙滩,都是可以搞棉花种植的地方。
若能点亮棉纺织的科技树,哪怕只是发展出最原始简单的棉纺织手工织造业,也能带来大量利润。
唯一的问题在于,棉花种植需要配套的水利设施。
而新丰县上一次全县玩水利建设,还要向上追溯到十五年前,儿宽担任左内史的时候。
十五年来,新丰欠了一大堆基础建设的帐。
自枌榆社走到新丰县县城,张越双目所见,哪怕是自吹水利设施比较完善的枌榆社,其实全乡的水利设施也是惨不忍睹。
只有阳里等少数几个亭里有着灌溉渠道。
就那几条渠道,实际上供水也严重不足。
一般的灌溉用水,只能靠着奴婢们肩挑手提。
更可怕的是——张越了解到,目前在整个新丰,畜耕都不存在。
人们耕地的方式,一般是人力耕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