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天国史_罗玺纲【完结】(131)

  四、营劫

  劫营是袭击战术的一种。太平天国用兵,极善于黑夜运劫营。如劫陆营,必遣几个壮士骑马,各带几枚火弹,密藏火种,更以精兵百人跟随,携带鼓角旗械,衔枚急走,约距敌营几里,伏于有掩蔽处。俟三更后,那几个骑马壮士直驰抵敌土墙,踏鞍攀登,各抛火弹,烧敌营篷帐,必有四、五处燃着。当敌人全营惊扰的时候,几里外所伏百人遥见火起,立刻鼓角齐鸣,飞奔敌营。敌军黑夜不知人数多少,往往惊溃。天王有一道诏旨说:「日夜巡逻严预备,运筹设策夜衔枚。岳飞五百破十万,何况妖魔灭绝该」,就是对黑夜劫营将士的鼓励。至于刦敵人水师营,每用几只大船,载草柴燃烧着,渐渐逼近,诱敵炮船抵击,别用无灯黑划多只,绕到故炮船后面,和敌辎重各船左右,抛火弹,放喷筒,烧毁敌对船。二兵士,专放喷喷筒,相间排列十余里,其实不过二三百士卒,喷筒也不能及敌船。但敌船见江岸十多里,火筒如流星,相继不绝,众心疑懼,也必驚惶自擾,慌忙退走了。甲寅四曾国藩。湘军水师溃不成军,曾国藩羞愤到要寻死。太平天国就是巧妙地连用这种刦营的战术,以处在劣势地位的水师,打垮了优势的故人水师的。

  五、撤退太平天国退兵,每以进为退,必连日出队打仗不息,反进几十里或几里,逼近敌营下寨,使敌不肄,其实布置周密,一夜已安全撤退。当撤退时,必在城内、寨内留瞽目残疾多人击鼓吹角,城墙、土墙成立草人,或立木椿,上顶竹帽,白天篇插旌旗,夜间虚张灯火.敌人常常被迷惑,甚至已经撤退几天还不知道.佚名独秀峰题壁三十首有两句讽刺桂林守城的清朝将帅道:「绝妙敌人渡江去,诸公独在枕头眠」.反革命分子王闓连记太平军从长沙撤退事说:「乙未夜半,寇渡湘西走,丙申城上詗寇屯肄空虚,有呼者曰:『贼去矣』!将帅闻报,皆愕且惧」〔一〕。佚名咸同广陵史稿记清朝钦差大臣琦善统江北大营围扬州,城中粮尽撤退,去已三日,仅余空城,清军才发觉。这是太平军的一个传统的战术,从壬子二年春进攻桂林时撤退以至于乙好十五年冬从广东嘉应州撤退都是用这一个战术。由于太平天国用兵,撤退时神妙如此,故能保存自己,向有利的地方转进,以消减敌人。

  六、游击性的运动战天京失陷之后,遵王赖文光领导蒙、亳队伍继续在长江、黄河流域抗战。这时候,赖文光的军队不过几万人,到乙好十五年冬,长江以南的军队在广东嘉应州壮烈牺牲后,便要抗击清朝全国的军队。用的武器是大刀、长矛,「全无火器」〔二〕,虽然缴获了敌人的枪炮,又因「无火药」〔三〕,也无用处,而敌人用的是来福枪、炸炮,李鸿章的淮军并有炮兵营。故武器不如敌人,人数也不如敌人。它要正面攻击固不可能,要深沟高垒防御也不可得。为了在战略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于是创造出一种新战术。这种战术,是执行外线速决的进攻战的作虞术,是执行外線速决的进攻战的作战方针,但在作战当中,「兵多之处,避路而行,兵少之地,冲锋突过」〔一〕,「有时疾驰狂奔,日行百余里,连数日不少停歇,有时盘于百余里之内,如蚁旋磨,忽左忽右」〔二〕,「微有不利,则电掣而去,顷刻百里」〔三〕,还保留有游击战术的特点,所以可叫做为游击性的运动战。这一种战术,包涵有三项主要的战斗纲领:第一是以走致敌人,第二是专伺机进攻有隙可乘的敌人,第三是迂回残敌。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减敌人。太平天国这一个战术,为避敌之长,在漫长的战線上,以「飙疾如风」〔四〕的高度流动——走——来从事战斗,「一转瞬间」,使敌人「拦头者变为尾追,前进者倏又旁落」〔五〕,首先就保存了自己。同时,在走的当中,运用种种方策,使强敌失去主动,我东则东,我西则西,疲于奔命,因此,走又是作为消减敌人的一种先决手段。李鸿章所说:「以走自活,卽以走疲我」〔六〕的话,就是指这一项战斗纲领说的。太平军在实施了走来拖疲敌人之后,就伺候着敌人的虚隙,选择有利的时机来进攻敌人。曾国藩向清廷报告说:「该逆狡诈多端,飘忽异常,从不肯与堂堂之阵约期鏖战,必伺官军势孤力竭之时,出不意以困我」〔一〕。什么叫做「不意」?不意便是敌人的「虚」,敌人在此往往不作准备,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它的虚,已造成它的败形。劣势而有准备的军队,则立于主动地位,如果对着敌人这个虚,出以疾风迅雷之势,举行不意的攻击,一定可以百战百胜。孙子说:「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人所备者多;敌人所备者多,则吾之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二〕。太平天国这一项战斗纲领,实在是和孙子兵法相合的。太平军到掌握了优势,发现了敌人的败形(虚隙),选择了进攻的时间与地点之后,它就采用迂回的残减战术,以骑兵急袭敌人的侧背,而以步兵从正面冲击。骑兵袭敌,则瞬息间便已包过敌人的侧背,从两侧迂回切断敌人的归路;步兵冲击,则于枪弹如雨之中,冒火線急进。其骑兵用的是大刀长棒,步兵用的是长矛。这是当时冲锋肉薄最好的武器。决战一开始,就以疾风扫落业的声势,用肉薄战来控制住敌人,使敌人的来福枪炸炮都无用武之地。敌人优良的武器,既归无用,而骑兵迂回袭敌,步兵长矛挺进,乃太平军的长技,于是马步便可以无限制地发挥其坚强的战斗力,愈逼愈近,愈裹愈紧,遂层层包裹把敌人围在垓心。在这种场合之下,敌人是难于突围的。太平军执行这一种残减战,大体上在半天,或一天,或再加一个晚上,就可以解决战斗。打得好,可以全部或大部或一部消灭敌人;卽打不好,也给敌人一场败挫。太平军这一个战术,就是这样将走、击、抄这三个纲领灵活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全残或大量杀敌的战斗任务。太平军运用这一个战术,对决战时机的选择是十分慎重的,非到了残敌的时机成熟,从来不轻易举行决战,每一次决战,就一定把敌人残减,或大量杀伤敌人。敌人说他「善战而不肯轻用其锋」〔一〕。说他一旦进行决战,则「猛一回噬,立见伤亡。当此之际,虽韩、白复生,无所用其勇;良、平复出,无所用其智」〔二〕。其战术的精妙,可以想见〔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