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于雍熙三年历凡二百三十二年,而有南宋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年)的残历〔二〕。这份残历仅六月的一面,由十六日至廿四日,这九日上都没有「密」字,而在日干之下,列入由「翼」至「箕」的九宿,二十一日辛酉下列「房」宿,正是星期日,可知「房」宿即是代替「密」日的一宿。又后三十八年的南宋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年)会天历,也仅注二十八宿而不注「密」日,可知以宿代密,当在北宋雍熙后、南宋嘉定前二百多年间。
天历沿用二十八宿注在日干之下,以记七曜的次序。但自嘉定以来,至于近代,二十八宿纪周,是否一系相承没有讹误?天历所注的宿名,是否承袭时宪书?却非加以推求不能知道。今试推之〔一〕:则
南宋嘉定十一年
六月二十一日 辛酉房星期日 儒略周日 二一六六一二八南宋嘉定十一年 六月二十四日 甲子箕星期三 儒略周日 二一六六一三一(案六月二十四日正为七元甲子的首日)南宋宝祐四年
正月初一日 癸已柳星期六 儒略周日 二一七九八四0(案此癸已柳正为四元甲子的第三十日)清咸丰元年 十二月十五日 丙申箕星期三
儒略周日 二三九七五二三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
正月初一 丙申箕清咸丰二年 十二月廿七日 壬寅牛星期五 儒略周日 二三九七八八九太平天国癸好三年 正月初一 壬寅牛(案清咸丰元年十二月丙申,推得为六元甲子的第三十三日,二年十二月壬寅,推得为五元甲子的第三十九日,天历壬子二年正月初一丙申箕,可证为承袭时宪书。)
以上可见二十八宿入历,自南宋嘉定十一年以来,在四百二十日周期之下,一系相承,毫无讹误,都以此代替七曜。天历所载日宿,无不在此七元周期里面。
七曜日记入历书,起于唐代,是沿西域伊斯兰教的习惯,初用「密」日,南宋以来,更易以二十八宿。宿曜的对照如次:
虚、昴、星、房属日。
危、毕、张、心属月。
室、觜、翼、尾属火。
璧、参、轸、箕属水。
奎、井、角、斗属木。
娄、鬼、亢、牛属金。
胃、柳、氐、女属土。
太平天国崇奉上帝教,以礼拜为大典,天情道理书说「七日一礼拜,每逢房、虚、星、昴之辰,理宜格外虔敬,歌功颂德,酬谢天恩」,所以天历沿用二十八宿来做代表星期的符号。
H 月宿
月下注以宿名,为向来历书所没有。二十八宿在历象上本有表示恒星月每天月在(月离)的意义。在历书上每日注明宿名,是切实用的。对于约略辨识月的出没时间及几点钟是什么方位,都有帮助。至于月宿,如朔月所在的宿来表示,就事实上是表示这个月的月在,也是有用的。尽管历书上不记载实际的月在,但我国民间还是注意这实际的天象的,诗经:「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这一句古诗,是成了谚语在民间流传着的。如果日宿表示实际的月在,则每月加一个月宿,表示朔月的月在,那就很可以极简单地把朔望月和恒星月的差毕显示出来。这样各年的各月的月宿,是会很不相同的。天历特地选择辛开年十二月的月望立春日来作岁首,以为圆满的象徵,说明天历的编制者对月象的注意。天历中增加月宿,理论上应该是知道月宿有它的实际作用的。至于天历中的月宿、日宿,仍和实际不合,可能是为了一时不能远离旧习惯,或是另有一套看法〔一〕。
I 星期
太平天国崇奉上帝教,以星期日作为礼拜颂赞上帝恩德的日子。关于天历以星期入历,已在日宿项内说明。二十八宿就是用来记星期的,又在虚、昴、星、房四宿的下面,再注明「礼拜」,以表示郑重。所以天历的礼拜日,乃是承袭时宪书一系相承的日宿纪周赓继记录而来的。
根据上面对天历九项构成部分研究的结果,就可以把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历恢复起来,并推出时宪、阳历以资对照。
从上对照,就可以看出了天历编制时的根据如下:
(1)节气:立春是天历的起元,壬子二年立春是借用时宪书的定气立春,其馀则用恒气而每年相同。所以也可以说天历的历元本于时宪书。
(2)岁实:自定。
(3)年名:因清咸丰元年为辛亥,二年为壬子,太平天国二年相当于壬子,故天历以为年名,本于时宪书。
(4)月名:正月至十二月的月名,系借用时宪书古法的名称,但其内容却与时宪书的月完全不同。
(5)月建:承继辛亥十二月建辛丑,故正月建壬寅,本于时宪书。
(6)日名:本于时宪书。
(7)日宿:本于时宪书。
(8)月宿:新增。
(9)星期:本于时宪书。
上面天历九项构成部分,其中根据和借用自清咸丰元年时宪书的就有七项。由此可见,天历虽然是对夏历革命,但却不是简单地抛弃旧历法,而是采取扬弃的态度,革除了不良的和有害的部分,而利用了有用的部分。东王杨秀清答覆英人三十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说:「天朝历书,凡礼拜日皆是中国旧历星、昴、虚、房四宿日;干支皆同旧。有歪者除」。正是对这一个原则的好说明。
丁 己未九年的改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