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天国史_罗玺纲【完结】(175)

  四、苏福省

  苏福省地名题记有:「苏福省长洲县」〔三〕、「苏福省吴县」〔四〕「苏福省元和县」〔一〕、「苏福省新阳县」〔二〕、「苏福省昭文县」〔三〕、「苏福省太仓郡」〔四〕、「苏福省镇洋县」〔五〕、「苏福省松江郡菁浦县」、「苏福省无锡县」〔六〕、「苏福省常州郡武进县」〔七〕、「苏馥(福)省常州郡阳湖县」〔八〕、「苏馥(福)省镇江郡丹阳」〔九〕、「苏馥(福)省镇江郡溧阳县」〔十〕等条。据这几条题记,苏福省系在旧江苏省苏州府、太仓州、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四府一直隶州的地方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省,而其省会则在这一个新省的中心苏州。庚申十年六月初九日幼主诏忠王李秀成说:「富庶之区首苏福,陪辅京都军用丰」,说明了苏福省的建立,对太平天国后期物资来源的重要,还含有陪都的意义。

  五、桂福省

  辛酉十一年五月十六日天王诏旨道:「幼主名洪天贵福,见福加点锦添花,桂福省〔一〕改桂福省,普天一体共爷妈」。桂福省的名见于此诏,至于它在那一年建立,它的地位在那里都不详。

  以上五个新省,除桂福省不可考外,其天浦省、江南省、苏福省都在江苏省境内,其天京省则包括与南京接壤的安徽省太平府。江南省大约是改江苏省建立,故省境远至淮安郡,应该包括海州郡、徐州郡在内,不过还未发现这两郡的地名题记。天浦省因位置重要而设,天王诏旨所说甚明。天京省系在近几建省,把兴京西南接壤的安徽省太平府划入,无论在军事上、经济上、行政上,在当时都是有必要的。苏福省是在庚申十年打垮江南大营解放苏、常后建立的新省,是当时太平天国治下最富庶的一个省分。这几个新省,今天看得见的只是这一些。至于其中建置颇有难明的地方,请看下列各省疆对照表。天浦省系从江宁郡析出江浦县建立,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江宁郡、镇江郡、常州郡既属江南省,又属天京省,镇江郡、常州郡既属江南省,又属天京省,复属苏福省,其间关系如何,都难悬断。这些地方,都只有留待他日文献发现为之说明了。

  太平天国对旧有各省分名称,除江苏省已改建江南、苏福等省外,其他各省,见于文献的如安徽、江西、湖北、浙江、湖南、福建、河南、珊(山)东、广西、广东〔一〕、云南〔二〕、四川、贵州〔一〕、陕西、甘肃〔二〕等省都用原名称。惟直隶一省,天王于癸好三年降诏贬「为罪隶省,俟此省知悔罪敬拜天父上帝,然后更罪隶之名为迁善省,庶俾天下万国同知妖胡为天父上帝所深遣、所必诛之罪人」〔三〕。据伪书江南春梦庵笔记说太平天国「分天下为二十四省,日江南、江北、江东、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云北、陕东、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燕南、燕北、川东、川西、边南、边北、洋东、洋西」〔四〕。案这一部伪书对太平天国确实建立的新省如天京省、天浦省、苏福省、桂福省都未列在内,而所谓江北、江东、云北、陕东、燕南、燕北、川东、川西、边南、边北、洋东、洋西等省,遍查太平天国文献都无其名,至于直隶省天王则明诏贬为罪隶省,俟知悔罪然后更为迁善省,并未改为河北省,种种谬妄,其为弄造可知了。

  此外,太平天国还改了一些地名,如因兵不血刃胜利克复湖南岳州府,故改为得胜府〔一〕。以汉口为中国四大镇之一,故改为福镇〔二〕。以安徽巢县为产米区,平日商船云集,运赴江苏,故改巢县为聚粮县,以屯聚仓储〔三〕。又如改浙江慈爪县为义县〔四〕,为纪念曾受清朝政府招抚,后在余姚起义,攻克慈爪县,并在此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的广东天地会队伍和慈爪县人民的功绩而改。又有取美称而改的,如改木Е为太平关,行春桥为杏春关〔五〕。又有不知旧名的取义以为不吉利而改的,如改无锡县为抚锡县〔六〕。至于尊崇天而称长洲县为长洲天县〔一〕,称甘泉县为甘泉天县〔二〕,尊崇上帝而改上海为尚海〔三〕,避上帝爷火华讳而改金华郡为金花郡〔四〕,避洪秀全讳而改秀水县为绣水县〔五〕,避杨秀清讳而改青浦县为菁浦县〔六〕,避洪天贵福和萧朝贵讳而改贵池县为桂池县〔七〕,避冯云山讳而改潜山县为潜珊县〔八〕,避韦昌辉讳而改武昌郡为武郡〔九〕等等,都是神权、封建的作法,本书不具录。

  三 新建城池

  太平天国由于军事的需要,在山川险要的地方新建筑了一些城池。这些新建城池,在当时战争上,都曾经发挥过作用。兹将可考的分述于下。

  一、宁江郡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近畿以芜湖为屏障,以东西梁山为锁鑰,故在芜湖建置宁江郡,兴太平关同扼守长江,以保卫京师〔一〕。

  二、太平郡新城 太平郡新城在金柱关。金柱关在安徽当涂县西五里,滨临长江,为皖南众水出口之所,百脈会聚之区。太平天国悉撤太平郡城垣及城中居民房屋移建新城于此,以为天京兴皖南交通的管鑰,至得地势〔二〕。太平郡既建于金柱关,故金柱关又称太平关。太平天国在此驻重兵镇守。到壬戌十二年四月,被曾国藩水师攻陷,天京始受困,其地位的重要可知〔三〕。

  三、镇江新城 镇江守将殿左五检点罗大纲建筑。先是明代就故址修建镇江城,周围十三里,附郭瓦子、北固二山都兀立城外。登山府瞰,城垣反出其下,城中人烟井竈,歷歷可数。加以沧桑递變,临江一带,涨成平陆,城依旧而江愈远,从前凭以为险固的全失其势。故鸦片战争之役,英军架大炮北固山上,一击而府署堕坏,遂陷全城。太平天国既克镇江,见其受敌,乃北依江边,西傍运河而东南,环筑新城,仍与内城毘连,瓦子、北固二山,围筑其中,长六里有奇,建炮台六座,俨然以山为城,长江、运河为池。南则屏蔽大城,北则俯瞰击敌水师,最得形势。扼守四年,敌不能攻下,其后粮尽始自行全军撤退。故论者称这一座新城,「据长江,包二山,增天堑之奇险,補前规之未备,此城形势之自然,兵家之要害」〔一〕,评论得很恰当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