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清用人,择有才而用,不准狗情滥保。他指示在田家镇行营统兵的燕王秦日纲说:「凡保举官员,必须查其平素历练老成,精明灵变,然后传该员前来亲自勘验,观其言语举动,进退趋跄,果堪胜任,再行保举禀奏回朝,毋得狗情滥保」〔二〕。这样慎重保举,自然能够登进英才,为国任贤,收到政治清明,人心团结的效果。故敌人论到当时太平天国的铨选也不得不说:「赍功课职,颇协众情,初无依违,故其党争为致死,虽屡至穷蹙而不舍焉」〔三〕。这一种情况,和太平天国后期徇私滥保,乱封官爵,以致「谗佞张扬,明贤偃避,豪杰不登」〔四〕的情况,恰恰成为十分显著的对比。
秀清「赏罚分明」〔一〕,这就使得有功的知奋,有罪的知愧,激发了革命者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加强对纪律的严肃感。甲寅四年五月,青年将军陈玉成攻下武昌,秀清立刻把他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玉成上燕王秦日纲禀申说,他恢复武昌祗是一点「微劳」,就得到升赏,使他「感激图报,奋不顾身」〔二〕。同年三月,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在湖南湘潭全军覆败,革职,调到江西湖口协助守城。八月,任为金官正将军。他感到自己有负委任,恳辞给他的官职,请秦日纲代为婉禀秀清,原在湖口带罪立功〔三〕。从这两件事看来,可见秀清「赏罚分明」是在怎样地激发着革命者的上进心和责任心。敌人论太平天国取得辉煌胜利的原因说:「其法至严,凡有失利取败,违令私财,重则立斩,轻者责降,不敢徇情,略无姑息。有功亦破格升迁,赏不逾时,而桀骜不驯之徒,遂群焉俯首,甘心服役,至身临矢石而不惴,膏涂草野而无悔矣」〔四〕。反革命分子的分析固然是片面的,因为太平天国革命者这种昂扬的门志,并不只是从纪律取得,而首先是由於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但是,从太平天国全部历史看来,仍然是跟秀清「赏罚分明」分不开的。这一种情况,和太平天国后期「无功偷间之人,各又封王,外带兵之将,日夜勤劳之人,观之不分(忿),力少从戎,人心之不服,战守各不争雄」〔一〕的情况,又恰恰成为十分显著的对比。
秀清「心灵性敏」〔二〕,应变迅速。甲寅四年三月,水营哗变。原来水营都是湖南人,反革命分子张继庚曾用「东王待广西人厚,待湖南人薄」的反间计去激怒他们。没有多久,可巧有北殿右二承宣张子朋因奉命出师封船只责打水营多人的事发生,众心遂齐叛,要尽开船上驶向清军投降或散去。秀清得报,立刻到北王府,将韦昌辉杖责数百,张子朋杖责一千,又传殿左五指挥提督水营事务总办船只唐正才到来,多方抚慰,叫他向水营传达慰问,并出诰谕宣布韦昌辉、张子朋虐众罪状。水营人人悦服。一场祸起顷刻的大变,登时风平浪静。如果应付稍迟,便致挽救不及了。秀清应变迅速,使不失事机,大都类此。
历史说明,统治阶级总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在革命门争发展的过程中,阶级敌人总是千方百计地破坏革命,特别在革命门争胜利发展时期,敌人往往设法钻到革命内部进行破坏活动。在建都天京后,就有以张继庚、吴长松为首的反革命分子潜藏在京内。张继庚隐藏在北典兴衙,到处进行反革命活动。吴长松打进太平天国内部,做织营总制,就利用织营作为窝藏反革命分子的巢穴。他们暗通城外清朝江南大营,要外攻内应颠覆太平天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秀清虽然不可能自觉地认识到阶级门争的规律,可是,在激烈的阶级门争中得到锻练,他对阶级敌人的反革命活动保持了比较高的警惕。他首先破获由张继庚鼓动起的水营叛徒结盟案,镇压了叛徒。又侦破由张继庚纠约叛徒向清军献朝阳门的阴谋。甲寅四年二月,扑灭了由吴长松率领的匪徒夜斫仪凤门迎接清军的变乱。接着,又破获由副典金官陈先进为首密通清军定期作乱的案件〔一〕。於是肃清了反革命分子,纯洁了天京内部,从而给此后天京的保卫带来了安全。
太平天国前期的辉煌业迹,就是由於秀清执政得来的。当时太平天国的军民把秀清看作神圣。他的一道诰谕,一首诗歌,一部讲道理的书,都像战鼓一样鼓舞着他们,「争先恐后各称雄,直破铜关百万重」〔二〕,从胜利走向胜利。
四
农民的阶级性中包含着反抗性和革命性的一面,同时又有狭隘性、私有性和保守性的另一面。作为农民阶级的杰出领袖杨秀清,在他的身上,正体现这两种矛盾性格的汇合。对革命门争的勇敢、坚决,表现了他的革命要求。但是,到革命形势胜利发展,他这一个在深山烧炭的农民已经变成了建都在当时中国心脏地区的南京的太平天国的实际领导者的时候,反映着农民阶级性中消极面的错误和缺点,便在他身上显著地日益发展起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终於身遭杀戮,使正在明着胜利前进的太平天国,转而走下坡路,以至於败亡。
早在起义前两年,秀清取得代天父传言权,肃朝贵取得代天兄传言权,曾经由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向会众宣布不但人人要服从秀清和他,就是洪秀全也一样。洪秀全俯首遵命说:「谨受教」。事具萧朝贵传。故洪秀全虽为天王,实际受杨、萧控制。萧朝贵早死,秀清就以独一神威凌驾於洪秀全之上。建都天京后,洪秀全手批前遗诏圣书圣人约翰天启之传第十四章说:「今当禾熟之时,即得救之侯。朕是禾王,东王禾乃。禾是比天国良民。禾王、禾乃俱是天国良民之主也。验矣,钦此。」洪秀全又在宗教的理论上钦定秀清和他同传第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