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传考证
关于刘坤一欺骗黄鼎凤母妻上平天寨劝降事
本书所记清朝广西布政使刘坤一欺骗黄鼎凤母妻上平天寨劝降事,系据壮族民间故事资料第三集壮族民族英雄黄鼎凤史料、关于黄鼎凤传说,广西壮族文学资料关于黄鼎凤传说的种种,苏凤文平桂纪略卷四,梁廉夫潜齐见闻随笔、民国贵县志卷十七等资料稽考而写的。
案刘坤一在他的报告里对他这一件欺骗黄鼎凤母亲和妻子的无耻勾当却隐译着,但是,就是在他的报告中也不能不暴露这一件事实出来,他曾经报告过他几次派人上寨劝诱黄鼎凤下寨,黄鼎凤没有受骗。后来又报告说他用尽了心极去骗黄鼎凤,结果却是「百计诱之不出」(见刘坤一遗集书牍卷一清同治二年九月十二日禀张中丞)。就因为这一个缘故,刘坤一在俘获黄鼎凤的母亲和妻子之后,就无耻地来欺骗她们,叫她们去劝黄鼎凤,用封建道德的压力迫逼得黄鼎凤不得不遵从母命而下寨。可是,刘坤一报告黄鼎凤母亲骆氏、妻周氏上天平寨事却说:鼎凤母妻住在青云村,到「官军攻破青云村后,黄鼎凤恐其母妻被获,损其凶威,令人强舁上寨」(见刘坤一遗集书牍卷二清同治三年五月二十日禀张中丞)。既然刘坤一自供黄鼎凤母妻是在青云村被清军攻陷后才上寨的,那么,这就肯定了住在青云村的黄鼎凤母妻是曾经被清军俘获的,而她们的上寨,乃是刘坤一为着要她们去劝黄鼎凤而特地把她们送上寨的。如果如同刘坤一所说,黄鼎凤怕他的母妻被俘,损他的威风,为什么不在青云村失守之前搬她们上寨呢?况且,在青云村失守之后,黄鼎凤的母妻已落在敌人之手,他又如何能够「令人强舁上寨」呢?这真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了!又据刘坤一报告,后来黄鼎凤被母亲逼迫下寨,是由他的母亲骆氏和军师周竹歧两人带领下来的(见刘坤一遗集书牍卷二清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禀张中丞)。周竹歧做过黄鼎凤的人质,留在刘坤一处,与刘坤一相识,他带领黄鼎凤下寨见刘坤一是可以理解的。至于黄鼎凤的母亲骆氏,如果不是因为她受了刘坤一的骗上寨来劝儿子,今天才把儿子带领下来了,为什么由她带领下来见刘坤一呢?又据刘坤一报告,他杀害了黄鼎凤和黄鼎凤的三妾、两子、两女,独将黄鼎凤母骆氏、妻周氏免死(见刘坤一遗集书牍卷二清同治三年五月二十日禀张中丞)。据刘坤一的说法,黄鼎凤不听母亲骆氏考诫,也不听妻周氏劝诫,她们两人与鼎凤不合,住在青云村,因此,刘坤一根据这一个情况特地把她们两人免死。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根据所有黄鼎凤的传说,他是一个十分孝顺母亲的人,事实证明,如果他不是一个深中封建礼教的大毒的人,就断不会敌人对他「百计诱之不出」,而他明知下寨是死路一条,却屈服于母命下寨送死。刘坤一对黄鼎凤不听母教的话既然是捏造,那么对所谓母妻与鼎凤不合,住在青云村,不肯往覃塘及平天寨的话当然就是捏造。而且,在封建时代,被称为「叛逆」的革命者如同黄鼎凤这样重要的人物,都是全家被杀尽,而不会根据任何理由去免杀任何人的。刘坤一把黄鼎凤母亲骆氏、妻周氏免杀,正说明了刘坤一是确曾利用过她们去苦劝并且迫逼了黄鼎凤下寨来,她们受了刘坤一的欺骗,为刘坤一做了他用尽千方百计做不到的大事,这才得到免死。由上根据刘坤一报告所作的分析,可见不但传说上说黄鼎凤的下寨,是由于刘坤一欺骗他的母妻用封建道德把他逼迫下来的,就是在刘坤一自己的报告中,也同样是露出作伪的马脚来。
太平天国史卷八十五
传第四十四
各族起义传二
张秀眉
一
张秀眉〔一〕贵州台拱厅仰岗涨绢(即现在剑河县台拱公社南省管理区板凳下寨)苗族人,清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出生。传说他原姓李,后来改姓张。父亲叫李波良,是个善良勤劳的农民。母亲是朗里寨潘甲九的女儿,四十多岁才生育他兄弟二人。他哥哥叫维波。当他十一、二岁的时候、父母先后病故。
由于父母逝世,兄弟二人,无依无靠,就给人当长工去。先到老屯地主张家做长工。秀眉在地主家,起早摸黑去放牛犁田,吃的是残羹剩食,穿的是鹑衣百缀,一年到头自己一无所有。他想到世代贫穷,激起阶级仇恨,唱出沉痛之歌:
自家干活人家享福,
辛勤绣花别人穿衣;
害得我忧愁,
徒劳而伤心!
当他唱着这首歌的时候,对自己受苦的根源,已经有了认识,并且在少年的心头燃起反抗地主阶级的烈焰。
秀眉在老屯张家当了七、八年长工回到自己家来,兄弟二人砍柴为生,但是生活还是过不下去,只得又去给地主当长工。这样,又过了几年。到二十多岁,伯叔们给他娶亲。结婚后,才辞去长工,再回到自己家来〔一〕。
在秀眉出生前九十多年,清政府派军队到来「开辟苗疆」,实行「改土归流」,成立厅治,设置流官,并先后在各军事地点建立镇、协、营、汛、屯堡,将原有土司(苗族中贵族)保留下来,加以利用,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建立统治,来镇压苗族农民。从此以后,清朝统治者首先强占苗族农民土地,作为屯田养兵〔一〕。汉族地主也跟着进来,每乘苗族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用高利贷的手段,借谷一石,一月之内,还至二石、三石不等,苗族农民伤心地叫「断头谷」,甚至一酒一肉,积到多时,变抵田产几十两以至百两的,把苗族农民的田地都夺取了〔二〕。于是原来住在平原河边肥沃土地的苗族农民都被赶入荒山野岭去。他们采芒草充饥,长年不得一粒米入口〔三〕。清朝官吏不但要通过土司、通事(苗族地主)用差徭来苛歛,勒索,还巧设「踩买」名目,名为官发价买苗族农民米养兵,而实在没有得钱,却借这一个名目肆意诛求〔一〕,进行惨酷的掠夺。每当秋冬催比的时候,苗族农民被追迫得没法想了,常常不得不去挖开祖墓取出装殓时给死者到阴间去的「买水钱」〔二〕,来向阳世的官府买命〔三〕。至今还流传有两首民歌唱出当年苗族农民这种惨状,第一首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