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买卖您也知道,利润其实不高,首批是三万件龙头细布,我的目的是以棉布换棉纱,然后运到蒋统区交换物资。”
“我给部长每月五百万中储券的分红,希望您能保障我的水电和运输,另外,我马上就要开始从华北地区的长芦盐场,向华中地区输送食盐,这也是长期的买卖,我给部长每月一千吨的配额。”
“牵扯到这里面有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各方的分红,抛除成本,我给你每吨两千五百块,按照食盐的售价,一吨怎么也得两千七百块,每吨净赚两百块,作为省政府的分红,运输和销售环节的费用也就足够了。”陈明翔说道。
这就是给李仕群维护他的回报,直接的利益最有效果,他最不怕的就是花钱,只要能达到目的,花点钱算什么?
现在长芦盐场有他自己的一大片盐田,产出一吨粗盐的成本,大约是五十块联银券,他采取的方式是多劳多得,按照每吨来计算盐工的酬劳,管饭的同时还给福利,这与煤球厂的方式是一样的。
至于联银券和中储券的差额,按照四千吨食盐来计算,不过二十万联银券而已,即便加上煤球厂的费用,兴亚院华北联络部给的一千万联银券扶持,用个两三年是没问题的。
更何况,日本军队自己就能印制这种钞票,以后缺少联银券了,就让宪兵司令部想办法兑换一些,应该没有什么难度。
仗着兴亚院华北联络部和宪兵司令部的支持,盐税他是不用交的,也没人敢收他的税,运到华中地区每吨按照两千五百元来批发,也按照这个钱来分红,但是给李仕群,就没有分红这块了,给的是差额。
这一千吨食盐,陈明翔没打算从自己的配额出,除了刚得到的大盐田,他手里还有几块小盐田,是以前津城宪兵队给他从长芦盐务局要的。
这几块盐田的地理位置很差,交通也不方便,可投入点资金做做修补搞搞建设,出产一千吨食盐轻轻松松,努努力出产两千吨也不困难。
这笔钱是陈明翔白赚的,只要和津城宪兵队拉好关系就可以了,这种单对单的交易,津城宪兵队肯定会非常的配合。
配额以外的食盐,正好送给李仕群一个大人情,细水长流的买卖,而且还是天上掉钱的好事,没人会不喜欢。
“一千吨食盐每月能赚二十万,听起来似乎不多,但一年下来可就是两百四十万,也是一大笔钱啊,谢谢老弟了,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我!”
“你放心,我回去就给苏洲市政府下文件,纺织厂生产用的水电,绝对会优先保障,另外,我给纺织厂每月拨一百五十吨大米的粮食补助,以支援皇军物资生产的名义,不要你一分钱。”
“既然纺织厂是给关东军司令部生产棉布,这可是大事情,我把清乡委员会没收的棉花,也全都低价处理给你。”
“市场价是每包棉花两百块钱,我给你六十块钱,日本商人收购就是这个价格,等做账的时候,我再给你点补助,这样你的生产成本就更低了。”李仕群笑着说道。
第0750章 各逞心计(七)
这次可真是意外的特大惊喜,李仕群万万没有想到陈明翔居然分给他这么大的好处,一个月五百万中储券,外加食盐销售二十万中储券,这是白白落在口袋里,没有什么交换条件的巨额财富。
保障纺织厂的水电,谁敢给陈明翔的产业断水断电?即便李仕群不发话,宪兵队也会找水厂和电厂算账的,这是在为华通贸易公司的物资交换制造障碍,甚至能够惊动派遣军总司令部!
食盐这种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华中地区属于统制物资,市面上极其紧张,有多少货都能卖出去!
别看陈明翔只给了他两百元每吨的利润,可苏省各地的盐商们拿货的时候,最少也得给同样的数目,这就是四百元了。
只要食盐到了镇江,李仕群直接通知盐商们从码头把盐拉走,什么费用都没有,轻轻松松一年四百八十万元落到手里,这样的钱再少也不嫌少。
李仕群难得一次自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产生了受之有愧的心理,陈明翔给的太多了,自己白白接受有些说不过去。
他和陈明翔表面是上下级关系,实质上属于合作性质,陈明翔要是呲出牙来,他也有点发憷,现在居然连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都拉上了关系,于是就想给点回报。
三个纺织厂加起来有一万多名工人呢,按照整数算,一天最少一个人也得一斤大米,那就是五吨,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吨。
没关系,苏省是华夏闻名的鱼米之乡,这点粮食稍微使点劲,就能从老百姓的手里搜刮到。
棉花收购虽然大部分掌握在日本商人手里,可作为产棉大省,苏省政府和清乡委员会也有自己的资源。
李仕群打算把一多半给陈明翔的纺织厂,自己留一部分向国统区走私,受到陈明翔的影响,他也暗中操控了两家纺织厂,把棉花纺成棉纱后,运到国统区能卖个高价。
“感谢部长的帮扶,这两种物资都是我急需的,那就不和你客气了,等到了苏洲,咱们弟兄再慢慢聊。”陈明翔说道。
“提前给我打个电话,我准备好酒好菜招待你,阳澄湖的大闸蟹要上市了,正好尝尝新鲜。”李仕群笑着说道。
从七十六号特工总部沪市实验区驻地回到家里,陈明翔刚进门就听王真说,接到了川岛芳子的最新电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