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贺普等人居然还在呢!
这事儿似乎不是梦啊!
老头子还是不放心,接着又问:“你们真是岛津家的人?”
“哈伊!”杂贺普回答,“大老快和我们走吧……西班牙人的帆船就在码头上,我们赶紧走吧。”
“什么?西班牙人的船?他们也……”
杂贺普当然不会多说,言多必失,他只是说:“大老,您别问了!等您见了岛津侯,那就什么都清楚了!”
宇喜多秀家还是有点不放心,“这事儿真的是岛津侯所为?”
“那是当然的!”杂贺普说,“除了他,还有谁能够联络上马尼拉的西班牙人?”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日本现在正闭关锁国,也就是在长崎、浦贺和琉球开了三道口子。其中长崎和浦贺的口子都在幕府牢牢控制当中,只有琉球的口子在岛津家手里。
宇喜多秀家终于重重点头:“好!老夫跟你走一趟!”
随着宇喜多秀家的“失踪”和岛津家“通清”的罪证被送到江户城,一场将要席卷日本列岛的风暴,已经开始酝酿了。
而在“日清毛皮战争”中暂时占据上峰的大清国内,这个时候却没什么人关心库页岛上送来的捷报——不就是打死和俘虏两三千“小矮人”吗?没啥了不起的,哪儿能和天竺蒙古国来上贡这样的大事儿相比?
这可是蒙古大团结啊!
而且还能让大清国白得100万两,多好的事情啊!
所以这些日子多尔衮的病都好了一半,整天都是乐呵呵的,今天更是高兴,因为得到了阿济格的奏报,说是已经接应到了和硕特汗国的军队护送到天竺蒙古的使团。使团的规模非常庞大,是由一位天竺蒙古的王子带队的,而且携带的礼物很多,光是运送礼物的骆驼就超过1000头……
“太后,皇上,时候差不多了,咱们收拾一下也该走了。”
在慈宁宫内,多尔衮正拿着刚刚收到的阿济格的奏章,笑呵呵的在和布木布泰和顺治小皇帝说话。
顺治小皇帝和太后布木布泰都得跟着一块儿去草原,顺治得去草原上扮演蒙古大汗啊!
布木布泰则得去扮演一个蒙古老太后,而多尔衮……则是大汗之父!当然也是蒙古人了。
除了多尔衮、布木布泰和顺治他们仨,漠南草原上的几个蒙古部落也要派人去千里松林凑热闹。
大蒙古国的大汗身边怎么能没有蒙古人?
另外,正绿旗和在京的八旗都得派出最精锐的兵将一块儿去千里松林,向天竺蒙古的使臣展现大蒙古国的赫赫武功!
这几年大明那边不断精进,大蒙古,不,应该是大清国也在努力进步!
不努力就得死啊!
所以多尔衮也不敢怠慢,也在吸取各方面经验的前提下推进军事改革。具体的做法就是组建“前锋营”和“火器营”这两支常备军。
所谓的“前锋营”则是索伦骑兵的翻版,一种装备火枪、长枪、马刀,不披甲的“龙骑兵”,上马冲击,下马射击,也可以用马刀进行肉搏。配给他们的战马也尽可能的挑选体格强健,冲刺速度较快的良马。
而“火器营”则是将火枪、长枪、刀牌和火炮组合在一起,有点像明军组织方法。
不过多尔衮并没有将前锋营和火器营这两种新军集中使用,而是分在重华宫(摄政王府)、盛京将军府和各个昂邦章京府下面。
也就是说,北京有一个前锋营、一个火器营,盛京也有一个前锋营、一个火器营,而在外的各个昂邦章京衙门下面也有前锋营、火器营。虽然都叫前锋营和火器营,但是由重华宫、盛京将军府和黑龙江昂邦章京衙门管辖的前锋营、火器营人数最多(黑龙江昂邦章京衙门没有火器营,就是一个3000人的索伦骑兵前锋营),两营合计都在三四千人上下。
而其余各昂邦章京衙门下面也就有1200人的前锋营和火器营官兵。
这一次多尔衮要尽可能多集中一些前锋营和火器营的新军,也让天竺蒙古人好好开眼。
“皇阿玛,”文弱顺治显得不大愿意出门,皱着眉头问,“咱去了千里松林那边是不是要骑马狩猎?”
多尔衮哈哈笑道:“当然要骑马狩猎,要不然去千里松林做什么?皇上,你可得抓紧时间练习一下,到时候别出丑了。”
顺治似笑非笑,“皇阿玛,您也得小心些骑马……您可是大病初愈啊!”
第757章 印度孝子,大清慈父
塞外漠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连天空都显得格外湛蓝和清澈,没有一丝浮云,似乎可以目透苍穹,遥望到九天之上。草原已经变成了黄金的颜色,无边无际,只是零星点缀着一处处小小的蒙古包。偶尔可以看见羊群和马群,在坡地上面缓缓移动。整个天地之间,显得格外宁静安详,仿佛独立于这个纷乱的世界之外。
在从漠南草原上的名城归化向东一直通往新设立的木兰(满语捕鹿)围场的官道上面,行走着一队相当庞大的车马驼队。一辆辆马拉大车,上面的货物捆得满满当当的。一匹匹骆驼的背上,也驮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每辆大车上面,都坐着两个做蒙古人打扮的车夫。都是相当精壮的汉子,后脑勺上留着满洲人的辫子。其中一人肩上背着不知道是从“日国”进口的还是大清国自产的火绳枪,另一人则背着弓箭。看起来相当的精悍。而负责赶骆驼的则是皮肤黝黑,长得很瘦的印度人,缠着头巾,穿着厚厚的棉衣,在秋风当中瑟瑟发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