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孔廷训就只能在这一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修个四角棱堡,因为要给四个角上的铳台留出空间,所以城墙只能向内缩,最后棱堡内部的面积,连原来的四成都没有!
那么个巴掌大的地方,现在塞进了好几万人,真正是人挤人,夸张点说,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
不过城堡看上去还是非常牢靠的,应该可以守得住!
想到这里,他就重重点了点头:“守得住!孙副将,觐公(范承谟),安平和德州都是不亚于聊城的堡垒,咱们拼了性命,总是可以守住的!只要咱们能守个一年半载的,朝廷就能发兵来救了!”
范承谟听了范文程的话,却是浓眉紧锁,看上去心事重重。
“觐公,你想到什么,就直说吧!”范文程对儿子说。
“父亲,”范承谟道,“儿子想到了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
这两战都是围城打援的思路,而且效果都非常不错!大凌河之战重创了明军的辽东集团,袁崇焕时代的辽东三杰中的两位,祖大寿和何可纲都折在了这场战役中。何可纲死,祖大寿则是先投降后逃脱,但是祖家军也基本完蛋,不再是辽东的劲旅。加上赵率教在之前的已巳之变中阵亡(部队也全军覆没),辽东军最能打的部队,在大凌河战后就已经不存在了。
而之后的松锦之战,更是打光了明军的战略主力,可以直接导致了后来的甲申之变!
现在范承谟居然想到了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很显然,他是把现在的清军当成了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中的明军了。
“不至于,不至于的……”范文程笑道,“明军实力虽然强大,但是没有什么能和皇太叔相比的大将。连洪承畴、孙传庭这样的将才都没有了,怎么可能打得出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这样的大捷?而且聊城、德州、安平的准备岂是大凌河堡和锦州可以比的?咱们只需要好好守城,一定可以等到转机的。”
他顿了顿,“不过明军的实力还是非同小可……咱们还是把其他几座城堡里的军队都撤回聊城、德州、安平三城吧!
咱们,就守这三座城堡!”
……
“陛下,聊城和安平这两座城堡看上去都不容易攻占,德州我没见过,不好评价……相比之下,清军在黄河南、北的大营要容易对付多了。”
正在和朱慈烺说话的是孔代亲王!
他现在和李岩一块儿负责一个参谋部,以帮助朱慈烺指挥数十万北伐大军!
说实话,这样的大阵仗他也是第一次经历。
“亲王殿下,”朱慈烺说着法语,“你见过黄河南北的大营了?你怎么知道它们容易对付?”
孔代亲王笑道:“陛下,虽然我没有见过黄河南北的清军大营,但是你们的军师府中有那一带的详细情况,包括地图和水文资料。”
“需要多少时间能打下黄河南北的清军大营?”朱慈烺问。
“不需要打下两座,”孔代亲王说,“打下河南大营就行了……如果今年冬天出击,那么明年春天,也许中国历的二月,应该能拿下来了。”
“损失呢?”朱慈烺问。
“得看情况,”孔代亲王道,“但是不会太多……最多几千人吧。”
“让谁去?”朱慈烺问,“亲王殿下,您不会想亲自指挥吧?”
朱慈烺现在不打算亲临第一线指挥了,因为他已经有了一大批上过孔代补习班的优秀军官了……不过他也不想把军队交给一个法国王爷。
“阎将军!”孔代亲王道,“请您交给他一个十万人以上规模的野战兵团!”
第828章 大军事家史可法
洪兴六年,齐鲁大地的冬日来的稍早,九月末的时候,大清河和大运河的两岸,已经笼罩上一层初冬的枯黄,天地之间一片肃杀,似乎预示着兵家征伐之日的到来!
在从济南通往德州的道路上,数十名“黑枪骡子兵”,正簇拥着李成栋的养子李元胤,赶返史可法驻节之处。准备参加大集山东众将,布署德州作战方略的盛大军议!
李元胤虽然是李成栋的义子,但是从“孔代补习班”毕业后,并没有和父亲(父子俩同班补习)同返辽东,而是被调入了“中央军”。他这样的情况,在“孔代补习班”出现后变得非常普遍,不仅有藩镇军的军官在补习后进入中央军服役,同样也有中央军的军官被调往藩镇军。
藩镇军的独立性,正在渐渐丧失……
不过对于李元胤这样藩镇军悍将而言,能够进入中央军任职,其实是一件挺好的事情——这意味他已经得到了大明天子的青睐,将来可是大有前途啊!
在进入中央军后,他先是担任了一个“火枪骑兵营”的营长,后来又升任了山东、辽东总督衙门的骑兵副将。现在更是担任了山东方面的四个模范新军师(中央军)的第20师的副将,已经成为了大明模范新军的高级军官。
此时此刻,李元胤心中只有意气风发。
而他胯下的战马所踏过的土地,在十天之前,还是大清的天下。而现在,都已经被他所在的模范新军第20师所克复!
和五年多以前那场北伐之役中,清军的哨马轻骑四下潜伏窥探,而明军骑兵奈何他们不得的情况相反。如今大清河向北,一直到北直隶地面,几乎没有清军骑兵活动的空间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