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及、玄著,”在平原县城中史可法的中军辕门内,大明总督山东、辽东军门史可法,正在书房当中和左懋第、张煌言二人说话,“现在山东地面上的清军收缩的厉害,空出了大片的地盘……咱们如果能填补上去,那么接下去就能以战养战,清军一定承受不住。”
张煌言这几年都在山东、辽东做官,当然知道清朝占据的济北、西兖州、东昌三个府地盘上良田极多……许多山东籍的忠臣良将都虎视眈眈呢!
忠臣良将什么的……也是地主阶级的一员啊!
怎么可能不喜欢土地呢?不喜欢土地,还北伐什么?
现在清军收缩了,济北、西兖州、东昌三府的平整土地也就摆在大家伙面前了……
所以张煌言不回答史可法的提问,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左懋第,左家是忠良,同时也是山东最大的地主!
“宪之,”左懋第说,“济北、西兖州、东昌三府的土地……不能急于处置!朝廷应该先明确不取分毫归公,然后再由屯田团练使司和巡抚衙门托管,待北境大定,再行分配。”
张煌言附和道:“还是左抚台周道……但是济北、西兖州、东昌三府的土地上的农户怎么办?他们可是尝过计口授田好处的!”
这是个大麻烦!
计口授田的基础是“公田制”,这也是大清国现在所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基础!
而大明朝在东南的两湖四江闽粤所实行的土地制度的基础是“私田制”,所以朝廷也持有大量的土地,但是并不能改变私田为本的基础,而且大明朝廷对于产权明晰的私田,一直是采取保护政策的。
左懋第也有点头疼,他捋着胡须,思考了一会儿,对史可法道:“土地肯定要重分……不过眼下最好别提这事儿,先把各县的父母官派出去,再贴安民告示,来个三年免赋什么的。”
第830章 大明来了不纳粮?
三年免赋什么的,史可法、左懋第和张煌言他们仨是做不了主的。能免皇粮的除了皇帝就是闯王,闯王李自成已经死了,就是不死也管不着中州的事儿,所以就只能让大明当今天子朱慈烺朱皇上来做主了。
史可法军务繁忙,分身乏术。左懋第要给济北、东昌、西兖州三府派临时的县令和县尉,一时也走不开。所以张煌言就快马加鞭去了徐州,在十月初十这天上了云龙山,见到了大明天子。
他上山见驾的时候,朱慈烺正在和自己的新欢徐尔霖一块儿讨论天主是什么?上海徐家是天主教世家,徐尔霖虽然没有受洗(因为中国礼仪之争,许多士大夫信徒开始疏远天主教),但是从小耳闻目染,对造物主的存在还是坚信不疑的。
而朱慈烺的经历摆在那里,要他相信“无神仙论”当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也相信“天理”的存在……而且他也相信天命!
因为他自己就是有天命的!
任何一个和他有同样经历的人,应该都会相信“昭昭天命”已经落到自己身上了吧?
除了有共同的信仰——他们都信天(造物主)而不信教(这是很显然的,朱慈烺的灵魂没有经过教皇批准就穿越了),他们俩还在哲学、数学、格致学方面有许多共同语言。
因为打小就接受过半中半西的家庭教育,本身又极为聪明,所以徐尔霖小小年纪已经有了超级学霸的潜质,也让朱皇帝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初恋女友的影子……而且长得也有几分相像,都是弯弯的眉,大大的眼,直直的鼻梁,小巧的樱唇,白皙的皮肤,笑起来脸颊上还会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就是太纤细了一些,有点像那种减肥过了头的女孩子。
“小霖,你先回避一下,”朱慈烺得了黄小宝的通报,就笑着对徐尔霖道,“等朕见完了李岩和张煌言,咱们再一块儿去骑马……你的身子骨太单薄,多运动一下有好处的。”
“那妾就先告退了。”徐尔霖站起身,笑吟吟的行了个福礼,然后就飘然而去了。
朱慈烺望着女孩子的背影,微微一笑,然后才对黄小宝道:“宣李岩、张煌言吧!”
“喏!”
……
“三年免赋?还编好了歌谣?怎么唱的?”
“陛下,是这么唱的: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迎大明,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大明,大明来了不纳粮……”
正在唱歌给朱慈烺听的是李岩,听着有点像河南梆子,歌词儿……很耳熟啊!朱慈烺心说:一首《迎闯王》都翻唱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用三味线或小提琴了伴奏?
“行了,行了……”朱慈烺摆摆手,然后问张煌言道,“史可法和左懋第都支持?”
“陛下,他们都没意见。”
“不纳粮……”朱慈烺问,“是不纳皇粮,不纳绅粮,还是都不纳?”
“都不纳。”张煌言道。
朱慈烺又问:“那么……济北、西兖州和东昌三府官衙的开销怎么办?三个府有好几十个县吧?一个县得多少官吏?得花费多少?”
“朝廷恐怕得往里面贴钱了!”张煌言说。
那就赔钱了……朱皇帝最讨厌赔钱的事情了!
“得赔多少?”朱慈烺想了想,又问,“又要怎么赚回来?”
赚回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