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太子真是在深宫中长大的?拉拢人心的枭雄手段怎么就玩得那么好呢?是哪个讲官教给他的?
“陛下,妾说句不该说的,慈烺这孩子还真有点太祖、成祖的遗风啊!”
周后眼中,儿子朱慈烺当然全世界最好的儿子了!没有这个儿子,她的性命现在已经送掉了!丈夫也许能孤身逃跑,也许已经殉了祖宗江山。哪有现在这样,可以安安稳稳去江南家居中好好过日子?
在她看来,等到了江南后,丈夫就别管事儿了,都交给儿子算了……
崇祯哼了一声,不阴不阳的反问了一句:“老皇亲还在痛哭吗?”
他说的老皇亲是指国丈周奎。周老头给外孙坑光了所有的银子,还敢怒不敢言,就剩下哭了。哭了一路,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啊!可也没人同情他,连女儿周后也不同情他这个老抠。崇祯皇帝更是有点幸灾乐祸,他这个皇帝落到这步田地,归根结底还不是周奎这样的皇亲贵戚在国难领头的时候都不肯拿点钱出来救国吗?
这国又不是崇祯皇帝一家的,他们这些皇亲贵戚和一群藩王宗室也都有份儿的,凭什么他们都一毛不拔,就让自家这个明君背锅?现在都让太子坑了吧?活该!
周后被崇祯一问,也是幽幽一叹:“慈烺这孩子的确狠了一点,怎么都该给他外公留一点银子的……”
“留着性命就不错了!”崇祯皇帝故意提高了嗓门,好让跟着马车步行的曹公公也听见,“都说慈烺行事像太祖像成祖,可太祖成祖是什么人?眼睛能柔沙子?能容得下那群贪了不知道多少银子的勋贵、皇亲、官员还有……内侍吗?”
曹化淳听崇祯提到“内侍”,身子就是一哆嗦。他现在已经知道了朱慈烺“宫变篡权”和在午门外诛杀张缙彦、项煜、梁兆阳、周钟、魏学廉、钱位坤等数十人,而且还亲手杀死少詹事项煜的事儿了……才十六岁就如此凶残,等长大了还了得?
就在曹公公为太子爷的凶残而心惊肉跳的时候,前边忽然传来了朱慈烺有点沙哑的声音:“父皇,母后,王庆坨到了!咱们可算是出了虎口啦!”
第81章 又要入狼窝了!
天津卫,潞河东岸,一座名为张家堡的镇子上空,红底黑字的闯王军旗,在三月二十三天明时,就已经迎风飘扬起来了。
这是一座曾经繁华的大镇,镇子周围有高大的夯土城墙,城墙之内有七八条纵横交错的街巷。沿街的房子都开辟出了铺子,是前铺后宅的格局。看这些铺子的大小,就知道镇子曾经有过的繁华。不过现在繁华早就不在了,大部分的铺子都关张好些年了。曾经在这里做买卖的商人,要么远走他乡,要么迁去了潞河西岸的王庆坨。
不过张家堡镇子上最古老的大户人家,早在洪武年间就随北上的明军定居于此的张百户一族,却依旧居住在这座快要荒废的镇子上。
实际上,张家堡原本就是一处百户所,百户一职世世代代都由张百户一门世袭。传到如今已经有十五代了!
现在军户制度早就名存实亡,不过还是有不少百户、千户家祖在世袭的地盘上当了土豪。张百户一族就是这样的土豪!早年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家因为占了运河沿岸的地利,可是兴旺发达了好些个年头。家里面还出了不少举人、秀才,算得上天津卫有数的士大夫之门。
对了,明朝的军户和士大夫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更没有士大夫欺负军户或是军户比民户低级的概念。虽然军户在参加科举时比民户多了一些限制,但是明朝的军籍进士占进士总数的比例,平均下来高达百分之三十!明朝的军户人口可远远占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军户嘛!
所以军户的中高层和士大夫根本就是一群人,也不存在军籍进士低民籍进士一等的事情。
除了这百分之三十的军籍进士外,中上层军户还长期垄断了明朝的武职。可以说是文武通吃,世袭和科举兼顾。他们才是大明统治最大的受益群体……说他们是支持大明天下的中坚也不为过。
当然了,日子好过的是中上层军户,底层肯定是苦的……不过任何时代,处于底层的穷苦人民通常都是苦的。而中上层军户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战斗力,则是大明天下崩坏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这十数万家军户仍然有洪武年间老祖宗的战斗力,哪儿有什么流寇,有什么东虏?早就给剁成肉泥了!
张家堡这边的百户张宗保当然也没祖宗砍人的本事了,他虽然有个百户世职,但实际上是个文人。在承袭祖上传下的世职前还考过科举,中过秀才,写得一手好诗,在天津卫的士林之中也小有名气。
另外,他还有两个堂房兄弟都中了举人,其中一个还在外地做官,另一个名叫张宗义的,长住在天津卫城。是天津卫的士林领袖!
不过张家毕竟是世袭的百户,即便弃武习文了,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张宗保和张宗义两兄弟,都四十好几快五十的年纪,都还能纵马狂奔。
在三月二十四日上午的时候,两兄弟就从天津卫城出发,领着天津兵备道原毓宗和天津巡标杨维翰以及几十个杨维翰的家丁,飞马奔向已经被大顺军占领的张家堡。
不过他们不是要去收复张家堡,而是要去张家堡拜见大顺天兵的大将郝摇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