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永平府和大半个顺天府还在福临的统治之下——永平府接着山海关,而大明朝廷和安东都护府的陆上边界线就在山海关和金州关。如果明军现在就开进永平府,难免让金多多感到紧张,而且也容易产生摩擦。
另外,永平府一带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旗地,安定都护府的人正在努力动员那里的“旗人”外迁去东北当汉人……朱皇帝当然不想挽留那些人呢!永平府的地多少克难功臣都看上了,朱皇帝还得拿着赏人呢!
黄澍接着说道:“有这条海路在,咱们两方面互通消息就没多困难了。只要让咱们雇用的那艘葡萄牙船驶到永平府的祥云岛隐蔽……一旦明军大举围城,信使就能乘坐葡萄牙人的商船南下缅甸,如果一路顺风,最快三个月,消息就能送到昆明五华宫,到时我大顺的天兵就会北伐中原了!”
索尼想了想,“葡萄牙人的船能入渤海湾了?”
“能啊!”黄澍道,“给钱就能进……现在明朝的北洋水师不怎么封锁渤海湾了,而且我找的那条船是西船硬帆,在东南海上非常多见。”
黄澍的船是一条载重不及百吨的小船,又轻又快,虽然是硬帆船,但是因为操船的水手都是老手,所以跑得很快。而且这条船该交的税一文也不短,该办的证一张也不少,就是条模范船,也不怕人查,安全的很。
索尼想了想,“这样就好……明军一准是秋天北伐,因为他们得利用春夏的东南风海运粮食和器械到天津。等到初秋收割之前出兵,又能抢咱们一季麦子!而秋天又多北风,你们的船一定是顺风的!”
还别说,大清倒数第一巴图鲁还是会打仗的,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明军北上攻打北京的时间,就定在洪兴八年(1655年)初秋。距离现在差不多还有整整一年!
拖延那么久的原因,当然是为了疏通卫河航运和囤积物资了。
现在大运河是通不了啦,所以就只能靠海运。而清军在撤退的时候用沉船封堵的办法,锁住了卫河的几处浅滩,得花点力气打捞疏通。
另外,现在风向已经不对了,虽然船只还可以勉强北行,但是终究不怎么便利。所以史可法就只能在天津卫等待到明年春季,卫河开冻后,才能大举囤积物资。
有了足够的物资,围攻北京城堡才有把握啊!
……
“什么?要朕向流寇称臣!?还要改姓李,这不是要认李自成当阿玛吗?朕的阿玛还不够多?”
煤山堡垒内,金福临听了黄澍提出的要求,立马就不乐意了。
原来黄澍带来了李过策封金福临为大顺恭王,幽州节度使的圣旨……对了,还有赐国姓。
大顺国姓是李,所以金福临要变李福临了!
不过李过并没有收儿子的意思,他有好几个儿子,所以不需要李福临去孝顺他了,他只是想和李福临结为同姓兄弟……
“恭王殿下,您误会了,皇爷没让您认老皇爷当阿达,”黄澍知道福临误解了李过结拜的要求,连忙解释道,“就是结为兄弟……没有别的意思!”
索尼也帮腔道:“王爷,就是拜把子认干兄弟,没让您给李自成,是太祖皇帝当儿子。”
“那,那为什么要改姓李?”福临道,“这不成三姓家奴了?我福临不改姓,就姓……姓爱新觉罗!”
第882章 大顺北伐军
昆明城,翠微湖畔,现在出现了一处半是学堂,半是军营建筑群落。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云南讲武堂!
这名字听着就牛逼啊!
而实际上这所讲武堂也是极不简单的,看看讲武堂的堂长是谁就知道了。这所云南讲武堂的堂长就是大顺皇帝李过本人!
李过开办这所讲武堂的创意当然是来自朱慈烺的南京讲武堂了,而且他也有和朱慈烺一样的需求——大顺军队比明军还要杂乱,他们本来就是由许多股流寇拼凑起来的,刚开始的时候连内部的号令都不一样,必须统一。入川入滇后为了适应地形变化和本身的角色转换,必须进行军事改革。
原本的大顺、大西两军都是流寇,要“流”起来,当然得强调机动性了。所以两家都装备了大量的骡马,老营主力也以骑兵为主,步战、攻城、守城的能力都比较差。
在历史上他们遇上入关的清军便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就是最拿手的马战被清军骑兵所克制后,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战法了,连守城都不行了……
不过在这个时空,由于明清之间的长期战争,给了他们十年时间慢慢进化,结果还真的进步了。不仅完成了府兵化(大顺王朝的制度本来就学唐朝,发展出均田和府兵也是正常的),还发展出了适应西南崎岖地形的刀牌兵加火铳兵的组合,甚至还通过缅甸商路引进了西洋火铳和火炮。
而且李过、李来亨、李定国等人还从南京讲武堂那里得到了启发,三年前就在昆明开办了云南讲武堂。
不过云南讲武堂和南京讲武堂还是有所不同的,南京讲武堂更多是照抄了欧洲的方阵战术——这种战术其实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因为欧洲的方阵战术是需要强大骑兵配合的,而明军恰恰缺乏强大的骑兵。
同时,明军的对手也没有强大的冲击骑兵,哪怕是八旗老满洲也不是以骑乘冲击为主要作战手段的。他们更像是下马骑士,骑马进军,下马作战,最强悍的能力就是肉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