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笑着摇摇头,“哪有外镇?现在就一个天津卫……外镇的总兵都得哄着,大元帅府能管的就是天津卫的兵。曹总镇,这是要夺你的权啊!”
曹友义听了这话吓一跳,连忙起身就要行礼,却被朱慈烺摆摆手阻挡住。
“曹总镇,本宫知道你是忠臣!本宫是信任你的!”
曹友义没有下跪,但还是正色道:“臣愿为太子和大明效死!”
“好好好!”朱慈烺连连点头,又看着吴襄,笑道:“老泰山,你带着的克难三营也交给本宫如何?”
吴襄笑道:“那三个营头本就是殿下的人。”
“您的家丁……”
“都给殿下了!”吴襄说的倒是大方。
朱慈烺展颜笑道:“若我大明的带兵官都能如二位这般忠心,何愁大事不成?
二位都是难得的忠臣,本宫肯定是要大用的。所以大元帅府下设立的军令卫和军政卫的指挥使,就由二位担任。军令卫掌调度之责,卫帅由曹总镇出任。军政卫管兵政,卫帅由老泰山担当。
另外,天津卫城内诸军,包括包括本宫的侍卫在内,全部都变成一军,以克难为军号,称为克难军。克难军总兵官由吴三辅出任!”
吴襄闻言就是掩饰不住的惊喜,吴家这次可是大用到极点了……朱慈烺这是把手头全部的兵力都交给吴三辅了!
心里高兴,不过嘴上还是要谦虚一下的,吴襄连忙替儿子推辞道:“殿下,臣的三子三辅年轻资浅,恐难当此大任吧……”
“老泰山不必提三辅谦辞,”朱慈烺笑道,“三妹是本宫的妃子,三辅就是国舅,都是一家人,且又有本事,不大用他能用谁?”
吴襄一想,好像也是这么回事。朱慈烺身边的确没有能当一军总兵的将才,李若琏、王七、王周、孙富贵、王国勇这些人没有多少带兵打仗的经验,带一个营都很吃力了,一军总兵怎么干得下来?
至于朱纯臣、张世泽、李国祯这些花瓶亲贵,就更不能带兵了,把兵给他们不是找死吗?
而天津这边,曹友义就甭说了,自己的天津兵都带没了!还有两个因为捉到金斌、娄光先被火线提拔上来的副总兵,名叫陈剑和沐勇的就更没大用了,倒是那个卖了原毓宗他们几个的千总张文珏稍微能干些,不过也指挥不了一个军。所以吴三辅还真是唯一能当这个军总兵官的人选了!
当然了,朱慈烺也不会把克难军的大权都交给吴三辅,要不然用克难军制约吴三桂不就成笑话了?
朱慈烺接着说:“军之下,当有师、协、营、旗、队、伍等六级。加上军,总共是七个层级。具体怎么编组,老泰山和曹总镇你们好好商议一番,尽快拟个章程出来。
师、协、营、旗等四级官长都应一正一副,具体名单,由老泰山、三辅、曹总镇你们三个人去商议……拟个大一点的名单出来,每个职位都要有两人可选,由本宫亲自和他们一一谈话,并考察武艺后,然后再决定最终之人选。
另外,本宫还让人打造了一件新式兵器,名叫套筒铳刺。黄小宝,把铳刺拿来给大家看看。”
第94章 皇帝试用期
红底黑字的闯王军旗,从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二日开始,就在北京内外城各处和皇城上空飘扬了。虽然比历史上晚了三日,但是李自成还是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北京城的主人。
在坚守正阳门瓮城的三个忠义贰臣投降后的第三天,也就是二十四日,李自成就在开国大军师宋献策的安排下,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并不是从永定门入正阳门再入皇城的——这条由南向北的路线不吉利,因为中国历史上大部分都由北向南,平定天下的。基本上占了北方,就是天下之主了。
所以李自成在拿下正阳门后,便从永定门返回了钓鱼台行宫,等待先入城的兵丁组织民伕清理了封堵北京内城北门德胜门的泥土碎石杂物。到三月二十四日,才选了吉时,从德胜门入城。不过入城之后,却不能走北安门进入皇城。北安门是后门嘛,新皇帝怎么能走后门?这不成后门皇帝了?新皇必须由正门入皇城。所以李自成在三月二十四日入城的线路是很复杂的。
当日,李自成由文武百官和他的御营亲军前后扈从,进德胜门后一路南行,然后再从西单牌楼转向东,上西长安街。再从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之间的便道向南,转到大明门的正面,然后才走大明门入城。所经之处,都沿途“警跸”,每隔十步,就有兵丁步岗,气氛肃穆,只差没有安排黄土铺路了。
在大顺天子入皇城的所经之处,全部都实行了戒严,异常肃静。沿街两旁,家家闭门,同时还要在门外摆设香案,案上设黄纸牌位,上写“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各家门头上则贴黄纸和红纸,上写“顺民”二字。各家的百姓也有出门的迎新主的,都是跪伏在香案旁边,不敢抬头,不敢做声,还要在头上也贴着用黄纸写的“顺民”二字……以上这些,就是牛金星和宋献策商量后定下北京人民的迎新主的礼仪。
不过他们这个时候并没有想到,北京人民掌握的这套礼仪,再过不久还会有用武之地的!
李自成当然也没想到自己其实是个接盘天子,接得是一个连朱慈烺都无计可施的烂盘子。所以他在入城的时候,还是非常得意的。骑在高大的龙驹马上,努力维持着庄严的神态,唯一的眼珠子炯炯前视,不曾转睛。不过心里面却忍不住想起了崇祯皇帝和明朝太子朱慈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