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八千?”李过吃了一惊,“暹罗的瘴痢竟然如此厉害!”
其实也不是暹罗的瘴痢特别厉害,而是李来亨的北伐军在水网密布的阿瑜陀耶城下顿兵日久,大军都驻扎在蚊虫孳生的水边,也就特别容易感染疟疾了。
这种为了南征而训练的北伐军,虽然在装备和战术上都进行了必要的准备,但是他们毕竟没有真的在东南亚打过仗,所以缺乏防治疟疾的经验。
而静海军已经在东南亚呆了很多年,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防治热带疾病的经验,而且张勇也早就料到北来的大顺军早晚会爆发疫病。所以在进入暹罗后,他并没有急于求战,而是发动暹罗军民和在暹罗南部开办农场的华侨,一起在湄南河畔筑了一座棱堡,号称黄金堡。
在大顺军攻破大城后,张勇就依托黄金堡封锁湄南河道,并窥视大城,和大顺军打起了持久战。
李来亨叹了口气:“阿达,现在北伐军中患病甚至病死者众多。而且之前移居阿瓦的府兵之户也多有病亡……看来南方的水土是咱们一时无法适应的。
我大顺兵力虽强,但是也不能这样白白糟蹋了。所以孩儿觉得,大顺在南方止于大城即可。如果大城不守,就撤回缅甸。反正大城之战缴获颇多,也不是空手而还了。”
李过眉头深皱:“只有四川、云南、缅甸还是太窄了……”他放低了声音,“万一四川、云南有失,只一个缅甸,还能坚持下去?”
“阿达,”李来亨顿了顿,放低了声音,“现在多铎已死,西班牙又在日本国新败,东南海上压力大减。孩儿估摸,明朝要用兵关外了,这是咱们的机会啊!”
“机会?”李过看着儿子。
李来亨低声道:“阿达,现在正是咱们大顺府兵极盛的时候,第一代跟着老万岁和您打天下的府兵还能战斗。而第二代府兵人数多,而且都是自小练习武艺的,比起他们的父辈更能打。两代府兵叠加,四十万人都能拉出来。而且二代府兵都想得到土地,一定会努力战斗。
咱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奋力一搏!如果拖延下去,等第二代府兵都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恐怕就要穷了……”
李过陷入了沉思。
他也知道,大顺帝国的武力,现在正在登上巅峰!
因为“顺二代”们在未来的三五年内,就会大量长成!这些人可都是被他们的父辈当成战士养成的!能打,且人数众多,而且也有战斗的欲望——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除了本事什么都没有啊!
如果错过了机会,等到这批人都成家立业,陷入贫困的泥潭,那么不仅战斗力会减弱,而且还有可能变成大顺朝廷的麻烦。
“打哪儿?”李过问。
“出祁山如何?”李来亨问。
“出祁山?”李过想了想,“不能取下江吗?”
“不能,”李来亨摇摇头,“战于下江就是拼水师,咱们的水师怎么可能是明朝的对手?而且明朝在荆江两岸修建了许多堡垒,布设了巨炮,咱们打不下来的。”
修棱堡和攻棱堡拼的是数学……
“那么……两广可取吗?”
“不可。”李来亨还是摇头,“取广西不足以更易大局,而战于广东也要拼水师。而且明军可以通过海路调集重兵入粤……我们翻山越岭过去,反而耽误时间,没有胜算的。
反倒是出祁山,战于甘陕,对我们最有利!我朝在汉中、巩昌经营多年,筑堡囤粮,根基已固,可以支撑大兵北出了!”
第1028章 多铎终于可以死了
“可是甘陕苦瘠,取之也无大用处啊!”
李过对北出甘陕多少有点心理阴影,大顺、大西虽然起于甘陕,但他们都在甘陕吃过大亏!特别是张献忠张老万岁,那是竖着出去,横着回来,赔了个底掉儿,连四个干儿子现在都不姓张了。
“父皇,”李来亨说,“现在甘陕的情况好得多了,虽不富裕,但是也多年没闹过饥荒了,而且还出产良马、骡子、火枪、小炮和火药。如果咱们能取了甘陕,国力军力都能大增。”
甘陕当然是苦的,不过比天启、崇祯年间真是好得太多了。
一方面那么多年来来回回的折腾,再加上几次陕人外迁(大顺、大西两朝都是陕西拉走了一票人,大明的平西、安北两藩又各自从陕西拉走了许多人),使得甘陕的人口大幅减少,现在陕西省、河西藩和平西藩治下的军民总数只有六百多万。人均的土地占有率超过了五亩,虽然陕甘土地的平均亩产依旧很低,扣除种粮后只有一百一二十斤麦子,但是五亩田也能打六百余斤,换算成面粉也有四百多斤了。
另一方面,朱慈烺是知道中国哪儿有钱哪儿没钱的,所以他根本不会让各省已经比较平均的方式分担税赋。
在他的统治下,甘陕不仅不需要向朝廷交钱,而且还能从朝廷拿到大量的补助。而且大明朝廷还通过骡马采购扶植甘陕的畜牧业,现在明军使用的马骡几乎都产自甘陕。
此外,由朱慈炯创立的陕北军工产业也在大明朝廷的扶植下得到了保存,成为安西、河西、北庭(准格尔)三军最重要的枪炮供应商,蒙古的察哈尔、土默特两部所使用的枪炮,也有半数出自陕西。
李过也知道老家的日子比过去好些了,轻轻叹了口气:“没想到明朝还是出了个明君……陕人的日子好了,怕是不会再叫额们鼓动起来了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