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事儿干得……护驾南幸,还亲自组织武装护卫,这是太子爷能干的么?天子不可能下旨让太子那么干,所以太子现在就是擅自行事,往大了说都够得上谋逆了!
正瞎琢磨的朱纯杰被朱慈烺投来的阴冷目光一盯,顿时一身冷汗,连忙表态道:“臣亦追随殿下,万死不辞!”
“老奴也誓死追随。”邱致中也开口表态了,他是被王承恩派到太子身边的,名为伴读,实际上还负有监视的责任。
但是现在王承恩在和朱慈烺一起干……他还能向谁打小报告?越级去报告崇祯皇帝?
对方可是太子、王承恩,可能还有周皇后……还是算了吧!
“小的们愿意追随太子殿下……”
“小的们愿意追随……”
有人带了头,表态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很快整个大堂里面的几十号人,都愿意“誓死追随”了。
不过朱慈烺知道这是空话,应付自己玩的。好在自己也不是省有的灯,十几年的金融狗可不是白干的……分析加忽悠的本事,搁在后世不算多厉害,可是在当下,应该是全国第一了吧?
想到这里,朱慈烺就冲着第一个答应自己的少年招了招手,“壮士,且上前说话。”
那少年也不露怯,大模大样就上得前去,又是一拜。
朱慈烺又冲第二个表态的少年也招了招手,将他唤到跟前。
“二位壮士高姓大名?”朱慈烺笑着问。
“小的孙富贵。”高大的少年回答。
“小的王国勇。”矮壮敦实的少年答道。
“二位都是吴提督的家丁?”朱慈烺一边问,一边取过两本令旨,开始填写姓名。
“正是。”
两位少年一起回答。
“见过虏丑吗?”朱慈烺又问。
“见过。”
“小的也见过。”
朱慈烺又问:“那虏丑凶不凶,厉害不厉害?”
“厉害!”
“当然厉害了!”
两个少年都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那么流寇呢?”朱慈烺放下了毛笔,高声问,“你们有谁见过流寇?谁和流寇打过?谁又和虏丑打过?这流寇和虏丑谁比较厉害?都和本宫说说吧。”
第14章 功臣是怎样产生的
“回禀千岁爷,小的和流寇打过,也和鞑子打过,流寇可远远比不了鞑子……”
“小老儿也和流寇、虏丑打过,流寇不经打,虏丑是真能打,无论死兵、锐兵,都能和俺们最强的家丁交手。普通的兵丁遇上他们,根本没法野战啊!”
“是啊,流寇怎么能和虏丑相比?洪总督、卢总督被虏丑坏了事前,流寇可是被官军追着打的。可咱遇上虏丑,可就颠倒过来了……”
“唉,要不是官军的精锐都叫虏丑打没了,流寇哪里会有今日啊!”
“流寇说起来真是捡了官军和鞑子死战的便宜!”
“早知道就不该把那么多精兵都扔在辽东了……”
“唉,那么多兄弟,都白死了!”
还真有不少同时和虏丑、流寇干过的吴家家丁议论起来了。发表的观点也早就在朱慈烺的预料之中,都是惧怕清军,同时也都有点瞧不起流寇。
李自成的战绩的确是有点水,在洪承畴被调往辽东前,基本上就是四处流窜,根本看不到取大明而代之的希望。如果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打胜了,带着关宁军来围剿他和张献忠,这两位农民起义领袖早被打死了。
不过话说回来,李自成的战斗力再怎么水,也不是现在的大明王朝能对抗的。
从崇祯十一年,洪承畴、孙传庭的主力被调往辽东后,李自成就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在崇祯十四年、十五年的三战开封之后,李自成在中原战场上就处于优势了。同年洪承畴指挥的十多万精锐明军在松锦战场上被清军消灭,次年孙传庭的秦兵在郏县之战中惜败于李自成,以致全军覆没。此后,明朝的军事实力就已经大大比不上风头正劲的李自成了。
如果没有清兵入关,李自成夺取天下开创王朝恐怕是十拿九稳之事了。哪怕有朱慈烺的金手指,也不可能挽回明朝的颓势,他甚至都没有办法把今天聚集在内校场大堂里面的这群人凝聚起来。可问题,清军入关是不可避免的!
哪怕没有吴三桂开山海关,多尔衮一样会率领清军从热河入寇。而以李自成带到北京的那几万老营兵,根本打不过人数多达八万几千的八旗劲旅。
所以在今天的“大明朝行情分析会”上,关外的清朝就成了朱慈烺蛊惑人心的重要题材。
听到大家都众口一词说清军比顺军厉害的多,朱慈烺就嗯咳一声,等大堂之中安静些后,就开始继续忽悠了。
“诸君都说虏丑比流寇厉害,那么流寇若是入了北京,那北京城中数千家官员权贵二百多年的积蓄都据为己有了……虏丑会眼睁睁看着吗?”
“那怎么可能?”
“虏丑一定会来抢的。”
“是啊,整个北京城那么多高门豪富,得有多少金银财宝?虏丑怎么可能放过?”
“岂止金银财宝?说不定还要入关争天下呢!”
朱慈烺的问题本来就极有引导性,得出的答案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他赞同地点点头,又道:“那么虏丑一旦入寇,闯逆会把自己的老营出来拼,还是会让投靠他的官军叛逆打头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