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大嗓门的宣诏官立即把他的话语传了出去。原本下跪的人们纷纷起身,仰头看着朱慈烺和他身后的那面旗帜。
这个时候天色还很暗,站得远一些的人根本看不清旗帜上的字,只有站在朱慈烺跟前的人才看清楚了,当下都是一愣。
朱慈烺又开口了,大声道:“太祖高皇帝刚刚显灵,赐下战旗给本宫!就是这面‘太祖高皇帝再世’之旗!高举此战旗,本宫将战无不胜!
诸君,随本宫杀鞑子去!”
宣诏官们一字不漏,将朱慈烺的话大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让太庙外面的人们都听了个大概。
都知道太祖高皇帝显灵,还给了朱慈烺一面战旗,上面还写了“太祖高皇帝再世”这七个字……
这事儿是真的吗?
临时太庙外面聚集的人们都琢磨开来……太子爷的确有点神奇啊!本来就是个养在深宫的小孩子,也没听说有多厉害。可从三月份到现在已经干成多少大事了?
这本事,太祖托梦肯定不止啊!应该是太祖高皇帝附身了……所以才会有“太祖高皇帝再世”旗!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被朱慈烺给蒙蔽了。崇祯皇帝这回难得圣明了一回,已经识破了朱慈烺在装神弄鬼。不过还没等他站出来戳穿朱慈烺的面目,已经有人带头欢呼了。
“太祖高皇帝再世!大明天下无敌!大明万胜!”
然后更多的人跟着欢呼起来了。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杀鞑子了!”
太庙外面,一片沸腾,人人欢呼。
只有崇祯皇帝气得发抖,可是他也不可能揭穿朱慈烺了,因为无论他说什么,都不会有人听见了。
太庙之外,就只剩下欢呼的声音了!
看到眼前的一片沸腾,朱慈烺终于满意了,点点头,大声吩咐道:“牵马!本宫要亲率克难功臣去杀鞑子!
再传令诸将,都到渡口码头听令!”
“喏!”
……
“禀报王爷,章京,浮桥已经修复,大军随时可以过河!”
一名正黄旗汉军的牛录章京单膝跪在脸色铁青的耿仲明和满洲第一勇士多隆跟前,汇报着修复浮桥的情况——因为俞大仁带兵跑了,所以多隆没有叫人拆了浮桥,而是让修复浮桥。正黄旗汉军的兵丁忙活了两三个时辰,直到天色蒙蒙放亮的时候,才算是把桥修好了。
桥虽然修好了,可是偷袭也不存在了。那群守桥的奸诈明军一定把大清天兵到来的消息报告给崇祯皇帝和朱慈烺了。
再加上修桥耽误的时间,崇祯皇帝和朱慈烺一定早就上船出海了!
大清天兵再厉害,那也是在陆地上!出了海,那可不是明朝水师海贼的对手。
一想到崇祯、朱慈烺肯定已经逃走,自己不但扑空,而且还赔进去二百多正黄旗汉军,满洲第一勇士的气儿就不打一处来,铁青着脸孔下令道:“过河!扑击大沽口城……城破之后,老幼不留,都给我杀了!”
“渣!”
围在多隆身边的满洲勇士和正黄旗汉军的章京们都大声应答着。屠城泄愤或屠城震慑,在满洲兵的征战中是再常见都不过了,他们这些人早就习以为常了。
第164章 真的不知道鞑子的厉害
这个时候,大沽口城已经戒备森严,四面城门,都已经牢牢关闭。正对西面的门楼上,竖起了右师司命旗和右师师帅旗,同时发出了滚雷般的鼓声!而西南两面的城墙上头也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头,这些克难新军左师的士卒都用惊恐的目光,看着越来越靠近的满洲兵。指挥他们的军官,也一样紧张的摒住了呼吸。虽然敌人距离还很远,但是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已经扑面而来了!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了,在加入克难新军前就在别的明军队伍里面混过,即便是新兵蛋子,也是一路从北京保着皇爷、太子爷杀到大沽口的,多少都积累了战场经验。但是满洲鞑子突然现身大沽口城下,还是让他们不寒而栗。
这可是鞑子啊!
如果来的是流寇,就这点数目,大家早就请求出战去赚赏银了。
可是面对鞑子,别说有两三千之数,就是只有两三百人,大家也不敢轻言出战啊!
亲自上了大沽口西门城楼督战的吴国勇,只是手按着垛口,目不转睛地盯着西门外四五里处的大沽口海路码头,咬牙切齿半晌,就是下不了决心派兵去那里布防——大沽口城外有两处比较重要的码头,一处就是海路码头,一处则是往海沙岛去的渡口码头。
两处码头一丢,大沽口就是个孤城,孤城不守啊!
而且两处码头上有大量的木质建筑,拆掉以后就能用得到的木料打造攻城器械,到时候大沽口城就更没法守了。
可是吴国勇左想右想,还是下不了出城交战的决心。就在他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的时候,身边的副将秦明涛突然拉了他一把:“快看!援兵来了!”
“援兵?”吴国勇一愣,“从哪儿来的?”
“码头那边!”秦明涛说,“海路码头……应该是从海沙岛上来的!”
吴国勇抬头望去,果然看见数十艘沙船、漕船,组成的船队,在大龙头号和二龙头号两艘蜈蚣船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出现在海路码头附近的卫河河面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