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首富,非郑森之父郑芝龙莫属啊!
想到这里,朱慈烺微微一笑,对郑森道:“郑师兄何故站立一旁?”
师兄?
钱谦益、郑森、柳如是三人都是一愣。虽然朱慈烺让钱谦益当了讲官,名义上算是老师,但是依照惯例,朱慈烺是不会称钱谦益为“恩师”或“老师”,只会称其“钱先生”。钱谦益自己都不是“老师”,他的弟子怎么就变成“郑师兄”了?
“师兄,过来坐吧。”朱慈烺看到郑森在发愣,态度就更热情了,把“郑”字都去了,直接叫“师兄”,还让郑森坐到自己身边。
“殿下让你坐,你就坐吧。”钱谦益当然是个识时务的好老师,马上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便笑着吩咐郑森坐到朱慈烺的身旁。
郑森得了老师的言语,便向朱慈烺行了一礼,“学生遵旨……”
“唉,”朱慈烺摆摆手,打断道,“师兄怎么在本宫面前自称学生?辈份都乱了。你我都是钱先生的弟子,你入师门在前,当为师兄,本宫入门在后,是师弟。以后你称本宫为师弟,自称为兄即可。”
“愚兄谢坐……”郑森硬着头皮行了一礼,走到朱慈烺跟前,已经有伺候的侍女给他搬了张绣墩,郑森在朱慈烺身边坐下,却只沾了小半个臀部,显得非常拘谨。
“师兄宽坐。”朱慈烺笑了,道,“以后师兄要常在本宫身边走动,不须这般拘谨的。”
走动?郑森又是一愣,偷眼打量了一下钱谦益,钱谦益也是一头雾水,他没有向朱慈烺举荐过郑森啊。
实际上他都没想带郑森北上,只是来南京请他的龚鼎孳不知怎么对郑森大为赞赏,提出邀请,他这才把郑森带来的……
“千岁爷是要给大木授官吗?”一旁的柳如是笑着插了句话,还真是插得恰到好处。
朱慈烺点了点头,笑道:“师兄是钱先生的高足,文章才华一定不差,本宫正是用人之际,自当破格大用。”他顿了顿,“钱先生,能否让我师兄到本宫的大元帅府长史司充任录事并兼任东宫侍书?”
大元帅府的长史司相当于朱慈烺的办公厅,长官称长史和同长史,由毕酒城和苏子文两人担任。而录事则是长史的属下,并不是什么大官。而东宫侍书则是太子讲官队伍中的一员,任务是管理太子的书籍,并不能称“先生”,所以不算太子的老师。
这两个官职虽然不大,其实也不需要郑森真的去任职——长史司有好些个录事,朱慈烺身边也另有侍书——但是这个任命对提升郑森在十八芝集团之中的地位是非常有用的。
十八芝集团虽然以郑芝龙为首,但这个集团并不是郑氏的私人产业,更多的是一个江湖帮会。郑森要成为少主,就必须得到其他帮会成员包括郑氏家族叔父辈的认可。
而抚军太子的支持,就能让郑森在十八芝帮会中脱颖而出!
同样的,朱慈烺也需要一个和自己关系亲密的师兄去掌控十八芝海商集团!
钱谦益转眼间就明白了朱慈烺的心意,当下就笑着对郑森道:“大木,还不谢过千岁爷!”
郑森虽然没把其中的关键都想透,但是他也知道朱慈烺的支持对自己有多重要,连忙起身给朱慈烺叩头,“臣郑森叩谢千岁。”
朱慈烺笑着抬了下手,示意郑森起身归座,“师兄不必言谢,如今大明天下风雨飘摇,本宫受命抚军,正需要师兄这样文武双全之士的辅佐。”
“谢过师弟殿下!”郑森的语气还是恭恭敬敬的,不过却已经改了口。
“师弟殿下……”朱慈烺笑着,“以后就这样叫吧。”
……
太原府城中,这些日子,戒备比起往日,又加强了几分。城内城外的百姓,凡是有把子力气的,都被大顺军征募起来,发疯一般的挖土叠石,修补城廓。城外的护城河已经加深加宽,女墙城垛,也都加厚加高,守城的各种战局也在全力打造准备。
分驻在山西各处的大顺军士卒,也第次收缩,主要集结于固关(井陉)到太原府城一线,准备节节抵抗即将入寇山西的鞑子大军。
在六月和即将过去的七月间,明、顺、清三方之间出现了诡异的平静。
已经成功入主北京的大清一方,在将大顺军逐出北直隶后,就基本停止了进攻性的行动。在西线止步太行山,南线则止步于大名府、彰德府,以及济南和东昌两府的北部。
而大顺朝一边,则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收缩兵力,接连放弃了大片地盘,将主力部队调往陕西以及山西太原府一带。
摆出由西向东和清、明两家争夺天下的姿态。
而山西首府太原,似乎就要成为下一个顺清决战的焦点所在了!
太原街头,总有大队大队的蓝袍顺军往来,也不知是要在城内布防,还是要开出城外去东山上筑垒?
而在晋王府内,几个大顺的官员,正在大殿上低声的向李自成回事情。而李自成看起来也消瘦了一点,目光却加倍的炯炯有神。他也没坐在御座上,而是立在一张案几后头,看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皱着眉头,似乎在冥思苦想着什么。
如今的局势和历史同期不大一样,大清看起来没有那么强大。而大明则隐约有中兴的苗头!在案几上铺开的山西地图上,大明朝还控制着大同府的地盘,还在大同府摆了一王、一督、二总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