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抢救大明朝(上)_大罗罗【完结+番外】(305)

  所谓会票,就是银票的前身,作用就是汇款。不过并没有专业的钱庄和票号,通常就是由有实力的富商兼营。

  至于放贷,那更是富豪之家常用的敛财手段,不过也多是兼营,基本没有专业放贷的商号。

  “回禀千岁爷,我等的确做会票,也会放贷,不过不放印子钱……”

  “呵呵,”朱慈烺笑了笑,“本宫知道你们都是有良心的好商人,所以就想给你们再开一个发财的门路。”

  他顿了顿,“你们要替本宫,替朝廷,替天下间信得过你们的官员和商人管钱……具体的营生包括存、贷、汇、兑和受朝廷委派铸造钱币!

  为了做好这些买卖,盐商总会下面应该开设一所盐商银行!你们四家和苏老米都各持两成股份吧。盐商银行的商本就定为三百万两,各家都出六十万两。

  以后两淮的盐税都存入盐商银行,朝廷需要用钱的时候,再持会票支取。存在盐商银行的银子本宫只收五分年利,你们只要能应付支取,便可用之放贷生息。

  为此,盐商银行还应该在南京设立总行金库,存放足够的银两以备调用。四位盐总,你们觉得本宫的提议如何?这盐商银行的买卖可否做得?”

  四个盐业总商全都陷入了震惊,一下子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朱大太子还真是会做买卖啊!不仅把盐业大利给拿下了,而且还要染指淮扬盐商们的放贷业务——这可又是一桩大买卖啊!两淮所有的盐商都在放贷,总共用于放贷的资金足有两三千万两。不过并没有一家包揽存、贷、汇、兑和受朝廷委派铸造钱币的“银行”,这“银行”的买卖,似乎大有可为啊!

  前世就是金融从业人员的朱大太子当然知道银行业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不过他目前却没有开设户部银行的打算,因为银行业贩卖的是信用,而大明朝廷出了名的穷!在崇祯朝更是入不敷出,随便找个贪官都比朝廷有钱,谁还敢存钱进户部银行?

  而且开了户部银行后谁去管理?让贪官去还是让君子正臣去?两种人好像都不是能管好银行的……

  虽然理论上银行业是国家命脉所系,应该由朝廷牢牢控制,可实际上根本无法实行。强要开办户部银行,无非就是多了一个烧钱的衙门,加快消耗大明朝廷相当有限的财力。

  而朱慈烺想在东南有所作为,又必须发展出一个金融体系。

  所以朱慈烺再三思量之后,还是决定要先推商办银行!盐商银行只是其中之一。等见了郑芝龙后,朱慈烺还会推动海商银行的成立。

  当然了,朱慈烺也不是不干预这两家银行的经营。苏生其实就是他在盐商银行中的白手套——苏生投入盐商银行的二十万两其实就是朱慈烺拿出来的。而他的盐业总商,其实也是替朱慈烺在当。

  之所以要用“白手套”,是因为朱慈烺不希望盐商总会和盐商银行演变成两个衙门。

  而朱慈烺的另外一个皇商酱油黄黄江,则会成为他在海商银行的白手套。

  另外,盐商银行和海商银行的总行金库都要设在南京,就摆在朱慈烺的眼皮底下。而南京也会在将来发展成大明的金融中心……

  在控制了南京这个金融中心之后。朱慈烺还打算在长江沿岸开办几处口岸商埠或者称为特区,逐步发展成为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中心,当然也要牢牢控制在手。

  有了金融中心、工商业中心和对外贸易中心在手,朱慈烺的朝廷就不会再缺钱用了。

  第219章 贪官,你们要小心了!

  扬州,天宁寺行宫。

  又到了父慈子孝的午朝时间。

  大明崇祯皇帝今天的心情看上去相当不错,因为他又要当爸爸了!年纪已经三十出头的魏清慧魏选侍刚刚被珍出了喜脉。

  如果能生个儿子出来,朱慈烺的“独子”地位就没有了……

  同一天他还得到了大同方面的消息。代王朱慈炯现在还好好的在大同府城内的王府里面,有王永吉、高第和姜瓖这三个忠臣保着,还有数万大同精兵护卫!朱慈烺要敢行篡逆之事,就等着代王起兵靖难吧!

  另外,南京方面则没有消息传来——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啊!

  现在天子和太子已经驻跸扬州了,管理南京守备事兼掌南京都督府事赵之龙,南京守备徐宏基,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还有奉敕到南京办事的原御马监掌印太监庞天寿都没有到扬州来迎驾……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大明还是有忠臣的!

  除了南京的镇守太监和勋臣们没有向逆子低头,崇祯还知道湖广的左良玉和何腾蛟,凤阳的黄得功和马士英也都没有投靠太子。

  另外,驻兵山东的刘泽清,驻兵河南归德的刘良佐也不过是表面上应付朱慈烺一下。

  现在真正投靠了朱慈烺这个逆子的臣子,除了行在的这些奸臣,也就是登莱的苏观生和李若琏,青州的鲁藩和李士元,还有徐州的高杰,淮安的路振飞,汝宁的唐藩等少数乱臣贼子。

  所以在崇祯看来,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不过现在还需要低调行事,好继续蒙蔽太子……

  崇祯瞄了一眼四面楚歌之中的朱慈烺,却看见这逆子笑吟吟的捏着个奏本,脸上几乎要放出光来了。看见群臣参拜完毕,就笑道:“扬州这里的徽帮四大盐总还有一直跟着行朝办事的皇商苏生联名上了奏折,请求在盐法、盐政废除后,包办两淮盐务……每年给朝廷600万两白银的包税!虽然崇祯十七年已过大半,但他们还是给朝廷300万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