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落荒而逃是不可能带上一个庞大的中枢班子,也带不走太多的军队。这样朝廷就会陷入无官无兵的困境,说不定会被居心叵测的军阀权臣挟持。
所以现在就是迁都南幸的最后时机了……
想到这里,崇祯叹了口气:“昨日收到塘报,居庸关失陷,流寇即将抵达京师臣外,诸卿有何良策,皆可畅言与朕。”
哪儿还有良策啊?
要么逃跑,要么投降,这两策能畅言吗?要言,您自己言吧,这次咱们保证不反对。
奉天门外的官员个个呆若木鸡,不发一言……
崇祯心里那个失望啊!怎么就没有一个能站出来说句“迁都”的臣子呢?
快站出来吧,朕保证不秋后算账了!
可惜崇祯皇帝的心声大家都感觉不到,还是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其实从三月十三日起,早朝上就没什么人说话了。因为在前一天,李自成的大军就抵达了怀来卫,京师西北的长城各口,都在闯逆兵锋之下。闯逆大军随时将破口而入!
所以朝臣们从十三日开始,都在等崇祯皇帝下迁都南幸的谕旨。
可问题是崇祯皇帝就是不开金口!
而百官也没谁敢去背这样的黑锅。所以君臣之间,就这样大眼瞪小眼的干熬着!
熬到今天,崇祯皇帝居然还能沉得住气!
说真的,臣子们都不由得在心里佩服崇祯的养气功夫了,这才是天子啊,泰山崩于面而色不变。
大家正想到这里,东宫典药局的局郎李继周忽然跌跌撞撞的跑来了,口中还嚷嚷着:“皇爷,皇爷,大事不好了……”
第21章 祖宗和儿子都不好
瞧见失魂落魄的李继周,崇祯皇帝首先想到的是太子朱慈烺的身体不好了。
虽然曾神医报告说朱慈烺身体没病,只是先人托梦,但是崇祯皇帝是不相信的。就算太祖高皇帝要托梦,也该托给自己啊,怎么能托给太子呢?他一小孩子懂个啥?
而且昨天上午东宫典药局又报告说太子身体不适,精神不济,要请假一日。今天本该太子上朝听政的,他也没来。多半是真的有病了……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就问李继周道:“哥儿又怎么了?让太医去看过了吗?”
这个……李继周愣了愣,太子可是出大事儿了!不过太医恐怕管不了,得让皇爷您亲自去管教了。
不过李继周心里这么想,开口说的却是另外一件大事,他压低声音:“昌平皇陵方向火起……”
“啊!”崇祯皇帝就是一阵眼晕。
昌平是明十三陵的所在,距离北京城不到六十里。皇陵有陵卫看守,自然不会随便起火。而在当下,皇陵火起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李自成到了……
他来得也太快了吧!
现在就在昌平皇陵放火,今晚明晨,前锋就该到北京城外了吧?
崇祯定了定神,又看了一眼呆若木鸡状的臣子,就是一声长叹:“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耳!”
说完这话,也没心思再开朝会了,站起身就走,入了皇极门,往乾清宫而去。包括李继周在内的一干内官大珰,全都脚步匆匆的跟在崇祯屁股后面。
崇祯走到皇极殿附近的时候,忽然停住了脚步,转过身看着李继周,问:“李继周,你是东宫典药局的局郎,怎么是你来禀报昌平皇陵火起的?王承恩呢?他在哪里?”
“回,回禀皇爷,老奴,老奴是奉了小爷的令旨来向陛下禀报的……”
“什么?”崇祯皇帝更糊涂了,“怎么回事?哥儿不是病了吗?”
“小爷,小爷没有病……”李继周额头冷汗都滴下来了。
崇祯追问:“他是怎么知道昌平火起的?”
“小爷原和王督主一起在内校场,是王督主安排在德胜门城楼上的净军瞧见昌平方向的烟尘,报到内校场的……”
“哥儿在内校场干什么?”崇祯皇帝眉头紧锁,“他既然没病,为何不来上朝?”
李继周答道:“小爷在……在内校场抚军,得知昌平皇陵火起后就去德胜门、安定门视察布防了……”
崇祯都傻眼了,居然有这等事情,皇太子居然瞒着自己去抚军了!他眼里还有没有自己这个父皇啊!
“那王承恩也和哥儿一起?”崇祯又问。
“正是,”李继周道,“今日在皇城北墙大街上排队投军的壮勇,似乎就是王督主以太子抚军名义招募来的……小爷,小爷又叫吴襄带着家丁和他一起整顿,忙活了一个上午,已经整理出一营两千多兵了。”
好啊,都有自己的军队了……还勾结上了吴襄这个外朝的大将,他想干什么?
想到这里,崇祯忽然大声嚷道:“王之心,田存直!”
“老奴在……”
“臣在。”
崇祯冷着脸道:“去把哥儿和王承恩给朕……”
王之心和田存直听了这话心都吊起来了,生怕崇祯说出“抓来”两个字儿。
李自成都打上门来了!北京城内却兵少将没饷,王承恩又是个没主意的老实人,从十三日折腾到现在,北京城的防务还和没有一样,如果太子有办法召集一点人马,也不是坏事啊……
“去找来!”崇祯总算没说出“抓”字,也是谢天谢地了。
……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