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摇旗、孙富贵、陈一刀、张文珏、各带一个火铳协,郝摇旗为主将。五天后出兵!”朱慈烺道,“长江水军一并出击。
方抚台,你和他们一块儿去镇江上任……蒋云台的余部都给你做巡标!”
他又看了一眼王之心:“王伴伴,等镇江拿下后,你再去苏松,让王之仁把苏松二府交给丘抚台,再带着兵船和家丁到扬州来,本宫给他当淮扬军屯卫指挥使!淮扬二府的军屯、官田都给他管。”
……
“干爹,船已经泊在宝山所了。小的还用千里镜瞧见了挂在宝山所城头的二老爷的大纛旗。看来二老爷已经到了宝山所,很快可以和您老相见了。”
说话的是王之心的一个干儿子,也是个太监,跟着王之心王督主风光过好些年,又一路逃难到了扬州。现在又伺候着干爹王之心到苏州省亲。
王之心有个弟弟叫王之仁,现在是苏松总兵,就驻在苏州府城。顺便提一下,宝山所这个地方并不是后世上海市宝山区的所在,而是在浦东新区的高桥镇一带。后世宝山区的地盘现在属于吴淞江所。两所都属于镇海卫管辖,而且也不在松江府的地盘上,而是在苏州府的地盘上。
也就是说,现在的黄浦江入口一带是属于苏州的。再往里一点,就是松江府上海县的地盘了。
不过无论是苏州还是松江,现在都是王之仁这个苏松总兵的防区。这两个府可不得了啊,在明朝素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说。意思是苏州、松江二府缴纳的税赋,要占到天下总税赋的一半!这当然是个夸张的说法,不过苏松之税对明朝财政的重要性那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缴纳了那么多的税赋之后,苏州城依旧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在明末鼠疫肆虐苏州前,苏州城内的人口就多达50万,超过南京,成为东南第一!在全国来说,可能仅次于北京,是人口第二的大都市。
不过北京是一座消费型、军事型的城市,而苏州则是一座生产型的工商业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丝绸产业中心,同时还是重要的棉纺织中心。
哪怕因为鼠疫的破坏和欧洲对丝绸的需求因为三十年战争而减少,苏松二府依旧是东南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而且在朱慈烺看来,苏松二府的潜力远远没有到完全发挥的地步!
第230章 快把兵权交出来!
王之仁这些日子的心情本来是不错的,直到两天前镇江总兵蒋云台兵败被杀的消息传到苏州!
他和蒋云台关系并不算亲密,只是因为处境略同,所以有了兔死狐悲的感觉。他虽然从军多年,官至总戎,但是高杰、黄得功那些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总戎不一样,他是靠着堂兄王之心的提拔,才得步步高升,从京营里面的小军官一步步升到苏松总兵的。
苏松富甲天下,附近一没流寇二没鞑子,唯一的威胁就是长江口的水贼顾三麻子。
不过顾三麻子这种水贼是“富贼”,不是那种穷凶恶贼。人家的贼生目标不是抢口吃的好活命,而是拦江收费盼招安——先发财,再做官,做长江上的郑芝龙。
这路贼人不会来打破苏州府、松江府的,顶多就是骚扰一下沿岸,作为招安的筹码。
所以王之仁在苏松任上的工作主要就是掩护走私,可没少从郑芝龙、沈廷扬这样的大海商那里捞钱!
那些大海商会给他送钱?
那当然了!
他管着苏松二府的防务,扼守着长江入海口啊!
无论是景德镇的瓷器,还是南京、扬州、苏州的丝绸和棉布,又或者是淮扬二府的食盐。只要想通过长江口外运,都得过王之仁这一关!
他要卡住不让过,郑芝龙、沈廷扬难道派武装船队来打?那可就是撕破脸造反了。
所以他在苏松总兵任上那可是捞了个盆满钵溢。不过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京沦陷前,他捞的钱是有很多人要分肥的!真正落在他口袋里面的没多少。
而在北京沦陷后,那可真是没人管没人问了!不仅可以把捞到的钱全都装进口袋,而且还能自行任命属员和招募军队,俨然就是一方霸主。连原本压他一头的苏州、松江两知府也不必理会了。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捞各的钱就是了!
即便行朝南下到了扬州,王之仁的好日子依旧没有什么改变。出了北京的朝廷可没以往的权威了,而且行朝和南京守备司之间还出现了对立。
在他和他的亲信、幕友们看来,这就是待价而沽的时候啊!行朝和南京方面,想来都要拉拢他这个拥兵盘踞苏松的大军阀吧?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让他在苏松地盘上再多捞几年就满意了。
而南京守备司方面的确如他所愿,命令他据守苏松,保境安民,防备海贼,不许擅离。就在他等着行朝方面派人来拉拢的时候,噩耗就传来了。
驻扎扬州的行朝突然对镇江总兵蒋云台下了狠手!
五千火铳兵和一千五百骑兵从瓜洲渡江,在金山登岸,然后就气势汹汹直扑镇江城。
镇江总兵蒋云台情急之下昏了头,居然下令部队闭门抵抗!
而他的部下刚关上城门就被杀气冲天的铁甲骑兵和火铳兵吓坏了。在一阵火铳轰击后,守城的士兵就逃得逃,降得降,还有人开门迎降。
镇江总兵蒋云台只好带着家人逃跑,想到王之仁的地盘上躲躲。结果很快被太子爷的铁骑追上,一家老小都被押去了扬州……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